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舜禹的王位继承到底是禅让还是逼宫?曹丕取代汉献帝是否相类?

从小学历史课本上,我们就学习了远古时期尧舜禹时期的禅让制,说他们都是在年老了以后将王位禅让给了有德者,比如尧年老之后,将王位禅让给了有德行的舜,舜年老之后将王位禅让给了治水有功的大禹,这说明那个时期的王者都是需要有品德和功绩的,但是从禹的儿子夏启开始,禅让制被他改成了世袭制,据说是他踢掉了继承了大禹王位的伯益,自己做了王,并建立了夏朝。

尧舜禹的王位继承到底是禅让还是逼宫?曹丕取代汉献帝是否相类?

从禅让制需要王者有大公无私的心理,有天下为公的理念,好像原始时期的人们都是大公无私的,所以年老后让位给他人,后来人们渐渐变成了自私自利,所以就把权力把握在自己家族手里。

禅让制到世袭制的转变,反映了人们公有制到私有制的转变,禅让制体现了原始社会公有制,而世袭制则体现了奴隶社会私有制,这看上去很合理,真实的历史是这样的吗?

这个问题实际上已经成了现代历史学中的一个课题,讨论这个问题,总会让我想到一个人,这个人就是曹操的儿子曹丕了,众所周知,他继承了父亲曹操的魏王之位之后,就开始逼宫汉献帝让位于他,汉献帝无兵无权,只挂着一个皇帝的名头,自己什么也做不了,他不同意的话只会被杀掉,所以就只好把皇帝的位置让给了曹丕,曹丕为了名字好听,也为了堵天下人的嘴巴,就借用了尧舜禹时候的禅让之名从汉献帝手里接过了王位,得手之后,曹丕非常得意又大言不惭的说,我现在终于知道尧舜禹时候的禅让是怎么回事了?

尧舜禹的王位继承到底是禅让还是逼宫?曹丕取代汉献帝是否相类?

那么尧舜禹时候的禅让,真的就像汉献帝禅让于曹丕这样吗?与其说这样的王权转让是禅让,还不如说是曹丕逼宫汉献帝,难道尧舜禹时候的禅让也是这样逼宫形式?

尧舜禹的王位继承到底是禅让还是逼宫?曹丕取代汉献帝是否相类?

其实曹丕距离尧舜禹的时候已经有2000余年,他所说的话也不过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罢了,之后司马家以同样的手段夺取了曹家的王权,也可以说是禅让了,再如隋文帝杨坚夺取北周的帝位,宋太祖赵匡胤夺取后周的帝位,如此等等,也都是美其名曰禅让,那么我们能以同样的方式衡量尧舜禹时候的继承制吗?

尧舜禹的王位继承到底是禅让还是逼宫?曹丕取代汉献帝是否相类?

不过如果真要说尧舜禹不是心甘情愿的禅让,那必然挑战我们大多数人的历史观,那么历史真实的情况到底如何?其实除了从史料记载中来看别无它法,但是周朝之前的历史靠的又基本上都是传说,司马迁写《史记》的时候,距离尧舜禹也有2000年时间,谁敢保证2000年后的传说中的历史都是真实的?

之所以判定是尧舜禹禅让制,基本上都是根据《尚书》而说的,然而《尚书》是儒家经典,孔子曾经做过修订,儒家喜欢宣扬仁德和复古思想,孔子力推古代的禅让制,其实有宣扬古人德行教化的意愿,所以后世人禅让制观念的建立也是和儒家学派的宣传有关系的。

尧舜禹的王位继承到底是禅让还是逼宫?曹丕取代汉献帝是否相类?

但是即便如此,也有一些不同于《尚书》的声音,成书于先秦时期的《竹书纪年》和《韩非子》也都讲到了尧舜禹的继承制不是禅让,而是逼宫,然而他们距离尧舜禹的时候也很遥远,所以他们的记载也并不足信。

尧舜禹的王位继承到底是禅让还是逼宫?曹丕取代汉献帝是否相类?

不过今人读史,都崇尚于学习司马迁的《史记》,认为其大部分都是客观公正的记述,司马迁修史记的时候,当然也会参考《尚书》和《韩非子》,他也认为尧舜禹时期的继承制是禅让制。

其实我们或许可以换一个角度,从人性和心理学上去揣度一下,人本质上都有追求利益的心理,当权力能带来利益的时候,人就想追求权力,如果产生不了什么利益,那么人对追求权力也就没兴趣了,这是人的本性,所以要判断尧舜禹时候的继承制是不是禅让,从人的本性方面去分析或许会明朗一些。

尧舜禹的王位继承到底是禅让还是逼宫?曹丕取代汉献帝是否相类?

政治学上曾讲到原始社会有一段公有制时期,然而无论哪种公有制都需要有领导者的管理,除非那个时候的王权和利益没有关系,不然所谓的禅让制恐怕难以摆脱逼宫之嫌,这段历史的迷雾还需要历史学家们认真研究拨云见日。

您认为是怎样的呢朋友?欢迎在下面的评论区发表您的高论,一起交流探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