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走”的驻村第一书记

——记邯郸市复兴区委组织部驻大名县宋尧村第一书记韩献良

“不走”的驻村第一书记

韩献良(右一)在田间地头了解西瓜种植情况,帮助村民解决实际困难。

“老韩不走了!”

“老韩回来了!”

得知韩书记留下来的消息,年逾古稀的马双喜大爷,在村里跑了好几圈,给老哥儿几个挨个儿传递着喜信儿。老韩不走的消息在村里一传开,大伙儿悬着的心终于落了地。

村民口中的“老韩”,就是邯郸市复兴区委组织部驻大名县宋尧村第一书记韩献良。别看老韩才到村里两年多,全村2000多人,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在俺村,谁家有事准找他。”村民刘国占说。眼见两年的帮扶期届满,村里各项工作陆续展开,扶贫产业才刚起步,村民还没有过上富裕日子,老韩放心不下,主动请缨,并向全村人立下“军令状”:宋尧村不富,老韩不走人。

这位让宋尧村群众打心眼里佩服的“老韩”,2017年被评为邯郸市扶贫脱贫优秀第一书记、“美丽邯郸·最美帮扶人”。

“彩色扶贫地图”识贫更精准

宋尧村是乡里出了名的后进村,全村450户2152人,2016年贫困人口有199户450人,贫困户占比近一半,年人均收入不足2700元。村里没有支柱产业,收入少,村容村貌脏乱差,道路坑坑洼洼,夜里一片漆黑……刚进村时,一大堆的问题扑面而来。

村大、人多、分布广是宋尧村的特点。怎样才能快速摸透村情、了解群众所需所求,韩献良颇费了一番心思。

老韩带着2名队员走街串户,不分白天黑夜抑或风雪交加,田间地头或是工厂车间,用脚步丈量着村子,访民情、听民声。

谢营军是村里的贫困户,韩献良带队去他家走访时,发现他居住的地方位置偏僻,岔道多,很容易迷路。像他家这样的情况在村里不在少数。

回到驻地后,老韩就开始反复琢磨,希望能找出一种便捷的方法,快速掌握贫困户的情况。2017年4月,宋尧村修道时,老韩看到了修路的交通施工图,顿时来了灵感。“要是能有这样一幅扶贫分布图,把每家贫困户的位置、贫困程度在地图上一一标注出来,不就一目了然了。”有了这个想法,他正准备去实施的时候,恰巧赶上大名县组织全县驻村工作组一起去河南省兰考县对标学习,韩献良也在此之列。当地的“颜色管理”给了他很大启发,他决定将扶贫分布图和颜色管理融为一体,一幅彩色的扶贫地图在他心里正酝酿着。

回来后,他找到了当初修路绘制施工图的公司。一张全新的“彩色扶贫地图”应运而生。图中不仅清楚地标注了村里的道路状况和贫困户的家庭位置,还用三种颜色分别标记了贫困户的属性,粉色代表一般贫困户、绿色代表低保户、橙色代表五保户,扶贫干部只需按图索骥,就可以方便地开展入户走访。而老韩呢,又在颜色管理上想出了新点子。他专门制作了两种颜色的资料袋,方便贫困户存放建档立卡的重要资料。白袋分给一般贫困户,红袋发给低保户。

如今,老韩又借助新媒体把纸质地图升级成掌上“流动地图”,随时随地查阅贫困户资料。

“卖瓜书记”成网红

在工作队的用心帮扶下,村里的扶贫产业逐渐形成。一座座整齐的蔬菜大棚矗立在希望的田野上,一条条宽敞的水泥马路横穿全村,一盏盏明亮的路灯照亮了群众的心坎……两年时间,宋尧村彻底变了样。“没有老韩,就没有今天充满希望的宋尧村。”村党支部书记刘现平说。

2018年3月,第一批驻村扶贫工作结束了。听说“老韩”要走,村民们不约而同地聚到村委会。村支部书记刘现平端着一面锦旗:“韩书记,群众离不开你呀,好多事情还得靠你呀!”“是呀,韩书记,路还没有修完呢,我们种的西瓜还没有销路呢!”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话里话外流露着不舍。

驻村两年来,老韩早已经把宋尧村当成了自己的家。面对乡亲们的挽留,他左右为难。一边是年迈的父母和多病的妻儿,一边是扶贫刚见起色的贫困户。这一走,群众会不会又返贫?况且当前最最紧要的是棚建好了,50亩的瓜田丰收了,20万斤的西瓜却滞销了。

怎么办?怎么办?

他把对家人的愧疚深埋心里,向组织申请再干三年。对韩献良来说,宋尧村450户村民就是他肩上一份难以舍弃的责任。望着满园待收的西瓜,老韩苦苦思索西瓜滞销的原因。宋尧村没有种瓜的传统,精准扶贫政策到位后,还是头一回种西瓜,缺少知名度,周边的收购商也不了解情况,再加上瓜农也不认识大型的水果批发商,没有自己的销路。寻找销路、开拓市场成了当务之急,绝不能让瓜农的心血白费。

朋友圈卖瓜的消息一经传出,立即吸引了来自北京、廊坊、石家庄、邢台等多地的水果批发商、志愿者,他们纷纷聚集在宋尧村的瓜田,现场订购、装车。一天时间,村里就成功预订出去10万斤西瓜,这下瓜农的西瓜不愁卖了。那些天,老韩忙着接洽各路客商,早晨6点就到地里,一待就是一天,由于劳累,他的腰间盘突出复发了,疼得汗珠滴答滴答地往下掉,他也全然不顾。有时,种植户态度不好,得罪了客户,老韩驱车赶到现场赔礼道歉、解决问题。有时,他索性跟着瓜农一起去大名县城里卖西瓜。很快,宋尧的西瓜网上出了名,成了“网红西瓜”,老韩也因此得了个“卖瓜书记”的绰号。

留下“不走的工作队”

作为宋尧村的主心骨,老韩深知帮扶不仅仅是帮建产业,更重要的是留下一支“不走的工作队”,建设群众信服的村党组织班子,带领大伙儿一起干。

开展工作中,老韩发现,村干部们白天都很忙,开个会,人都到不齐。针对这种状况,老韩和工作队主动调整作息时间,组织村干部开展了“夜谈+夜访”的活动。变白天工作为晚上工作,变正式开会为轻松聊天。从去年4月起,工作队几乎每周夜谈不少于2次,对村情民意、党员队伍、禁烧、信访稳定等问题展开讨论。在村务管理方面,主动征求村民意见,促使村干部的思维方式由“替民做主”向“由民做主”的转变,凡是重大决策,村里都集体决定。村干部服务群众的积极性和能力明显提升。村党支部也在为民办事中不断赢得群众的信任。这次农村党支部换届,新当选的村支部书记全票通过,这在宋尧村是前所未有的。

完成后进转化的村党支部,扛起了带领村民致富奔小康的重任。“韩书记,你回来了我们就有盼头了,你说怎么干,村‘两委’一定全力支持你。”村党支部书记刘现平带头表了态。准备再大干三年的老韩,不敢有丝毫懈怠,立即着手,与村干部一起制定了《宋尧村2018年—2020年发展规划》、村规民约、“爱心基金”管理办法;完善了“三会一课”等系列制度;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开展了“美丽宋尧最美好人”评选表彰以及告别“零彩礼”签名活动,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

宋尧村这个曾远近闻名的贫困村,正在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大道上阔步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