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群英谱」思南汤家坝村“第一书记”黎仕刚:驻村三年半 穷村大变样

2015年3月,黎仕刚由思南县公安局派驻到瓮溪镇汤家坝村,担任汤家坝村第一书记。三年多来,他早已和村民们打成一片,并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帮助村里走出了一条脱贫致富的道路,赢得了所有村民的敬重与信任。

做好水文章

挖潜增效发展水产养殖

“汤家坝村没有产业、交通闭塞,农民只能在土地里刨食。”刚到村里,黎仕刚并感到了身上的责任重大。从那之后,他迅速调整角色,完成从一名人民警察到最基层村干部的转变,坚持常年吃、住在村,高标准、严要求、勤思考、多干事,全身心投入到扶贫工作上。

「脱贫攻坚群英谱」思南汤家坝村“第一书记”黎仕刚:驻村三年半 穷村大变样

在对全村进行全面了解后,黎仕刚发现村里水资源丰富,于是计划在村里修建鱼塘,发展水产养殖。

因为在几年前,村里也建过一个鱼塘,但因为缺乏科学的管理和维护,最后以失败告终,鱼塘变成了烂水洼。听说黎仕刚又要建鱼塘,还要扩建,村民们对这位刚刚过来的准村干部表示出了质疑。

按黎仕刚的设想,把鱼塘扩建成40亩的规模发展水产养殖,可以惠及30多户村民,除了能给村民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还能壮大村集体经济,用于村里面的基础设施建设。

「脱贫攻坚群英谱」思南汤家坝村“第一书记”黎仕刚:驻村三年半 穷村大变样

为了做通三十多户村民的思想工作,黎仕刚带着其他村干部多次走访村民家,从被拒绝到同意历经了一个月之久。在多方协调,取得政策、资金支持下,鱼塘终于在2018年4月建成。

然而,困难总是一个接着一个。

“刚开始从外地进鱼苗的时候,由于山路颠簸,长途跋涉,运输途中鱼苗就死了近一半。加之购买的鱼苗体型小,鱼种单一,放至鱼塘里每天都会有一些因为不适应环境而死去……”这一系列变故,让刚启动的创业之路又蒙上了一层阴影。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黎仕刚想尽了各种办法。在翻阅资料,并借鉴外地成功经验之后,他终于找到了鱼塘养殖的方法,即营造一个生态的鱼塘系统,这样不仅可以综合水域的空间资源,还可以保持水质清洁,利于鱼苗的生长。

可资金有限,要如何将三万条鱼苗养大呢?为了降低成本,黎仕刚想了一个好法子,自己种草来喂。为此,他带头在村里专门搞了10亩地种植黑麦草。黑麦草本身就是制作饲料的使用草,不仅种植成本低,而且生长速度快,能满足鱼苗生长需求,且用这样纯天然植物喂养出来的鱼,鱼质更加鲜美,也更生态,卖价也会更高。

如今,这一切都已就绪,鱼塘里的鱼也长势喜人。按此下去,今年预计可收成4万余斤鱼。黎仕刚心理盘算,按12块一斤算都有48万,除去饲料、人力等成本,净利润可在20万左右。“60%的分给大家,40%作为集体经济,收入还是可观的。”

念好山字经

产业转型壮大山地经济

鱼塘的事算是解决了,但黎仕刚又开始琢磨了:全村光靠鱼塘怎能致富?得把闲置的土地都充分利用起来才行啊!

「脱贫攻坚群英谱」思南汤家坝村“第一书记”黎仕刚:驻村三年半 穷村大变样

近几年,随着当地青壮年的陆续外出务工,劳动力流失,村里的闲置土地也越来越多。整合全村力量发展才是出路。

为了让村民们答应把土地租让出来,黎仕刚带领村支两委、工作队不分白天黑夜地走访村民家做思想工作,终于得到了大家的支持,把土地整合了。

随后,黎仕刚根据汤家坝村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情况,带着一些村民远赴外省去寻找适合汤家坝村种植的果树。他们发现,湖南香柚这个品种很适合当地种植。

“当时黎书记为了找到适合汤家坝村种植的果树,可以说是伤透了脑筋,先前是自己在省内各地转了一大圈,没找到合适的果苗,后来就决定带着我们到湖南去考察,由于当时村里没有资源,去来的路费以及中途的花销都是黎书记自己先垫付的呢,真是个好书记呀!”汤家坝村党支部书记曾林谈到黎仕刚时,不由自主地为他竖起了大拇指。

黎仕刚就是这样一个人,干事有始有终,不轻易放弃,工作思路清晰,特别注重方式方法,当他感受到村民们对发展香柚这个产业缺乏信心时,他主动给村民们算了一笔帐,“以前种玉米,大约一亩地在三四百块钱左右,现在种这个香柚,每一斤两块多,一亩地就是有六七千块钱。原来一亩地只能产出三四百块钱的经济效益,如今翻了十几倍。”听说书记这么一番说道,村民们对发展该项产业充满了信心。

如今,400余亩的香柚果园已发展成型,一大片一大片,绿油油的,小小的香柚树上就结出了果实,长势喜人。看着今年才种植的香柚树上就已经挂着大大小小的香柚,大家都坚信一定会是个丰收年。

「脱贫攻坚群英谱」思南汤家坝村“第一书记”黎仕刚:驻村三年半 穷村大变样

黎仕刚说,闲暇时刻,他特别喜欢到香柚果园走一走,因为他在这里不仅能闻到丰收的味道,还依稀可以看见村民们获得收益后的幸福笑脸。

走好农旅路

多产融合推动乡村振兴

如今,汤家坝村目前除了发展四十亩的水产基地,四百余亩的果园基地,还发展了三百亩的香葱和生姜蔬菜基地。

综合汤家坝村发展的这些产业,黎仕刚的脑海里又萌生一个想法,就是在村里发展农家乐,以集体经济的形式来发展,这样可以将获得的利润分发给每一个村民。且要区别于其它村子,要有创意和不同。

黎仕刚设想着,在汤家坝村规划出一块十来亩的土地,专门用于农家乐的建设,在不远处建设一个人工抓鱼场、蔬菜种植基地,让来村游玩的人有玩处、有果摘、有鱼抓,在快节奏生活中释放压力,体验摘果抓鱼带来的乐趣。每当谈及村里发展时,黎仕刚总是特别激动,特别兴奋,他的想法特别多,总有说不完的话。

关于村里农家乐的所有建设,黎书记要求村里人自己完成,这样一来能够让村民们自己有事做,让他们增加收入。在黎书记的帮助下,原先村里许多贫困户现在都过上了小康生活,冉龙江就是其中之一。

“之前我经常为孩子的学费和生活费发愁,每年开学时都得向亲戚朋友借,黎书记动员我创业,还为我作贷款担保,帮助我创办了自己的建筑公司,现在一年的收入有一百多万呢!”冉龙江激动的说。我们知道,黎仕刚是把村里的事当作了自已的事,把群众看作了自己的家人。

今年是黎仕刚在汤家坝村工作的第三个年头,也是一个丰收年,历时三年多打下的基础,克服了重重困难,才有了如今的四百余亩果园、三百亩的蔬菜基地和四十亩的鱼塘的产业基础。

对于未来,黎仕刚充满了信心和斗志。看着汤家坝村在自己和村民们的努力下越来越好,他说这种感觉就像是一个孩子在自己的关心和照顾下茁壮成长。所以在担任了两年的第一书记后,本该回到原单位就职的他,再一次选择留在汤家坝村担任第一书记,因为他舍不得走,他希望留下来和村民们一起分享硕果,他想要看到每一个村民的脸上都挂满了丰收的喜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