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古人的友誼——管鮑之交

在中國,人們常常用“管鮑之交“,來形容自己與好朋友之間彼此信任的關係。大家是否知道這個成語的由來。

管仲,是春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大家都應該熟悉,而鮑子牙,恐怕大家就不那麼熟悉了。他們倆從小就是好朋友。管仲比較窮,鮑叔牙比較富有。起初,管仲和鮑叔牙合夥做買賣。管仲家裡窮,出的本錢沒有鮑叔牙多,可是到分紅的時候,他卻要多拿。鮑叔牙手下的人都很不高興,罵管仲貪婪。鮑叔牙卻解釋說:“這是因為他家生活困難,我自願讓給他。”有好幾次,管仲幫鮑叔牙出主意辦事,反而把事情辦砸了,鮑叔牙也不生氣,還安慰管仲,說:“事情辦不成,不是因為你的主意不好,而是因為時機不好,你別介意。”管仲曾經做了三次官,但是每次都被罷免,鮑叔牙認為不是管仲沒有才能,而是因為管仲沒有碰到賞識他的人。管仲曾經帶兵打仗,可是 ,進攻的時候他躲在後面,退卻的時候他卻跑在最前面。手下的士兵全都瞧不起他,不願再跟他去打仗。鮑叔牙卻說:“這是因為要侍奉母親,並不真是怕死。”鮑叔牙替管仲辯護,極力掩蓋管仲的缺點,完全是為了愛惜管仲這個人才。管仲聽到這些話,非常感動,嘆口氣說;“生我的是父母,瞭解我的是鮑叔牙啊!”管仲和鮑叔牙就這樣結成了生死之交。

後來,管仲和鮑叔牙都從政了。當時,齊國的國君襄公沒有兒子,只有兩個異母兄弟。一個是公子糾;一個是公子小白。有一天,管仲對鮑叔牙說:“依我看,將來繼位當國君的,不是公子糾就是公子小白,我和你每人輔佐一個吧。”鮑叔牙同意管仲的主意。從此,管仲當了公子糾的老師,鮑叔牙做了公子小白的老師。

公元前685年,公孫無知殺死了齊襄公,奪了君位。不到一個月,公孫無知又被大臣們殺死了。齊國有些大臣暗地派使者去迎接公子小白回齊國即位。魯莊公聽到這個消息,決定親自率領三百輛兵車,用曹沫為大將,護送公子糾回齊國。他先讓管仲帶一部分兵馬在路上去攔截公子小白。管仲日夜兼程,追上公子小白。看看自己的人少,於是彎弓搭箭,瞄準小白,一箭射去。只聽小白大叫一聲,口吐鮮血,倒在車上。周圍出人一窩蜂跑去救護,其中有人大叫“不好了!”。管仲看到這個情景,認為小白一定死了,便駕車飛跑回去,向魯莊公報告。魯莊公說小白已經死了,馬上設宴慶賀,然後帶著公子糾,慢慢悠悠地向齊國進發。哪裡知道,管仲這一箭並沒射死公子小白,只射中了小白的衣帶鉤。小白怕管仲再射箭,急中生智,把舌頭咬破,假裝吐血而死。忙亂中大家也都被他瞞住了。於是,公子小白換了衣服,坐在有篷的車裡,抄小路趕到了齊國都城臨淄,做了國君。

看古人的友誼——管鮑之交

過了好幾天,魯莊公才率領大軍到達齊國的邊境。他聽說公子小白並沒有死,而且已經當上了國君,頓時大怒,馬上向齊發動進攻。齊桓公只好發兵應戰。兩軍在乾時(今山東省淄博市西面,乾)混戰一場,魯軍被打得大敗,魯莊公棄車逃跑,才保住了一條性命。魯國的汶陽之田也被齊國佔領了。

魯莊公大敗回國,齊國大軍又打上門來了,要求魯莊公殺死公子糾,交出管仲。魯莊公一看,大兵壓境,不願意為一個公子糾冒亡國的風險,就急忙下令將公子糾殺死,又叫人把管仲抓起來,準備送給齊國。魯國的謀士施伯建議把管仲留在魯國,但魯莊公的心裡只有國門外的齊軍,哪裡還敢把管仲留下重用?施伯又建議乾脆殺了管仲,魯莊公動了心,打算殺死管仲。鮑叔牙派到魯國去接管仲的隰朋,聽說魯莊公要殺管仲,急忙跑去對魯莊公說:“我們國君對管仲恨之入骨,非要親手殺他才解恨。你們把他交給我吧。”魯莊公只好將公子糾的頭連同管仲都交給隰朋帶回齊國。

管仲進了齊國的地界,鮑叔牙早就等在那裡了。他一見管仲,如獲至寶,把管仲放了出來,一同回到臨淄。鮑叔牙把管仲安排在自己家裡住下,隨後去向齊桓公推薦管仲。

齊桓公說:“管仲不就是射我的那個人嗎?我恨不得剝了他的皮,吃了他的肉,你還想讓我重用他?”鮑叔牙說:“那時各為其主,管仲射您的時候,他心中只有公子糾。再說,您如果真要富國強兵,建立霸業,沒有一大批賢明的人是不行的。”齊桓公說:“我早已經想好了,在我的大臣中,你是最忠心、最能幹的了,我要請你作相,幫助我富國強兵。”鮑叔牙說:“我比管仲差遠了,我不過是個小心謹慎、奉公守法的臣子而已,管仲才是治國圖霸的人才哪!您要是重用他,他將為您射得天下,”

齊桓公見鮑叔牙這麼推崇管仲,就說:“那你明天帶他來見我吧!”鮑叔牙笑了笑說:“您要得到有用的人才,必須恭恭敬敬以禮相待,怎麼能隨隨便便召來呢?”於是,齊桓公選了一個好日子,親自出城迎接管仲,並且請管仲坐在他的車上,一起進城。

管仲到了宮廷,急忙跪下向齊桓公謝罪。齊桓公親自把管仲扶起來,虛心地向他請教富國強兵、建立霸業的方法。管仲講得一清二楚。兩人越談越投機。最後齊桓公接著就任命管仲為相,成為了春秋時期的五霸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