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稱其華僑旗幟,民族光輝,為我國的教育事業做出了貢獻

陳嘉庚,出生於1874年,是我國著名的愛國華僑領袖、企業家、教育家、慈善家、社會活動家。

在他十六歲的時候就出海謀生,經過自己多年的打拼,成長為南洋的”橡膠大王”,躋身於新加坡富豪之列,成為新加坡華僑大亨。

毛主席稱其華僑旗幟,民族光輝,為我國的教育事業做出了貢獻

陳嘉庚十分愛國,在國民參政會第二次大會上提出“敵未出國土前,言和即漢奸”的著名提案。電文提案經5次刪改,原意被歪曲,鋒芒被砍掉,儘管如此,仍產生日益廣泛的影響,振奮了全國人民和廣大海外僑胞的人心,對於當時重慶的主戰派亦起著很大的鼓舞作用。並去延安訪問,在訪問延安期間,陳嘉庚先生參加了四次群眾性集會,同毛澤東、朱德和其他黨政領導人多次會晤,深入交談。

1945年日本帝國主義投降,他協調當地勞資關係,推動恢復生產,醫治戰爭創傷;籌募教育經費、擇地增建校舍,使失學兒童有書讀;交涉南僑機工復員南返。

毛主席稱其華僑旗幟,民族光輝,為我國的教育事業做出了貢獻

陳嘉庚的一生相當的節儉,但是卻拿出很多錢去修建學校,而他的臥室裡只擺放床鋪、衣櫃和一個痰盂身上穿的衣服,有好幾件都打著補丁。他一生熱心教育,特別是對華僑子弟的教育尤其重視。1950年,他回國定居,他把全部財產貢獻出來,用以建設廈門大學新校舍和集美學村。

陳嘉庚先後在集美乃至廈門和閩南各地及新加坡等地創辦和資助的各種類型學校,總數達118所。在如今的集美學村和廈門大學,陳嘉庚被師生尊稱為“校主”。

曾被毛澤東稱譽為“華僑旗幟、民族光輝”。

毛主席稱其華僑旗幟,民族光輝,為我國的教育事業做出了貢獻

1961年8月12日,陳嘉庚病逝於北京,享年87歲。

1990年3月11日,國際小行星中心和小行星命名委員會把一顆編號為2963的小行星命名為“陳嘉庚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