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的古錢幣,蘊含著大大的學問

古幣收藏是清代乾隆之後逐漸興起的收藏門類。由於我國古幣年代久遠,品種繁多,其中學問可謂博大精深。古幣收藏,入門須先掌握一點兒辨偽常識,以免上當受騙買來假貨。這裡介紹幾種簡單常用之法。

小小的古錢幣,蘊含著大大的學問

辨鏽:年代久遠的古幣,多為銅質,其表面已氧化出現銅鏽。造假者也往往在假幣上弄一層鏽。但真幣銅鏽由於時間久堅硬異常,不易剔除,而偽品則銅鏽質松,浮而不實,用指甲即可刮落。

聽聲:古幣歷經千百年,火氣盡脫,將其擲於桌上,聲音純實而無轉音(餘音短促)。新鑄偽幣,火氣充實,觸物可發出迴繞餘音。

小小的古錢幣,蘊含著大大的學問

掂重:古幣在鑄造時均有一定重量單位,偽品因其製造方法不同於古,重量必然不同於真品,現在造偽幣多用翻砂法,一般都較厚重。

小小的古錢幣,蘊含著大大的學問

看質:即察看銅質。明代以前我國錢幣多用銅、錫、鉛合金,間有雜鐵,故稱青銅。明代後期開始用黃銅鑄錢,清代新疆等地還用紅銅鑄錢。如發現黃銅質宋錢,當存疑問,再結合其他方法鑑別,真偽立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