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雍乾盛世展出”珍寶“一十三件

琴棋書畫十字繡

長x寬:354x142cm

十字繡是一種古老的民族刺繡,具有悠久的歷史。在中國許多民族的日常生活中,一直以來就普遍存在著自制的十字繡的工藝品。由於各國文化的不盡相同,隨著時間的推移,十字繡在各國的發展也都形成了各自不同的風格,無論是繡線、面料的顏色還是材質、圖案,都別具匠心。

在古代,彈琴(多指彈奏古琴)、弈棋(大多指圍棋和中國象棋)、書法、繪畫是文人騷客(包括一些名門閨秀)修身所必須掌握的技能,故合稱琴棋書畫,即“文人四友”。今常表示個人的文化素養。琴棋書畫,本指琴瑟、圍棋、書法、繪畫色彩四種古代藝術性文物或技藝,又稱雅人四好。琴棋書畫均起源於文獻所稱的“三皇五帝”時期(2607 BC-2110 BC)。六博棋亦稱博戲或陸博,出現在春秋戰國以前,《楚辭·招魂》中記載了六博棋的形制和比賽方法:“蓖蔽象棋,有六簿些;曹並進,遒相迫些;成梟而牟,呼五白些。。

深圳雍乾盛世展出”珍寶“一十三件

深圳雍乾盛世展出”珍寶“一十三件

中華民國三年壹圓機制樣幣

重量:19.8g

中華民國所鑄袁世凱像背嘉禾壹圓銀幣,俗稱“袁大頭”,在正式開鑄銀幣前,同樣有用銅衝壓試機這一過程,其試機結果稱為試機樣幣。“初始試鑄幣”—是指任何一款機制幣,一切鑄幣工作已臻妥善,奉批開始鑄幣“後”所產出。“初始試鑄幣”產出後,經過檢視,發現缺點,微調、改正、修圖,再重新鑄造,達可呈上御覽核批的階段,該批幣就稱為“試鑄樣幣”。之後,還有報審“呈報樣幣”階段,就是逐一向上報審批通過,之後批量生產流通的銀幣。而銅試機樣幣,非正鑄品,多在衝壓出來後銷燬之,但是小有一些遺存下來,然其卻是收藏的珍貴品種。中華民國三年(1914年)試鑄過袁世凱全側像銅樣幣,為非常珍貴的試鑄品。有簽字版與沒簽字版兩種。

對於在鑄造過程中,所產生的“試鑄幣”並沒有明文規定其重量應該為何?而“初始試鑄幣”產出後,要檢視的項目不外有:①打印是否清晰、磅數是否足夠,有無脫筆畫或脫圖現象②有無重複打印的現象③正、反二面文字及圖案是否相互對正在中軸在線,也就是俗稱的有無「逆背」情形④正、反面翻幣是否為一般慣用的左、右翻幣方式⑤如有防偽設計,是否到位..等。

深圳雍乾盛世展出”珍寶“一十三件

深圳雍乾盛世展出”珍寶“一十三件

犀牛角齋戒牌

重量:13.2g

齋戒牌是古代皇帝及文武官員祭祀時掛於身上的警示牌。《明史禮志》記:“齋者,整齊其內;戒者,禁止其外” 。雍正時期,重新酌定齋戒牌式樣,縮小尺寸,令官員佩於心胸之間,以期簡束身心。

中國古代行齋戒禮時所置示警牌。明 洪武五年(1372)令諸衙門各製作木齋戒牌,刻文於上,文為“國有常定,神有鑑焉”。凡行祭祀則設置。清沿明制,凡大祀、中祀皇帝致祭,事前應齋戒,由太常寺進齋戒牌。齋戒牌為木質,飾以黃紙,以清漢文書寫齋戒日期。圜丘、祈谷、常雩,皇帝宿內廷齋宮,於乾清門設齋戒牌二日,置於黃案。壇所齋宮設齋戒牌一日。皇后親蠶,亦進齋戒牌,由太常寺進遞到乾清門交給內監,置於交泰殿。各衙門官員齋戒,大祀齋於公署,於大堂正中設案置齋戒 紅牌;中祀齋於私署。行祀之日各佩齋戒牌,不理刑名,不宴會,不作樂,不入內寢,不問疾弔喪,而有疾有服者不與戒。

犀牛角的直條紋路呈現魚子醬的特殊型狀,所以成為鑑定的標準,中醫認犀牛角磨粉可退燒,但是如今要退燒無須如此麻煩,而且重量上犀牛角價格可媲美黃金,但是金重角輕,所以型體上一大塊犀牛角才抵一小塊黃金。

這塊齋戒牌角色較紅,角質也較透,應該是亞洲的火犀牛角。

另外衛學長的朋友也提供一枚收藏的犀牛角蛋面戒指,這倒是出人意表的裝飾品,

從犀角杯成品來看,先看杯口沿的形狀,若是圓形的(比如碗等)肯定是非洲黑犀,長方的多半是非洲白犀,橢圓的便可考慮亞洲犀的可能性。這是因為犀角極其珍貴,雕刻者一定是根據角的形狀來考慮雕什麼東西。

中藥界稱非洲的白犀角和黑犀角為廣角;稱印度犀角為火犀角;婆羅門犀牛角和爪哇犀牛角為水犀角。這或許是因為婆羅門犀牛和爪哇犀喜游水、怕曬與水的接觸時間比印度犀牛長的原因。水犀角的藥用價值是火犀角的2-3倍。

水犀角紋如甘蔗,橫剖面(斷面)有“粟紋”,香味濃,個型小,是貴重的中成藥原料配藥,如“安宮牛黃丸”等,市面上所稱文犀、香犀及價格最昂貴的犀牛角就是這種水犀角,其中婆羅門犀牛角底盤如西瓜籽;爪哇犀牛角底盤成橢圓。

深圳雍乾盛世展出”珍寶“一十三件

橄欖綠玻璃隕石

重:184g

玻璃隕石是地外物體劇烈撞擊地球時,地表靶物質熔融後快速凝結的天然玻璃。地表發現的玻璃隕石多呈塊狀,棕黑色到淺綠色,一般為釐米級大小,表面多具空氣動力學熔蝕刻痕。長期的研究證明,玻璃隕石在化學和結構特徵上與地球火山玻璃具有明顯的區別,不是地質作用的產物。

由於玻璃隕石在很多特徵上與火山玻璃相似,故早期曾被稱為黑曜岩。1900年F.E.Suess據其熔融的特徵,由希臘語“τηχτοξ”(意謂“熔融”)將之轉譯命名為英語“Tektite”,並一直沿用至今。本世紀初,由於這種天然玻璃被認為是地外成因的,也曾被稱為“Glasys Mete-orite”,“玻璃隕石”這一中文譯名即源於此。

深圳雍乾盛世展出”珍寶“一十三件

人類對玻璃隕石的認識可追溯到幾萬年以前。從墓葬的發掘與考古中發現,遠古時期,人類用玻璃隕石這種天然玻璃作為武器、工具、飾物甚至護身符。近代,在歐洲,珠寶商人曾將之作為寶石而廣泛收集。早在10世紀中葉,我國唐朝的劉詢在其所著的《嶺表錄異》中就對“雷公墨”(玻璃隕石的古稱)作過描述,這是公認的歷史上有關玻璃隕石的最早的文字記載圈。近代的科學文獻中,第一篇論述玻璃隕石的文章是由Mayer於1787年完成的,極具收藏研究價值 。

深圳雍乾盛世展出”珍寶“一十三件

深圳雍乾盛世展出”珍寶“一十三件

精煉黃銅質聚財提樑壺

深圳雍乾盛世展出”珍寶“一十三件

【藏品名稱】 :精煉黃銅質聚財提樑壺

【款式-風格】 :晚清民國

【類別】 :雜項

【規格】 :重:1.02kg 高:13 cm 低徑:9cm

此件銅質提樑壺採用精煉黃銅所制;運用傳統的石蠟法結合翻砂製造。

通體遍佈清代鼎盛時期,銅幣錢文,其中有順治通寶、雍正通寶、道光通寶、乾隆通寶、嘉慶通寶、咸豐通寶、光緒通寶、正德通寶、宣統通寶、肩部飾以索繩圈飾;頂鈕以雍正通寶 鈕。雙卷草提樑造型。底書印章款迴文邊 ‘周滿新制’晚清民國時期梁壺工藝。

銅質提樑壺,是用螺絲將單梁固定在系紐上,也屬於硬提樑的一種。硬提樑壺,平時所佔空間亦大。但提樑的形式感強,上虛下實,上輕下重,加之提樑又可做成不同的形態,可以表現出風格多樣的形式美感,有的飄逸,有的沉靜,有的華麗富貴,有的質樸莊重。

深圳雍乾盛世展出”珍寶“一十三件

深圳雍乾盛世展出”珍寶“一十三件

此為一組中華民國開國紀念幣 雙旗幣一組 三枚,規格 總重:21.8g 直徑:28.5mm

此組錢幣經過無窮歲月的洗禮,表面形成了一層圓潤醇厚的包漿,歷史遺留痕跡鮮明,歲月沉澱豐富,極具歷史底蘊。錢幣正面珠圈中央為左十八星、右五色旗所組成的兩面交叉國旗圖案,珠圈外上環為“中華民國”四字,下環鑄“開國紀念幣”,字體清秀,筆畫有力,俊逸灑脫,極具書法藝術價值。錢幣背面珠圈內中央豎寫“十文”,兩邊有禾穗、連葉紋飾,紋飾線條粗細均勻,層次感鮮明,珠圈外鑄有英文。錢幣雖小,亦可反映社會一斑。錢幣背面鑄英文,可見該歷史時期已有外國文化流入,我國對外交流狀況良好,有著鮮明的歷史特徵,是現今人們研究該歷史時期的重要實物憑證,極具歷史研究價值。

藏品幣面銅鏽自然,包漿入骨,光澤明亮,色澤均一,圖文考究,工藝精美,藝術觀賞價值高,極具投資收藏價值。中華民國開國紀念幣雙旗十文是民國時期流通使用的錢幣,其讓人們的交易買賣便利起來,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辛亥革命勝利後,清帝退位,中華民國成立,中國民主主義革命的先驅者孫中山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並在頒佈的“臨時大總統令”中提出要“另刊新模,鼓鑄紀念幣”,隨後武昌和南京兩處造幣廠率先鑄行了“中華民國開國紀念幣”銅元輔幣,在全國大量發行以取代清代銅元,中華民國開國紀念幣雙旗十文應運而生。

由於我國民國時期戰亂不斷,中華民國開國紀念幣雙旗十文損失慘重,能完整保存下來的較為稀少,品相精美者更是鳳毛麟角的存在。物以稀為貴,中華民國開國紀念幣雙旗十文由於存世量較為稀少,價值不菲,身價不凡,經濟價值彌足珍貴,是一枚收藏價值相當不錯的精品錢幣,收藏意義重大。

清代八帝錢組(十枚)

重量:36.1g

清朝的貨幣銀子下面是銀元,銀元一看面值,二看成色。相當於百元鈔票。 銀元下面銅板,銅板上印的一般都是“元寶”或“重寶”,這種相當於幾十元錢幣。 銅板下面是銅錢,就是“孔方兄”。外圓內方。這種相當於現在的硬幣。 從收藏價值上看,成色,面值、質地、發行數量、現有數量都是價值的直接決定者。 從當時使用的價值上看,不同時代不完全一樣。早期康乾盛世時國家有錢,就不值錢,後來多次賠款,國家沒錢,就值錢。

清代各地使用的貨幣並不統一,尤其是各省鑄造的銅錢,只在本地流通,因此各省對貨幣調整的措施具有本地特色,且在同一時期內,各地又有不同。清代前期京師是全國的金融中心。順治元年,兩個中央直屬的鑄幣局設在京師,戶部的寶泉局和工部的寶源局。這是終清一代,一直沿續的格局。中央政府調控貨幣的部分措施,主要通過設在京師的兩個鑄幣局,以及眾多的錢莊、銀號、當鋪來完成,因此,透過京師貨幣供需的變化,也可以看到政府貨幣政策推行的全過程。

深圳雍乾盛世展出”珍寶“一十三件

深圳雍乾盛世展出”珍寶“一十三件

廣東省造光緒元寶雙龍壽字幣樣幣

重量:36.8g

廣東省造雙龍壽字光緒元寶一枚,此幣鑄於光緒三十一年(1905)初,為紀念慈禧六十壽辰而鑄。張炯伯在《廣東省造銀幣》一文中寫道:“惟本品因未紀年,殊難遽斷,然觀其圖案,諧作福壽,環繞雙龍,幕無英文,意含頌祝,大異常制。由此以推,成為紀念幣之一種,專鑄以祝慈禧太后六旬萬壽者也。”

“廣東雙龍壽字幣一兩、七錢二分、七錢二”銀幣的鑄造,史料中沒有確切記載,泉家們歷來對於其具體鑄造情況有不同的解讀,至今沒有定論。民國時期的張炯伯等學者認為:這種銀幣系光緒三十一年(1905)為紀念慈禧太后七十壽辰而鑄造的。

也有學者根據清末王述生所著《述庵秘錄》的記載,認為系光緒二十年(1894年)廣東巡撫剛毅為祝慈禧太后「六十壽辰」而鑄造的祝壽幣!據《述庵秘錄》摘錄:滿人生性好財,其故由饋贈宮閫親貴。包衣人嚴主僕之誼,主家貧困,包衣雖官宰輔,主至其家,則尊事若父母,有欲取輒攜去,弗能較也。

深圳雍乾盛世展出”珍寶“一十三件

深圳雍乾盛世展出”珍寶“一十三件

深圳雍乾盛世展出”珍寶“一十三件

深圳雍乾盛世展出”珍寶“一十三件

此錢幣為安徽省光緒元寶每元當制錢十文,規格 重:15.6g 直徑:35.2mm 圖中這枚錢幣存世量極少,龍紋字體清晰,品相佳好,是錢幣界的收藏極品。

在中國貨幣發展史上,從傳統鑄造的方孔制錢跨越到近代機制貨幣的分水嶺和里程碑,就是安徽方孔銅圓。安徽方孔銅圓雖然帶有方孔,有著傳統制錢的形態,但它卻是依據近代貨幣的全新概念設計製造的,所以它歷來被稱之為銅圓,雖然它僅處於少量試製階段,但它的存在使人們看到了中國兩千多年來方孔鑄錢的終點和墓碑,使人們看到了孔方兄與近代工業化社會的格格不入之處。正因如此,安徽方孔銅圓以其歷史地位和意義名列中國銅圓大珍之前茅,如從中國貨幣發展史的角度來看,可以說無論哪一枚中國銅圓珍品都無法與之相比。它之所以未被髮行,很可能是因為中間鑿有方孔,製造時容易損壞機器和頗費工時的緣故。這一點,在直隸總督李鴻章《機鑄制錢虧損工本無法籌補》的奏摺中,可以獲得間接證明。其奏略雲:“查閱造成制錢,字畫輪廓均尚清楚,惟機器時有損壞,極費工力。緣西洋造錢,系屬平面,中無方孔,壓成較易。今以西洋機器造中國錢式,須另添打眼挺杆,由錢模正中穿透,始能撞出錢孔。地位殊窄,撞力過大,挺杆上下與錢模互相磨觸,最易傷損。每日每座機器,模撞修換數次及十數次不等。人工既費,成數亦少”。光緒元寶機制錢出現“無穿”的現象,一種可能是無意間疏漏鍛穿工序,另一種可能是有意省去穿孔一道工序,減少製作模具和修穿的麻煩,雖然不符合方孔錢幣的制式,卻也是錢幣形制的有效改革,只所以為試鑄幣皆緣於此,演變成為清“銅元”的形式,隨之出現銅元這一制式就是鐵證,故而遺存下“安徽省造光緒元寶每元當製錢十文實心穿銅幣”的“滿穿精品”。

現在市場“光緒元寶”多如牛毛,但真品寥寥無幾,所以擁有一枚真品“光緒元寶”是每位古幣收藏愛好者的夢寐以求的上上之選。

中華民國九年壹圓銀幣(私鑄幣)

重:22g

直徑:38.7mm

八年袁大頭“袁大頭”銀幣的正面圖案,中間為袁世凱戎裝左側面像,民國3年版的上方為“中華民國三年”,民國8、9、10年版的為“中華民國*年造”;背面圖案均是兩株交叉的稻穗,中央為“壹圓”、“中圓”(伍角)、“貳角”、“壹角”字樣,後幾種上方分別有“每二枚當一圓”、“每伍枚當一圓”和“每十枚當一圓”的字樣在該系列幣中,民國3年、9年、10年等一元幣較為常見,民國九年的則較少些。

“袁大頭”在貨幣收藏界被稱為銀元之寶,它是中國近千種近代銀幣中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銀元品種,也是近代中國幣制變革中的一個重要角色。

袁大頭由於各省鑄造銀元,卻和當初鑄造紋銀一樣,不僅重量和成色不能統一,數量上也難以控制。辛亥革命爆發,各省因急於用款,不僅加工趕鑄銀元,還濫鑄銅圓,濫發鈔票和軍用票,幣制更加混亂。

此枚錢幣屬於私鑄幣,古錢幣術語。民間私爐私鑄的錢幣,因意在牟利,私鑄錢一般比官爐錢工藝粗惡;從銅質到文字都明顯劣於同時官爐所出之錢。然而各代私鑄錢雖禁難止,存世數量少,能夠保存至今非常難得,極具收藏投資價值

深圳雍乾盛世展出”珍寶“一十三件

深圳雍乾盛世展出”珍寶“一十三件

深圳雍乾盛世展出”珍寶“一十三件

糧票組(26張)

糧票是20世紀50年代至85年代中國在特定經濟時期發放的一種購糧憑證。 中國最早實行的票證種類是糧票、食用油票、布票等。糧票作為一種實際的有價證券,在中國使用達40多年,隨著社會的發展,它已退出了歷史舞臺,成為收藏者的新寵。

最早實行憑票證供應的就是糧食。新中國成立初期,物資極度匱乏,糧食自然無法做到敞開供應。中央政府開始醞釀糧食的計劃供應,以滿足全國人民的溫飽。1953 年,中央政府決定實行糧食統購統銷政策,包括糧食計劃收購政策,糧食計劃供應政策,1955 年8 月25 日,國務院全體會議第17 次會議通過《市鎮糧食定量供應憑證印製暫行辦法》,緊接著,國家糧食部向全國發布這一暫行辦法,很快,各種糧食票證便鋪天蓋地地進入社會。

各地的商品票證通常分為“吃、穿、用”這三大類。吃的除了各種糧油票外,還有豬、牛、羊肉票、肉票

雞鴨魚肉票、雞鴨蛋票,各種糖類票,各種豆製品票及各種蔬菜票等等。

深圳雍乾盛世展出”珍寶“一十三件

深圳雍乾盛世展出”珍寶“一十三件

中華民國開國紀念幣組(三枚)

重21.2g

1911年辛亥革命勝利後,清帝退位,中華民國成立。中國民主主義革命的先驅者孫中山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並在頒佈的“臨時大總統令”中提出要“另刊新模,鼓鑄紀念幣”,隨後武昌和南京兩處造幣廠率先鑄行了 “中華民國開國紀念幣”銅元輔幣,以十文面值的為主,在全國大量發行以取代清朝銅元。這就是“中華民國開國紀念幣” 銅元的由來。

華夏文明上下五千年,歷史文化源遠流長,銀銅機制幣也正是這歷史銀河中組成的重要部分,就其特定的歷史時期也使它在錢幣史上佔據著重要的地位,它不僅代表著近代中國的貨幣文化,反映了我國近代歷史、經濟、金融的興衰和滄桑,具有很高的藝術觀賞價值。

錢幣作為古玩的一種,一直以來都是收藏家關注的熱點,而且材質珍貴,藝術價值高,而圖案考究,文字清秀,內容豐富,銀光燦爛,其貌可人,也具有一定的保值和升值功能。

深圳雍乾盛世展出”珍寶“一十三件

深圳雍乾盛世展出”珍寶“一十三件

徐渭 四君子圖

長:107.2cm

寬:62cm

徐渭(1521年3月12日—1593年),(明代文學家,書畫家,戲曲家,軍事家)漢族,紹興府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初字文清,後改字文長,號青藤老人、青藤道士、天池生、天池山人、天池漁隱、金壘、 金回山人、山陰布衣、白鷳山人、鵝鼻山儂、田丹水、田水月(一作水田月[1]

)。明代著名文學家、書畫家、戲曲家、軍事家。

徐渭的文藝創作所涉及的領域很廣,但它們共同的特徵是:藝術上絕不依傍他人,喜好獨創一格,具有強烈的個性,風格豪邁而放逸,而且常常表現出對民間文學的愛好。

徐渭的書法和明代早期書壇沉悶的氣氛對比顯得格外突出,他最擅長氣勢磅礴的狂草,但一般人很難看懂,用筆狼藉,他對自己的書法極為喜歡,自認為“書法第一,詩第二,文第三,畫第四”。

徐渭與解縉、楊慎並稱“明代三大才子”。鄭板橋對徐文長非常敬服,曾刻一印,自稱“青藤門下走狗”。文學家、藝術家木心評其為“十足的天才”。他能謀善斷,幾乎一己之力盡破多年的倭寇之患,晚年悉心培養名將李如松,使其建立不朽功勳。徐渭的詩,被袁宏道尊為“明代第一”;他的戲劇,受到湯顯祖的極力推崇。至於繪畫,他更是中國藝術史上成就最為突出的人物之一。

此作品為《四君子圖》花中四君子,中國古詩文中常提到的梅、蘭、竹、菊。蘭,一則花朵色淡香清,二則多生於幽僻之處,故常被看作是謙謙君子的象徵。梅,迎寒而開,美麗絕俗,而且具有傲霜鬥雪的特徵,是堅韌不拔的人格的象徵。竹,也經冬不凋,且自成美景,它剛直、謙遜,不亢不卑,瀟灑處世,常被看作不同流俗的高雅之士的象徵。菊,它不僅清麗淡雅、芳香襲人,還豔於百花凋後,不與群芳爭列,故歷來被用來象徵恬然自處、傲然不屈的高尚品格。

深圳雍乾盛世展出”珍寶“一十三件

深圳雍乾盛世展出”珍寶“一十三件

深圳雍乾盛世展出”珍寶“一十三件

頭模纏枝花卉紋蓮花瓣銅鏡

重:1.115kg

青銅鏡,自商周時代起,古人就用青銅磨光做鏡子,光亮可照人,背面雕有精美紋飾,到戰國是已很流行,漢、唐時更加精美。

銅鏡多為圓形,方形次之。唐宋時期,隨著鑄造技術的發展,銅鏡打破了過去傳統的圓形和方形的制式,根據使用、裝飾等的要求,鑄造出了帶手柄鏡以及八菱形、菱花形、八弧形、四方委角形、圓角方形、亞字形、雲板形、雞心形等銅鏡。至於宋代受祟古風尚的影響,鑄出的仿古鼎形、仿古鐘形銅鏡,更具時代風格。

銅鏡上的紋飾雕刻手法多種多樣,無論是線雕、平雕、浮雕、圓雕、透空雕,都顯得非常細膩生動。

紋飾內容更是豐富多彩,從幾何紋飾到禽鳥花卉,從神話傳說到寫實圖案,天上人間,人神雜陳,動物植物,交織並列,構思巧妙,包羅萬象。早年紹興出土、現藏上海博物館的漢代“伍子胥畫像鏡”,就是一件絕好的作品,鏡背四乳分成四區環繞配置圖案。

根據史料載,我國古代夫妻雙鏡成對使用。自漢代以後,常用銅鏡作為男女愛情的信物,生前相互贈送。

深圳雍乾盛世展出”珍寶“一十三件

深圳雍乾盛世展出”珍寶“一十三件

深圳雍乾盛世展出”珍寶“一十三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