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我的弟媳,但更像親妹妹!”——李芳生前故事追蹤報道之親戚眼中的親戚

李芳家與丈夫代業明家都是兄弟姊妹9人,由於李芳的婆婆去世較早,丈夫代業明的三姐代業華一直是大家庭的“頂樑柱”。“她雖說是代家的媳婦,但我們相處得就跟親姐妹一樣。”採訪時,代業華多次重複這句話。

四月初九,是代業華的生日。那一天,也是代業華多年來最開心的一天。“李芳一直都陪著我,先是給我買了件衣服,我穿著小了,她就跑去換,換的過程中她又相中另外兩件衣服,就都買下來給我。”代業華說,“作為兄弟媳婦,能做到這樣真的很難得。”

代業華說,不光是自己,對待其他遇到困難的姐妹,李芳也一樣想辦法幫忙。“二姐、六妹和我,都是丈夫去世的早。逢年過節,李芳總能想到我們,不論是帶點禮品還是聚餐,我們都感覺很溫馨。”代業華回憶道,“八妹家住董家河鎮車雲山村,有時代業明或李芳的單位發福利,李芳都記得捎帶一份給八妹。”

“孝順”,是代業華對李芳的又一印象。2014年,99歲的老父親代勝先去世了。老父親去世之前的十餘年,李芳是如何照顧老父親的,代家姐妹也都看在眼裡記在心中。“每週末李芳回到信陽市內,都會去買父親最愛吃的綠豆糕、餈粑等點心。我們作為兒女的也很難做到一直這樣,她一直是我們的榜樣。”代業華說著說著眼角泛出了淚光,“在給李芳守靈的那幾天,我聽到有被救孩子的家長面對靈柩哭著說‘我們一家永遠忘不了您’,也聽到有學生家長說‘以後我們每年都會祭拜您’……我當時很受感動,感覺李芳妹妹值了。這輩子能有這樣一個妹妹我非常自豪,她就是我們的驕傲!”代業華激動地說。

今日社評

點滴見品質

心理學家說,追求安全感、躲避危險是人類的一種本能。千鈞一髮之際,李芳老師不是本能地避讓、保全自己,而是本能地挺身而出、保護學生。她是如何克服了趨利避害這一自然屬性的本能,做出捨己救人的“本能”抉擇呢?

在本報推出的7篇李芳生前故事追蹤報道中,人們可以從她日常生活的點滴小事中窺斑見豹。我們也從中找到了答案,那就是李芳在危急時刻爆發出的這種道德本能,是她平常向善向美的習慣行為的日積月累,是她根植於骨子裡的職業操守的本質體現,是她一以貫之關愛學生、關愛他人的道德內化。

試想,如果不是李芳平時就熱愛本職工作,兢兢業業,懷揣著一顆大善大美的心,危急時刻怎麼能夠挺身而出、書寫救人壯舉?這不禁讓人想起了10年前的汶川地震,危險發生的一剎那,“本能”保護學生而犧牲的老師大有人在,“本能”趨利避害的“範跑跑”亦有之。抉擇的不同,折射出人與人之間“內核”有別,關鍵時刻迸發出來的“本能”也就大相徑庭。

在對李芳生前故事的挖掘採訪中,無論是領導、同事、學生、家長,還是親人、朋友、同學、鄰居,大家對她的看法如出一轍。除了對她評價的不謀而合,還有一個聲音驚人的一致,那就是得知李芳不幸殉職的消息後,很多人悲痛之餘,卻並不感到意外。大家說,這就是他們熟悉的李芳!

既出自“本能”,又超脫“本能”。沒有“值不值”的追問,只有“該不該”的回答。沒有猶豫避讓,只有最後關頭那奮不顧身的一擋一推。偉大,就這樣從平凡中彰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