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顆“佛樹”化作的松樹靈塔

羅睺寺第一進院落——幡杆院東南隅有古塔一座,名為「文殊塔」,俗稱「松樹靈塔」。佛塔通高7.5米,磚石砌築,外塗灰漿,通體潔白,金頂晃耀。

一顆“佛樹”化作的松樹靈塔

羅睺寺文殊塔

坐落在方臺之上的佛塔,底座為雙層十字折角形束腰須彌座,上方須彌座的十二個方角上飾仰蓮瓣;須彌座上承託著層層內收的塔階,塔階上為覆缽狀塔身。

塔身的南向開有塔門,上有白文殊菩薩浮雕聖像,該聖像與羅睺寺大文殊殿內所供奉的白文殊本尊彩塑近似。塔身之上有剎座,樣式為單層十字折角形束腰須彌座,上、下的十二個方角上都飾仰蓮瓣。

剎座承託著塔剎,上有銅鑄貼金的傘蓋及日月頂。文殊塔造型精巧,基本為「尊勝塔」樣式,但與傳統樣式又有不同,獨具特色。

一顆“佛樹”化作的松樹靈塔

羅睺寺文殊塔

此塔建造時間不詳,清嘉慶朝編撰的《西巡盛典》中羅睺寺插圖裡無此塔,在清道光二十六年繪製的《五臺聖境全圖》中有此塔,以此推斷:文殊塔可能建造於清中期,大概在嘉慶晚期至道光初期之間。

相傳此佛塔的修造與羅睺寺堪布大喇嘛的夢有關。

羅睺寺幡杆院東南原有一棵枝繁葉茂、樹冠奇大的古松。歷史上靈鷲峰經常出現「神燈」瑞相,「神燈」有固定路線,其順序一般是在這棵松樹頂上顯現,繼而移動到塔院寺大白塔的寶瓶上,再移至圓照寺大殿屋頂,最後消失在菩薩頂。因為有如此的靈異,人們遂將此樹尊為「佛樹」。

到清代,本來長勢很好的的大樹突然枯死。羅睺寺堪布大喇嘛夜得一夢,夢中指示:要將松樹鋸倒,主幹作中柱塑造白文殊聖像,供奉在大文殊殿內作為主尊;枝稍、樹皮埋在原樹根處,於其上建造「文殊塔」。於是,就有了現在幡杆院內的文殊塔和大文殊殿內的白文殊菩薩聖像。因為這樣的建造緣起,故而將文殊塔俗稱為「松樹靈塔」。

由於歷史原因,此佛塔的銅鑄傘蓋及日月頂丟失無存。2008年,時任羅睺寺住持的旦曲嘉揚法師發起重造寶蓋及剎杆,由時任僧值的洛桑多吉法師依照寺內老僧人金巴桑旦法師描述的原樣繪製了設計圖,寺僧阿旺扎西法師負責募集資金,在山西佛光工藝美術品廠鑄造完成,銅質貼金、造型優美,自此佛塔重輝。

一顆“佛樹”化作的松樹靈塔

修復前後對比圖

文殊塔前有石碑三座,一座為紀念碑;一座為乾隆四十五年所立的「佈施功德碑」,記載了乾隆四十年正月十九日,西蘇呢王旗下泰泊扎薩叱力貢大喇嘛,來寺施捨齋僧買地銀的善舉;另一座為2008年中秋所立的「重鑄文殊塔剎頂碑」,記載了近年重鑄剎頂的經過及施主的尊名。

佛塔象徵佛陀的「意」,即「佛陀圓滿的悲、智功德」。文殊塔不僅是古建藝術的代表作,更是文殊菩薩無盡智慧的加持寶藏,應當視為一切諸佛及文殊菩薩的所在,而以虔敬之心禮拜、繞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