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回有他的“衣冠冢”這個人用血寫歷史:文天祥為他披麻戴孝

隆回有他的“衣冠冢”這個人用血寫歷史:文天祥為他披麻戴孝

羅開禮圖像

湖南省隆回縣南嶽廟鎮芭蕉塘村是近年由寨建村和老屋場村合併而成。在距離縣城僅15公里的原寨建村,蜿蜒的320國道旁邊有一座迄今740餘年的“官靴衣冠冢”墳墓,從墓碑上知道墓主叫羅開禮,附近幾百米處還依稀可看到其兩個兒子的墓碑。這裡,“天子街”、“騎龍界”、“鵝翅膀”、“寨下”等均頗有歷史源頭的地名,像一個個飽經滄桑的老人,向人們訴說著當年烽火的歲月。

據史料記載,羅開禮死後,宋末政治家、文學家,愛國詩人,抗元名臣,留下“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錚錚名句的文天祥,親自為其披麻戴孝,並寫下《祭招撫使羅水心先生文》,流傳至今。《宋史》不言但可為證:“武岡教授羅開禮,起兵復永豐縣,已而兵敗被執,死於獄。天祥聞開禮死,制服哭之哀。”

羅開禮,一個小小地方官員,當朝宰相怎麼會給他披麻戴孝?一個江西人,怎麼會和湖南隆回縣南嶽廟鎮關聯起來呢?這裡又飽含著一段怎樣氣壯山河蕩氣迴腸的故事呢?

羅開禮(1198-1277),字正甫,號水心,諡號忠勇公,江西永豐縣瑤田水心村人。羅開禮青壯年時期,朝廷腐敗,奸權當道,於是,他無意做官。成祐3年(1255年),社會動亂,他在水心村東2裡許,挖池築島,建房島上,聊以閒居,並取號“水心”。後人將這個遺址叫“河圍寺”。

鹹淳7年(1271年),羅開禮中進士後,被任為袁州儒學教授。但他未去上任。接著,改授武岡軍教授。

公元1275年(南宋德祐元年),元軍沿長江東下,文天祥罄家財為軍資,招勤王兵至5萬人,入衛臨安。

時任右丞相的文天祥為激勵各地豪傑共赴國難,從贛州經吉安來到永豐,在今屬瑤田鎮的水心村“河圍寺”會見羅開禮,懇請羅開禮出山抗元。

這是一場英雄晤英雄的會面,這是一場從此中國歷史多了一個血灑疆場、蕩氣凜然俠義故事的會見,這是一次忘卻年紀“廉頗不老”的生死之交……這一年,文天祥40歲;羅開禮76歲。

在文天祥的感召下,羅開禮當即表示,棄任武岡軍教授,傾其家資,募養義兵,追隨文天祥南征北戰抗元。從此,時屬湖南武岡所轄的隆回縣南嶽廟鎮原寨建村成了羅開禮在擔任武岡軍教授期間留下的嫡傳後代的發源地。

南宋景炎2年(1277年)7月,羅開禮奉旨出師吉贛,大敗元軍。

元軍佔領了永豐(今江西吉安永豐縣)縣城,當元軍將領帖木律得知羅開禮手下有一支抗元的武裝部隊以後,立即派出已投靠元軍的羅開禮好友王俊先前來水心村勸降,並許以高官厚祿,企圖將這支抗元武裝力量為元軍所用。羅開禮與文天祥緊急商議,決定智取永豐縣城。羅開禮率領義軍浩浩蕩蕩開進永豐縣城,趁元軍毫無防備之際,突然一舉奮起,消滅了佔領縣城的元軍,活捉了元軍將領帖木律,斬殺了降敵的原好友王俊先、毛遂勇二人,光復了永豐縣城。文天祥得知永豐縣城被義軍佔領以後,隨即任命羅開禮為永豐縣知縣兼永豐招撫使,駐紮和堅守永豐。

宋景炎2年(公元1277年),文天祥派遣江西安撫副使鄒渢率領數萬義軍雲集永豐,與羅開禮一道鎮守永豐。他們訓練軍兵,養精蓄銳,準備對元軍開戰。

羅氏族譜記載

是年7月,鄒渢、羅開禮部奉文天祥旨意出師,發起了對吉州、贛州、南昌、安雄等地的元軍反攻,大敗了元軍。後又揮師寧都、于都,又節節得勝。從此義軍名聲大作,軍威大振。

8月,為消滅南宋文天祥這股抗元的有生力量,元軍急調元帥李恆,率領5萬鐵騎,在贛南的興國縣與文天祥的宋軍展開了殊死激戰。由於宋軍寡不敵眾,再加上步兵不敵騎兵而大敗。文天祥即命宋軍向永豐方向撤退,當退至永豐君埠的空坑村時,宋軍又被元軍包圍,情況萬分危急。正在這時,羅開禮及時趕到救援,可終因元兵眾多,最後,宋軍、義軍戰鬥到不足百人。

為了掩護文天祥突圍,羅開禮換上文天祥的衣冠,帶領數騎疾馳相反方向,並故意揚起漫天塵土,引誘元軍重兵追趕。

文天祥脫險了,羅開禮因為熟悉地形地貌,也安全地離開了君埠。不幸的是這支抗元部隊也在這場戰鬥中損失殆盡。

回到家鄉,羅開禮時刻為繼續抗元做準備。由於叛徒告密,羅開禮被元軍逮捕,被押往吉州(今江西吉安市)。

羅開禮在獄中堅貞不屈,誓死不降,題詩一首:“此身斷不望生還,留得芳名在世間,大地盡為胡血染,好藏吾骨首陽山。”絕食八天,卒於獄中,享年80歲。巧合的是後來文天祥被俘後,也八天沒有吃飯,只是沒有餓死。

文天祥聞此噩耗,親自來到羅開禮家鄉水心村披麻戴孝,並作《祭招撫使羅水心先生文》,哭祭曰:“江西義士勤王者眾,未有如公之勁氣詆胡,奮起死節,捐軀就義。若風霆日星,忠烈偉哉!”

羅開禮、文天祥是面對死亡都用“詩”來歌唱生命的慷慨民族英雄,他們伸大義於天下的浩氣,驚天地泣鬼神的氣節,以身殉志的氣魄,永遠與日月爭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