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岁的网商银行发布一个大动作,1亿中国人受益

独角兽蚂蚁金服开了场会,结果把杭州洲际大酒店弄“瘫痪”了。

省府高官、世界银行首席信息安全官,网商银行董事长井贤栋、财经作家吴晓波以及数百位合作伙伴从四海八荒赶来,除了论道“2018年小微金融行业峰会”,他们更想看看即满3周岁的网商银行会变成怎样的面貌。

3岁的网商银行发布一个大动作,1亿中国人受益

今天峰会的开场有点特别,似一幕电影徐徐展开。12位个体经营户,在星空的布景下,从屏幕两侧徐徐走到台中央,讲述自己创业贷款发生——结束一系列过程中的奇妙情缘,真实而有温度。

3岁的网商银行发布一个大动作,1亿中国人受益

他们当中,有卖山东煎饼的,有开杂货铺的,是你我生活里常见的,也是商业生态里最小的细胞,缺一不可。就如同太阳、月亮,还有无数颗喊不出名字的星星,他们共同构成了我们生活的浩瀚宇宙。

“我们要让每一个小微商家都成为闪亮的明星。”

为了实现目标,井贤栋在大会上宣布,网商银行将启动“凡星计划”:未来三年将与1000家各类金融机构一起,共同为3000万小微经营者提供金融服务。

3岁的网商银行发布一个大动作,1亿中国人受益

在这个生日愿望里,合作共赢、互相赋能的思路日渐清晰,网商银行要向合作伙伴开放所有能力和技术,最终目的是在更大层面上解决小微贷款这个世界性难题。

3岁的网商银行发布一个大动作,1亿中国人受益

正如井贤栋所说,“技术,正在让小微企业融资变得不那么难、不那么贵、不那么繁。”

网商银行为逐梦者照亮了前进的跑道,同样这些默默无闻的点点繁星汇集一起,向3岁的网商银行打去璀璨的荣光。


网商银行比他的师兄支付宝年纪要稍小些,2015年6月25日诞生。

在成立仪式上,马云曾说,“网商银行的使命和愿景是无微不至,未来五年的目标是服务1000万家企业。”

三年逝去,无微不至的使命不变,1000万家企业的小目标已经提前两年完成。

“能提前小目标,主要是因为移动支付技术的普及和码商的神助攻”。在今天的峰会上,网商银行行长黄浩如是说。

3岁的网商银行发布一个大动作,1亿中国人受益

2017年6月,网商银行联合支付宝收钱码推出“多收多贷”服务,将网商银行技术创新的“310”贷款模式带到对线下小摊小贩的服务中。

“310”贷款模式,具体说,是网商银行运用大数据风控技术,将金融服务融汇于生产、销售、营销、物流等各个环节。小微企业能获得无抵押、无担保的资金支持,做到3分钟申请、1秒钟放款,0人工干预的极致体验。

三年里,超过千万的小微经营者享受过这项服务,包括中小企业、线上的“网商”,以及线下的“码商”。

这些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小微企业,因为没担保、无抵押、缺少完善的征信体系的风险存在,无论是传统金融银行还是互联网银行,对他们的融资都会变得十分谨慎。即使在金融领域,小微企业贷款难也是世界性难题。

网商银行的上线,和他的小伙伴一起要向小微企业融资难这个最大的症结发起挑战。

在网商银行成立一周年之际,时任网商银行行长的俞胜法写了一封信,信中写道:

彭金东是一位年轻的小微创业者,今年30岁。2007年开始在淘宝上卖街舞服饰,2010年卖羊毛衫,是第一批阿里小贷的用户。去年双十一前,小彭找到我们,说想招几个服装设计师,打造属于自己的羊毛衫品牌,并且向供应链的上下游延伸,租个工厂和仓库。经过数据分析,系统决策给小彭一笔200万元的授信。这个贷款额度是小彭长期诚信经营的结果。

2017年2月,支付宝推出面对线下小微商家的收款二维码。对商家来说,不仅提现不用交手续费,还有了免费的“小会计”,可以随时提供日流水和月账单。随后,蚂蚁金服推出“线上线下通用会员卡”,让商家线上店铺和线下门店能够实现会员体系、销售体系的打通。

6月,网商银行联合支付宝收钱码推出“多收多贷”,率先开始了这场全球范围都没有先例的探路之旅。商家的每一笔收入都能转化为信用积累,让路边的小摊也能轻松获得贷款。

过去一年,“多收多贷”已经服务超过300万“码商”。


关于“凡星计划”的目标,井贤栋表示,将通过人工智能的风控体系识别风险,更好地服务小微企业,并把阿里巴巴和蚂蚁金服所有的生态场景全面开放。

也就是说,蚂蚁金服将通过输出技术实现对金融行业的赋能。这个调整由来已久。此前,据路透社报道,蚂蚁金服未来重心将由支付及消费金融转向技术服务,目标是技术服务占收入比重由去年的34%升至65%。

这样的调整在最近公布的蚂蚁140亿美元新轮融资中被再次确认。井贤栋说,“科技是面向未来的核心驱动力,我们通过技术投资和创新,在不同的国家寻找合作伙伴,为全球个人和小微企业带来更安全、透明、高效和普惠的金融服务。”

现实中,一些小贷机构的拒贷率达到70%——中小商家贷款难,本质上的原因是信息收集和处理的能力不足,成本和收益不成正比。

网商银行实现这一目标的底气在于,其成熟的“310”贷款模式——这背后有长期积累的风控技术能力,包括10万项以上的指标体系,100多个预测模型和3000多种风控策略。这些风控技术,可以让小微企业和经营者不用担保和抵押,凭借信用就能进行贷款。

作为商业生态里最小的细胞,小微经营者更为精打细算,为了节省利息,只有必要时才申请贷款,并且尽快还款,有需求再贷。“小微企业和个体经营者24小时都在服务城市和农村。”井贤栋透露,夜里23点到凌晨4点是他们贷款的高峰,因为机器不需要休息,可以为小微商家提供实时到账的服务。

网商银行数据显示,线下小微经营者贷款服务已经覆盖全国32个省342个城市,其中武汉、杭州的贷款户数最多,二三线城市的线下小微经营者对贷款的需求普遍旺盛,郑州、苏州、温州、成都位列全国前十位,且排名超过北上广深。

3岁的网商银行发布一个大动作,1亿中国人受益

截至目前,已经有超过300万线下小微经营者获得了网商银行的贷款。线下小微经营者笔均贷款金额仅7615元,平均资金使用时长为50天,6个月内贷款超过3次的经营者却达到35%。

从行业看,网商银行服务的“码商”主要以服务行业的经营者为主,其中服装店、超市便利店、烟酒杂货等零售商家占19%,餐饮、教育、美容、维修、家政等纯服务性商家达81%。

让网商银行颇为自豪的是,放了这么多贷,不良率依旧控制在1%左右。


这是一场满怀希望的金融界盛会。

3岁的网商银行发布一个大动作,1亿中国人受益

当天,有100多家媒体来到2018年小微金融行业峰会现场。因为人气爆满,会场入口已被堵得水泄不通,不少人席地而坐,见证了“凡星计划”启动和“蚂蚁小微大学”揭牌。

大会上,来自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黄益平分享道,“网商银行成立三年,大概四百个员工服务了850万家的企业,这在我听来是一个革命性的变化。未来中国的小微金融的服务应该是社团逻辑模式加上数字技术模式。这些模式也许是具体中国特色的,但是它也许能够帮助为解决世界性的难题提供一个思路。”

的确,传统的金融服务正在被颠覆。网商银行用“码”帮助线下商家实现互联网化后,顺利破解难题,引进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优化风控技术,改变传统金融服务模式。

以身份核验为例,在过往的模式中,从海量的用户中准确识别出哪些是小微商家哪些是个人是一件非常耗时耗力的事情,而在人工智能的帮助下几秒钟就能完成。

类似这样的新科技助力,有效地降低了服务小微经营者的金融服务成本。过去金融机构发放一笔小微贷款的平均人力成本在2000元,而网商银行每笔贷款的平均运营成本仅为2块3,其中2块是电费和存储硬件等技术投入费用。

业内人士预测,仅线下具有经营性质的小微商家及个体户总量可能就有1亿户。而网商银行现阶段只有一个目标,未来三年将与1000家各类金融机构一起,共同为3000万小微经营者提供金融服务。

可以预见,随着移动支付的普及、科技的进步以及科技平台跟金融机构开放合作的加深,小微企业贷不到款的现象或将走向历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