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選妃,選中者會被蓋上青紗,不中者袖中會被塞一個東西

我國曆朝歷代皇家都有選妃的規定,不管是皇帝還是皇子都是避免不了的事情,而且選妃對於皇家來說算是一件頗為重要的事情,隆重的同時還有一系列繁瑣的習俗。

就拿明朝頗為有名的周皇后來說,她進宮的時候就險些落選。

明朝選妃,選中者會被蓋上青紗,不中者袖中會被塞一個東西

周皇后的先祖是蘇州人,後來遷居到了大興,父親周奎雖然是一代名醫,家中卻一直很貧寒,周皇后因此從小就養成了節儉的習慣,古人說女子無才便是德,周皇后則不然,她自幼就熟讀《通鑑》,並不是個文盲,關於她讀《通鑑》還有一個說法。

據說周皇后年幼的時候家中來了一人,此人是朝廷官員陳仁錫,陳仁錫對“易經”很有研究,當她看到還是小孩子的周皇后時便對周奎說:“你的女兒會成為天下貴人,讓她讀《通鑑》,好好教她吧!”

明朝選妃,選中者會被蓋上青紗,不中者袖中會被塞一個東西

周奎對此深信不疑,果真教育女兒好好讀書,尤其是對《通鑑》,周皇后最為熟悉,逐漸養成了文靜端莊的性格,既有大家閨秀的模樣,有同時兼具吃苦耐勞,勤儉節約的本性,因此在天啟年間在為信王選妃時被選入宮中。

明朝宮中的選婚有一個規定,當一個女子被選上時必須有其她兩名作為備選,所以說周皇后被選入宮並不是直接成為王妃,而是剛剛開始,她必須要從中“脫穎而出”,而這裡的“脫穎而出”的決定權直接掌握在太后的手上,也就是說只要皇太后看得上眼就行。

明朝選妃,選中者會被蓋上青紗,不中者袖中會被塞一個東西

按照明朝選妃的習俗,妃子若被選中,皇太后會用青紗將選中的女子的臉給蒙上,再將金玉手鐲帶在女子的手臂上,如此這名女子才算完成了“入宮儀式”,才真正的成為一名王妃或者是皇妃;若是被選的女子沒被選上,太后便會將寫有她生辰八字的帖子塞到她的袖口裡,並且給一些金錢讓送她回去,所以期間並不需要太多言語,只需太后的一個動作便能清楚的知道自己有沒有被選中,這樣也能避免那些沒選上的女子尷尬。

明朝選妃,選中者會被蓋上青紗,不中者袖中會被塞一個東西

周皇后被選時就頗有波折,此時持太后印的是神宗的妃子劉昭妃,劉昭妃非常看好周皇后,可明熹宗的妃子懿安後卻覺得周皇后的身子太過羸弱,劉昭妃說:“現在弱小,以後是會長大的嘛。”,周皇后這才順利入宮。

明朝選妃,選中者會被蓋上青紗,不中者袖中會被塞一個東西

事實證明劉昭妃的眼光並沒有錯,崇禎皇帝登基後她被選為皇后,因為其勤儉節約的性格為後宮省下了許多不必要的開支,是一位難得的賢惠之人,後明朝滅亡隨崇禎帝自縊而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