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拓跋珪:納小姨為妃,創立“子貴母死”制度,被兒子殺死

北魏拓跋珪:納小姨為妃,創立“子貴母死”制度,被兒子殺死

北魏拓跋珪:納小姨為妃,創立“子貴母死”制度,被兒子殺死

文/張秀陽

代國(338年-376年)是十六國時期鮮卑人拓跋什翼犍建立的政權,是北魏的前身。因為北魏出自代國,所以後來寫十六國曆史,代國都沒有算在十六國之內。

代國建國三十八年,前秦滅代國,拓跋什翼犍的孫子拓跋珪被其母親賀蘭氏攜帶流亡,在獨孤部的劉庫仁麾下長大。

前秦建元十九年(383年),前秦苻堅於淝水之戰中戰敗,其後國中大亂,原先被前秦統一的各部族政權紛紛復國,北方重陷分裂。

北魏拓跋珪:納小姨為妃,創立“子貴母死”制度,被兒子殺死

登國元年正月六日(386年2月20日),拓跋珪在賀蘭部為首的各部落支持下,在牛川召開部落大會。拓跋珪宣佈即位代王,年號登國。同年四月,改稱魏王。

此時北魏四周強敵環伺。北有賀蘭部、南有獨孤部、東有庫莫奚部、西邊在河套一帶有匈奴鐵弗部,陰山以北為柔然和高車部,太行山以東為慕容垂建立的後燕,太行山以西為慕容永統治的西燕。

拓跋珪復國成功後勵精圖治、銳意擴張,先後擊敗鮮卑獨孤部酋長劉顯、庫莫部、高車諸部及柔然,隨即又通過參合陂之戰重創勁敵後燕,一躍而成為北方最強大的勢力,為統一中原奠定基礎。

北魏拓跋珪:納小姨為妃,創立“子貴母死”制度,被兒子殺死

在這一系列的征伐戰中,拓跋珪的軍事天賦發揮得淋漓盡致,獲得“戰神皇帝”的稱號。

赫赫戰功令拓跋珪志得意滿,皇始三年(398年)六月,拓跋珪正式定國號為“魏”,七月拓跋珪遷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市),營建宮殿、宗廟、社稷。同年十二月二日,改元天興,即皇帝位。

在中國歷史上,開國君主因為創建了赫赫功業,英明有為,所以性格中暴戾的劣根性總會在專制的土壤上開化結果。

拓跋珪一世英雄,晚年卻迷戀服食寒食散,變得脾氣暴戾,最終被兒子弒殺,導致了北魏皇室上演了子弒父、兄殺弟的慘劇。

寒食散又稱五石散,其藥方託始於漢人,由魏人何晏首先服用。關於寒食散中的“五石”,葛洪所述為“丹砂、雄黃、白礬、曾青、慈石也”,隋代名醫巢元方則認為是“鍾乳、硫黃、白石英、紫石英、赤石脂”。儘管“五石”配方各不相同,但其藥性皆燥熱繪烈,服後使人全身發熱,併產生一種迷惑人心的短期效應,實際上是一種慢性中毒。唐代孫思邈呼籲世人“遇此方,即須焚之,勿久留也”。

拓跋珪登基之後,又創立了一個“子貴母死”的殘酷制度,即要立哪個兒子做太子,太子的生母必須被處死,這是仿效漢武帝處死鉤弋夫人的先例,而且道武帝拓跋珪將這個作為國策固定了下來。

服食“寒食散”後,拓跋珪漸漸精神有點異常,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動輒對大臣、近侍進行毆打,甚至有時候會自己挽起袖子去毆打大臣,所以身邊的人都對他敬而遠之,生怕哪天遭到不幸。

北魏拓跋珪:納小姨為妃,創立“子貴母死”制度,被兒子殺死

拓跋珪一生內寵很多,除慕容皇后外,最受其寵幸的是賀夫人莫屬,而這個賀夫人,就身份論卻是拓跋珪的姨媽!

原來拓跋珪的母親賀太后(獻明皇后)有一位妹妹,生的美豔絕倫,且年紀跟拓跋珪不相上下,雖然早早地嫁人,但一直令拓跋珪不能忘卻。

拓跋珪稱帝后,派人暗殺了姨夫,強行將姨媽納入宮中。面對“生米煮成熟飯”的現狀,賀太后在發了一頓火後,只能默認現實。

北魏拓跋珪:納小姨為妃,創立“子貴母死”制度,被兒子殺死

不久,賀氏便為拓跋珪生下一子,也就是後來的清河王拓跋紹。拓跋紹天性殘忍,喜歡舞刀弄槍,平日裡愛走街串巷,以劫殺行人、砍射豬狗為樂,所以經常遭遇其父的痛打,數次有喪命之憂。

後來,人老珠黃的賀氏逐漸令拓跋珪失去性趣,他轉而去另尋新歡。

有一天,賀氏因偶有過失,被拓跋珪下令囚禁在宮中將要處死,然而由於天色已晚,沒有立即執行。就在這危急之時,賀氏通過收買看管,秘密派人告知兒子拓跋紹,要他火速入宮營救。

北魏拓跋珪:納小姨為妃,創立“子貴母死”制度,被兒子殺死

拓跋紹因經常遭遇父皇的痛打,早對其恨入骨髓,此時聞聽母親有難,馬上便與心腹十數人闖入宮中,將睡夢中的父皇拓跋珪亂刃分屍。道武帝拓跋珪死時,年僅38歲。葬於雲中金陵,具體地點不詳。

殺了自己父親的拓跋紹也沒能得到一個好下場。太子拓跋嗣因之前拓跋珪責罰逃出城外躲禍,拓跋紹弒父時他躲過一劫,後來在支持自己的大臣的幫助下,拓跋嗣殺死拓跋紹,後即位稱帝,他就是魏明元帝。

北魏拓跋珪:納小姨為妃,創立“子貴母死”制度,被兒子殺死

明元帝是北魏一位承前啟後的帝王,他的父親拓跋珪是北魏開國君主,他的繼承人拓跋燾是北魏著名的明君。

(本文圖片為網絡資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