人民日報評論部:領導幹部要多點互聯網思維

人民日报评论部:领导干部要多点互联网思维

“各級領導幹部特別是高級幹部要主動適應信息化要求、強化互聯網思維”,在全國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強調領導幹部學網懂網用網的重要意義。當互聯網成為這個時代的基礎設施,互聯網思維同樣應該成為一個合格領導幹部的標配。

客觀地說,在這個幾乎人手一部智能手機的時代,很難說哪個領導幹部與網絡絕緣。然而,今天我們所說的互聯網思維,不只是連WiFi、開4G層面的“觸網”,更指向一種進階的能力:用扁平化思維連接群眾,以新媒體意識引領輿論,以變革者心態改進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真正融互聯網力量於日常工作之中。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互聯網的本質是連接。領導幹部上網懂網,才能抵達民意節點,把握輿論焦點,解決社會痛點。今天,中國網民人數已有7.72億,年輕人更是經常泡在網上,他們自稱“草根”,形成一個“草野”。當觀點上網、建議上網、批評上網,黨政機關和領導幹部不能不上網。既能“面對面”,也能“鍵對鍵”,就是要保證線上線下的雙向通暢。過去我們常說要“跟群眾坐在一條板凳上說話”,現在板凳變成了網絡,就算只是潛潛水、聊聊天,也能加深對群眾所思所願的理解。從這個意義上講,多一點互聯網思維,就是要懂得以“用戶為中心”。

然而,也還有領導幹部儘管身處網絡時代,卻總是自帶“飛行模式”。或是對網絡“無感”,只將它當作年輕人的玩意兒,“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或是對網絡感到恐懼,將網線視作導火索,總怕惹火燒身,因此失語失聲;還有的即使千呼萬喚出來了,也習慣於將通稿往網上一放,不考慮實際傳播效果,一旦真正遭遇網絡輿情,往往進退失據。

互聯網是這個時代最大的變量,也是最大的增量。領導幹部認真學網用網,才能因時而動,像總書記要求的那樣,提高對信息化發展的駕馭能力。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北正定工作時就提出“科技是關鍵,信息是靈魂”,在福建和浙江又相繼提出“數字福建”“數字浙江”,正是看到了信息化在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中的重要作用。事實上,面對一日千里的信息化發展,只有思維的“支點”靠前,才能讓治理變成省力槓桿,一旦滯後,則可能事倍功半。

運用互聯網思維優化治理的例子,比比皆是。比如浙江的“最多跑一次”改革,辦事程序之所以能刪繁就簡,仰賴的還是政務數據的互聯互通和辦事流程的全面再造;而在脫貧攻堅過程中,電商下鄉、貨物出山,信息不對稱之所以能被打破,藉助的還是“互聯網+”的翅膀。假設在每一個治理環節,領導幹部都有良好的互聯網思維,就能儘早發現制約國家治理效率和公共服務水平的短板,為推進治理現代化提供新的方案。

今天的互聯網零售從業者總愛將一句話掛在嘴邊:線上線下的邊界正在消失。事實上,治國理政何嘗不是如此?網上熱點的答案往往不在網上,而需要線上線下共同發力;線下的治理創新,同樣要引進互聯網思維的活水。唯有如此,才能構建網上網下同心圓,讓治理現代化水漲船高。

(本系列評論到此結束)

《 人民日報 》( 2018年05月03日 05 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