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為什麼巨量發行紀念幣?只為了圈我們錢?

關於為什麼巨量發行紀念幣、紀念鈔,民間一直有一個聲音:央行是為了圈我們的錢!

央行為什麼巨量發行紀念幣?只為了圈我們錢?

這樣說顯然是不嚴謹的,那麼央行巨量發行紀念幣的真正原因到底是什麼呢?

有業內人士總結出以下4點,在此列出以供參考:

一、央行把發行紀念鈔紀念幣當作一種貨幣工具來收緊貨幣的流動性。

二、央行為了完全滿足真正收藏者的愛好需求,滿足真正收藏者對美感的追求,而真正的收藏價值,是需要時間去沉澱,需時間來度衡!

三、央行加大發行量,同時再放開每次預訂和現場購買的上限,減少預約和排隊的難度。當然,預約餘下的能否銷燬也可以考慮。

四、流通紀念鈔、流通紀念幣,只有加大發行量,才能真正流通起來,才能真正宣傳起來!這也是流通紀念鈔紀念幣的基本屬性。

央行為什麼巨量發行紀念幣?只為了圈我們錢?

也就是說央行發行巨量紀念幣就是為了告訴人們流通紀念幣的關鍵在於流通。

但是從另一個角度考慮:比如2018年狗年普通紀念幣發行3.5億枚,一枚10元,這就是35億。而這些紀念幣一般都直接進入了收藏領域,大家都不會用在流通市場,這樣就相當於央行回收了35億流動性。

從2015年猴年紀念幣發行5億枚開始,央行開啟了紀念幣巨量發行的時代,央行這樣做是否就是為了從我們小老百姓手裡圈錢呢?

其實大家可以反過來想,如果你是央行,發行紀念幣鈔單純為了圈錢的話,你會怎麼做?

1、如果是為了圈錢,央行為何不多發一些品種?

最近幾年,央行紀念幣每年只發行兩三個品種,遠遠不能滿足大家收藏的需求,如果真是圈錢的話,多發點品種豈不更好?

實際上,除了每年必定要發行的生肖紀念幣,央行只在重大紀念意義的事件時才選擇發行普通紀念幣。而金銀紀念幣本身就是貴金屬,每一個題材發行量極少,也並不符合圈錢的行為,所以並不符合央行是為了圈錢而發的紀念幣。

2、法定貨幣,回存渠道在增多。

與日常中使用越來越少的郵票相比,普通紀念幣是法定貨幣,理論上是可以等值流通的。

為了解決民眾回存紀念幣和紀念鈔的問題,最近,央行也要求各大銀行指定部分網點作為紀念幣和紀念鈔交存的主辦網點。

央行為什麼巨量發行紀念幣?只為了圈我們錢?

雖然現在網點還不夠普遍(多是分行或者支行的營業部),但央行也在加大動作,維護紀念幣作為法定貨幣的信譽。例如,

南京還出現了紀念幣自動存儲兌換的ATM機。

如果為了圈錢,央行大可不用如此動作。

3、央行不缺乏貨幣工具

這一點是專業人士提到最多的,其實央行遠遠談不上要把紀念幣作為回收流動性的一個貨幣工具。

35億對我們普通百姓來說可能是很多的,但對央行來說,還看不到眼裡,央行工具箱裡有的是貨幣工具。

君不見,準備金率下調一個點,保守估計釋放 7000 億流動性麼。更不用說正逆回購、借貸便利什麼的。

4.央行近期大量發行紀念幣主要目的還是為了打擊“炒作”。

發行量少,普通百姓拿不到,只能高價買,還滋生了大量腐敗,溢價全部被被一些炒作者和投機者拿去了,紀念幣如果老百姓都見不到,談何紀念意義?

因而央行加大了紀念幣的發行量,當然央行紀念幣的額度一下子增得太快,有時面額也設計的不太合理(例如,3億枚的航天鈔面額設計為100元),這些都是值得商榷的。

5、可能為部分券別硬幣化做準備

也有人根據人民幣國際化進程(2016年10月1日人民幣將正式入籃SDR)認為央行所做的一系列動作,都是為人民幣國際化鋪路、開道。

人民幣國際化後人民幣中部分類別需要硬幣化,特別是5元、10元硬幣化勢在必行,而通過增量、持續增量發行5元、10元的流通紀念幣,有助於公眾對5、10元硬幣的接受和了解。

央行為什麼巨量發行紀念幣?只為了圈我們錢?

錢幣是一個國家的名片,紀念幣也是宣傳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正逢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紀念幣可以傳播傳統文化,還可以為未來的小額貨幣硬幣化鋪路。

這就是本次關於紀念幣的解讀,您是否有其他不同觀點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