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疾病毀了大宋王朝?

時光傾城821

陳橋兵變、黃袍加身、杯酒釋兵權,看著好好的趙宋王朝怎麼就亡了呢?是因為積貧積弱?還是因為重文輕武?筆者今天就告訴大家,真正原因其實是疾病。

腦血管疾病和精神病是宋朝多數皇帝都存在的隱疾。單說腦血管疾病,北宋九位皇帝中的四位——宋真宗趙恆、宋仁宗趙禎、宋英宗趙曙以及宋真宗趙頊就都患有該病。伴隨該病發作時,會出現很多相同特徵,如“言語塞澀或不語”,行動不便等症狀。

宋真宗趙恆


天禧三年十一月,在舉行祭祀天地大禮的時候,宋真宗感染了風疾,此後便接連復發。天禧四年,宋真宗再次中風,行動不便,“止視事於長春殿”。到了接任的宋仁宗時,至和年間,宋仁宗突發腦血管疾病,昏迷了三天,醒來後就出現了失語的症狀,“自此御朝,即拱默不言,大臣奏事,可,即肯首,不,即搖首”。幾年後由於再次突發疾病,深夜裡不過幾個時辰便去世了。

宋英宗趙曙


除了腦血管疾病外,宋代皇帝在精神方面的疾病也很多,譬如說,恐懼症。宋英宗趙曙被強迫做皇帝的事眾所周知,他先是幾次三番拒絕仁宗的詔令,後來又在大殿上對曹太后要求其嗣位之事恐懼呼號,甚至向外逃跑。雖然最後他還是被“解發”“被御服”,登上皇位,但他對皇位表現出的極度恐懼是顯而易見的。


在精神疾病上患病較嚴重的就是“風皇”宋光宗和趙元佐。某次宋孝宗去探望生病了的宋光宗,恰逢宋光宗在睡覺,孝宗於是讓眾人安靜。等光宗睡醒後,宦官告訴他孝宗來了,光宗聽後“矍然驚起,下榻叩頭請罪”,雖然宋孝宗表示無礙,但光宗還是膽戰心驚,“自是喜怒不常,不復視朝矣”。至於趙元佐,雍熙二年因重陽宴會太宗並未召其參與一事,他借酒“縱火焚宮”,史載趙元佐“舉措有異,言語無節”。


再舉宋寧宗與宋度宗的例子,他倆是典型的精神發育不全。寧宗雖不至於像“何不食肉糜?”的晉惠帝一般,但他和正常人相比,智力還是有差距的。宋人周密記載“寧宗不慧,而訥於言,每北使入見,或陰使宦者代答”,簡單的禮儀活動都需要宦官代答,可見其語言表達能力是欠缺的。



至於宋度宗則更人同情,“七歲始言”。不過度宗趙禥的弱智在很大程度上要歸咎於他的母親。其母黃氏懷孕後,因“母賤,遂服墜胎藥”,可是墜胎藥並沒有阻止度宗的降生,反而對他的發育造成了很大的影響。


既然皇帝患病這麼普遍,那致病因素應該有哪些呢?


首先自然要考慮到遺傳因素,從真宗、仁宗、英宗、神宗到高宗高血壓和腦血管病的病史推測,大概從宋太宗開始,就攜帶著這些疾病的遺傳基因,並且以顯性方式在後代身上表現,使得疾病代代相傳。再者,看看宋代幾個皇帝的大肚子,肥胖的遺傳也是會誘發腦血病的。


其次就要考慮環境因素,個人以為環境對皇帝的影響大於其他任何原因。從政治上看,宋代為了避免重蹈唐朝的覆轍,加強中央集權,使得多種權力集皇帝於一身,此舉雖是鞏固了王朝統治,但也給皇帝帶來了沉重的負擔和壓力。在“家天下”的社會里,皇帝一人幾乎繫著全國的安危,即“牽一髮而動全身”,如此皇帝需要揹負的就更多,所以皇帝不是你想當,想當就能當,沒有過硬的身體和心理素質可不行。


除此之外,對於出生在皇宮大內的皇帝們來說,生活環境也是很壓抑的。後宮多是勾心鬥角,而妃子們一旦懷孕,就會引起諸多不懷好意的關注,具體情形請自行腦補。筆者想說的是,在孕期內,孕婦情緒如果過度緊張和不安,那麼血管會收縮,胎盤血循環量就會減少,有一定的可能會造成胎兒缺氧。而朝廷之上,皇帝又要維護各方勢力的均衡,正常人想做好都很難,更別提讓本來就是疾病攜帶者的“病”皇帝來了。


另外生活方式和性格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他們患病的幾率。比如說宋代的皇帝喜食羊肉,羊肉雖是溫補的,但含脂肪和蛋白質多,過多食用會加重疾病。況且宋代的皇帝也不是很愛運動,脂肪容易累積,再加上飲酒、縱慾,反正得個高血壓是輕輕鬆鬆的。而身居皇位,性格中含有猜忌和多疑的特點,則更加重了他們的心理負擔,神經處在長期緊張狀態中就會比較容易崩潰。


總之,身體疾病引發精神異常,而精神問題又反過來加重疾病,這是個惡性循環。當然,皇帝們的個人健康與他們的個人體質,衛生狀況等也都有很大關係。不過我們需要明白的是,皇帝疾病叢生,永遠都不只是由單一因素造成的,而一定是多種因素的疊加作用。


所以,宋代皇帝的疾病對政治有哪些影響呢?


其一是權臣擅權,宋寧宗繼位後,作為宗室的支持者趙汝愚便開始壓制、排擠韓侂冑和趙彥逾。紹熙五年八月,趙汝愚以“同姓居相位”,且為獨相。後來,他慢慢將韓侂冑和趙彥逾逐出朝廷,而使政局完全受自己控制。慶元二年,趙汝愚以“專政擅權、欺君植黨”的罪名被罷相,不過朝政並沒有轉好的跡象,而只是換了個人繼續把持朝政而已。


其二是皇位不穩,會引發宮廷內部對皇位的爭奪。宋光宗本就患有神經衰弱症,同時還伴有恐懼症,因此在執政期間辦事多有不妥之處。譬如他經常不見宋孝宗,甚至於宋孝宗去世時他也沒有為他主持葬禮,諸如此類的舉動使得太皇太后吳氏極度不滿,才會出現光宗被迫禪位一事。當然這也間接證明了如果皇帝長期患病,那麼皇后、太后干政是非常容易的,幸好宋代“三百餘年,外無漢王氏之患,內無唐武、韋之禍”。


其三,疾病最直接的影響就是阻礙了皇帝正常的政治活動。元豐五年九月,宋神宗因“不豫”從而三番五次罷朝;紹興十年,宋高宗因感冒十日不上朝;乾道五年五月,宋孝宗因目傷“不視朝”。除此之外,皇帝一旦生病,那一些隆重的朝會就要被迫取消,比如說元豐八年的正旦大朝會就因為英宗和神宗病重而被迫取消。


至於那些患腦血管疾病的皇帝,一旦病情發作,他們在言語和行動上的不暢就會成為君臣交流的障礙,上不通情、下不達意,因此在治理國家上就會出現問題。


“皇帝是專制等級社會中央集權的核心。他們的一舉一動,疾病與健康都與政治密切相關。在家天下的時代,皇帝們個人固然在王朝興衰交替中起了重要的作用,但‘他的作用並非戲曲或小說演繹得那樣,點頭搖頭之間,就決定了國家的興亡。真正致命的,不是皇帝的荒謬和懶惰,而是一個千瘡百孔、矛盾重重、缺乏更新和再生能力的制度’”。制度有問題,那麼皇帝即使再聰慧、勤勉、身體健康,也無法扭轉整個國家江河日下的態勢。


參考文獻:

  1. 史泠歌《宋代皇帝的疾病、醫療與政治》,河北大學出版社2013年版
  1. 李尋、李海洋《被疾病拖垮的王朝:大宋》,《天下》2010年第三輯
  1. 劉洪濤《從趙宋宗室的家族病釋“燭影斧聲”之謎》,《南開大學學報》(社科版)1989年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