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递条子”“打招呼”背后的权力侧漏

“陈某春、阳某贞是我妹夫妹妹,家里发生了一件事,请你指示当地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认真处理、不要欺负他们……”近日,湖南省邵阳市大祥区区委副书记阳志奇,给该市隆回县县长刘军发了上述短信。6月26日,短信截图在网上引发热议,区委副书记被指耍特权“解决妹妹家里的事”。(6月27日《重庆晨报》)

“递条子”“打招呼”背后的权力侧漏

事后,阳副书记说,其短信的“本意真不是想耍特权,而是想解决事端。”但短信字面传达的意思一目了然,“请你指示当地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认真处理,不要欺负他们”。阳副书记跨区“指示”县长下令重视其妹妹家的事,而且那口气不容商量。这不是耍特权是什么?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天下。”这条百字短信,被截图发布到网上后,引发了舆论的轩然大波。这位阳副书记怕也没想到,这事会让自己引火烧身。

当然,经过这一次,今后如果仍有事要“打招呼”,会换成面谈、电话等相对“安全”的方式,免得事不成,还授人以柄,闹得满城风雨的。

不妨作一种假设:收到阳副书记短信的刘县长,指示金石桥镇委镇政府,镇干部也指示阳垠山干部“按领导指示办”,村干部又迫于压力,这事可能最终就按阳副书记的意思办了。

不过,这里“打招呼”的短信,遭遇了不信邪的村支书陈录青。他说,看到短信“很生气”。这才让事情办不下去。如果换个人,就难说短信会不会被曝光。这样看,这条短信被曝光,是一个偶然事件。

这事告诉我们,在一个政治生态有恙的环境下,权力侧漏的“打招呼”还像幽灵一般四处作祟。而借助于互联网等手段,其方式会更加灵活多变和快捷。尽管这些被曝光的“招呼”不少,但谁能说清,有多少没被曝光?

“递条子”“打招呼”,一向是公权力侧漏的重要暗道。通过这个暗道,规则可以打破,权力可以变现。于是,也出过不少奇葩“打招呼”,机关部门以红头文件形式,给法院“打招呼”的事,都发生过多起。

奇怪的是,上级正经八百的精神,在下传过程中,常会遭遇“肠梗阻”。“政令不出中南海”,就曾经让总理“怒批”过。但某些领导的“条子”“招呼”,却分明很有“执行力”。而且,在内容上的“不折不挠”和在传播速度上的“事不过夜”,都让人惊讶。

事件曝光后,副书记窘了,县长似乎也恼了。刘军县长说,任何人给他发短信,他都会转给相关部门,让其客观公正去处理,并据此认为阳志奇的短信转给金石桥镇委镇政府,程序上无任何问题。

此说法恐怕值得商榷,转发反映问题的短信,可以是工作交办和督办。多数情况下原信照转,也无问题。但阳副书记是纠纷一方当事人的哥哥,未剔除发短信者的身份,即转发,势必给镇政府造成压力。而镇干部原信照转,同样会将这种压力传递到村“两委”。在此情况下,势必影响公正处理。

一条“打招呼”的短信,见光必死。但是“打招呼”不那么容易死去。用完善相关制度约束“打招呼”,势在必行。

此前,最高法规定,对官员打招呼干预司法将记录在案。不少地方对领导干部“打招呼”插手工程招投标等,也作出了明确禁止性规定。被“打招呼人”未报告也将被处理。

领导干部“打招呼”,都应受到制度的严格约束。遗憾的是,这一次阳副书记的“打招呼”,“跨区”狂奔了一回。它“死”于村支书的“很生气”,属于网络曝光后的“见光死”。它给建章立制提了个醒。如何借此反思扎牢制度笼子,防止“阳书记们”条子、短信漫天飞,当是这起事件善后不该忽略的。(常金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