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縣開渠謁樓觀,“盩厔“和樓觀竟然與大漢天子也有不解之緣

今天我們要講的主角是漢武帝

就是那個

馬踏匈奴,收取河西

內修法度,外攘夷狄的男人

設縣開渠謁樓觀,“盩厔“和樓觀竟然與大漢天子也有不解之緣

漢城湖漢武帝雕像

漢武帝劉徹16歲即位

在位54年期間

多次遊幸周至並建三座離宮

設縣開渠謁樓觀,“盩厔“和樓觀竟然與大漢天子也有不解之緣

五柞宮遺址

其中,長楊宮始建於秦昭王,此時劉徹又予以擴建重修,又在附近建五柞宮(有五株巨大柞樹遮蓋數畝)、葡萄宮(在今九峰附近,以引種張騫通西域時帶回葡萄命名),彼此相距不過數里,在周至大地相映生輝。

作為一個深愛周至的皇帝

漢武帝所做三事永載史冊

開靈軹渠

設縣開渠謁樓觀,“盩厔“和樓觀竟然與大漢天子也有不解之緣

開靈軹渠

漢武帝於建元六年下詔開鑿了一條著名的靈軹渠,這條渠自今周至與眉縣交界的靈軹原下引水,流經周至戶縣、蜿延曲折,最後注入地處今長安縣斗門鎮當時為漢政府訓練水軍的昆明湖,堪稱是歷史上最早的從周至引水到西安的工程,靈軹渠的開鑿,使周至沿河兩岸的大片土地得到灌溉,使百姓受益,客觀上促進了周至農業的發展。

設盩厔縣

設縣開渠謁樓觀,“盩厔“和樓觀竟然與大漢天子也有不解之緣

清代盩厔匡興銀錠

太初元年(前104年),周至發生了一件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大事,它被西漢政府正式確立為一個縣,開始有了自己的建置,有了它自己的名字—“盩厔“。經歷過兩千餘年的滄桑風雲,朝代更替,縣名儘管有過興廢,治所、轄地也曾有過幾多變遷,但現在還是以漢武帝時的命名,叫響於華夏大地。

拜謁樓觀

設縣開渠謁樓觀,“盩厔“和樓觀竟然與大漢天子也有不解之緣

仙都樓觀

後元元年(前88年),漢武帝親臨周至樓觀,在老子講授《道德經》的地方,跪下九五之尊的軀體,向偉大的思想家,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哲學家作虔誠的拜謁。此時,道教還未創立,老子也還未被神秘的光環所籠罩,而漢武帝劉徹以自己的雄才大略,經過數十年艱苦卓絕的努力,使西漢王朝專制的中央集權不斷得到鞏固,疆土擴展,經濟繁榮,達到了空前的鼎盛時期。

是什麼原因讓這樣一代大帝,已年近七十的老人作出如此舉動?

西漢王朝在意識形態領域內信奉清靜無為的“黃老之學”,把老子的思想作為治國的指導思想,經過幾十年畢路藍縷的開創,才有了後來政治穩定,經濟繁榮的“文景之治”。漢武帝撫今追昔,在總結歷史經驗時,無疑對這位偉大思想家產生了些許敬仰。

再者,此時漢武帝劉徹的身體也每況愈下。而老子是古代養生大家,漢代已有“蓋老子百有六十餘歲,或言二百餘歲,以其修道而養壽也”的傳說,他去樓觀謁祀老子,可能也是追求長生的一種無奈之舉吧。

設縣開渠謁樓觀,“盩厔“和樓觀竟然與大漢天子也有不解之緣

拜謁樓觀之後,漢武帝建望仙宮於樓觀臺北,並增置道員,擴建廟宇,修築殿壇,盡顯天子氣派,可見漢武帝對老子的虔敬之深。

五柞宮託孤

漢武帝后元二年,已經油盡燈枯的漢武帝在五柞宮立劉弗陵為太子,二月十四日,漢武帝駕崩。生前對周至的摯愛,後終於這片熱土,也算是一種歸宿。

兩千多年過去了,漢武帝劉徹早已成為遙不可及的人物。上林苑、長楊宮、五柞宮、葡萄宮的風光早已不復存在,只留下斑斑點點,些許陳跡。我們還是能讀出周至大地昔日的輝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