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百年氣象站徽標牌匾上蘊何乾坤?

中国百年气象站徽标牌匾上蕴何乾坤?

6月4日,首批433個“中國百年氣象站”完成認定。與這份沉甸甸的“中國百年氣象站”名單一同出爐的,還有433個“百年風雨見證者”的專屬牌匾和證書。

匾額歷史悠久,歷經歲月沉澱與打磨,成為我國傳統文化中一個自成體系的分支。它在精神上的鼓勵、激勵作用,也從古代一直延續到了當代。怎樣在小小的匾額中以小見大?靠的就是上面的文飾、圖案。

那麼,這套“中國百年氣象站”匾額和證書上的“乾坤氣象”,你能解出幾個?

風信雞與鳳凰

“中國百年氣象站”徽標上,有一隻“鳥”站立在一個帶有箭頭的杆上,箭頭指向東方,杆子下方交叉設有帶“N(北)”“S(南)”“E(東)”“W(西)”字樣的細杆。

這隻“鳥”,便是相風鳥。相風鳥的故事,幾乎可以貫穿古今中外的歷史了。

在我國,傳說在舜禹時就有相風鳥,用木製成鳥形,置於杆上,鳥能自由轉動,其頭可指風向。東漢時,相風鳥經重新設計後成為另一種測風器——相風銅鳥,安裝在長安西北郊的靈臺上。這種相風銅鳥既能測風向,還能觀測風力大小。

氣象觀測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承擔氣象觀測功能的設備,也在歷史的長河中流傳了下來,並且逐漸成了一種世界通用的“符號”。在歐洲,人們最早使用的候風雞——豎在教堂上的“聖彼得天雞”出現於公元12世紀。此後,他們開始在屋頂之上放置一個金屬製的公雞——風信雞。人們把雞身兩側分別塗上金色和黑色,可作避邪之用,同時可用來辨別風向。

後來,風信雞這一觀測風向的古老發明,走過歷史,在近現代成為了大氣科學中的基礎儀器——風向標,並且取得了“國際共識”。

話說回來,在“中國百年氣象站”徽標上的這隻“鳥”非雞也非鳥,而是一隻鳳凰。鳳凰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吉祥之鳥,將鳳凰與風信雞完美結合並將其作為徽標的主體部分,代表了世界氣象觀測科學的悠久歷史和中國古老的文化。

當然,如果一定要考證“相風鳳凰”的起源,歷史也是能給出答案的。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在漢武帝所建的建章宮裡,就曾“生活著”幾隻“銅鳳凰”。其中,建章宮東的鳳闕上裝有兩個,建章宮南的玉堂的璧門上裝了一個。據《三輔黃圖》上記載,銅鳳凰的下面有轉樞,風來的時候,銅鳳凰的頭會向著風,好像要飛的樣子。銅鳳凰既然“下有轉樞,向風若翔”,當然可以作為風向器了。

太陽

鳳凰化的“風信雞”雖然是徽標的“第一主角”,但當我們順著它面朝的東方(風向標“E”指向)看去,則能找出徽標的另一個重要元素——冉冉升起的太陽。

太陽,是萬物的生命根本,同時,它也是地球大氣運動的主要能量來源。從科學上來講,地球大氣運動主要受到三種力量的影響:由於溫度不均所產生的氣壓梯度力、地球自轉所產生的地轉偏向力和地面與大氣內部的摩擦力。其中,地轉偏向力與摩擦力只有在空氣流動時才產生影響,故氣壓梯度力是空氣運動的主要動力源。

因為有了太陽,地球上才有了大氣運動,進而有了風雨雷電。把太陽的元素融入“中國百年氣象站”徽標,正契合了中國氣象站記錄風雲變幻的職責,更體現了人類敬畏自然、探索自然的決心和勇氣。

麥穗

“中國百年氣象站”牌匾上,有一個“認定等級”。“中國百年氣象站”除了認定“百年站”之外,還有“七十五年站”和“五十年站”兩類。而認定等級的左右兩側裝飾的麥穗,則象徵氣象為農服務。

各行各業和氣象環境條件都有密切的關係,但是最敏感的、受影響最大的就是農業。在古代,人們用“看天吃飯”來描述這種密切關係。久旱無雨時,皇帝大臣們大都別無他法,只能用“祈雨”這種儀式,寄希望於龍王前來相助。

而在當代,科學的發展讓我們發展出了人工增雨技術。在滿足一定氣象條件的前提下,可以把天上的水汽“引”下來,落地為雨成甘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