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20设计瑕疵略谈——帅小伙的颜值是怎样被拉低的

老托素来是歼20的忠实粉丝,已经多次发文从客观理论的角度反驳过一些恶意黑歼20的拉基理论。比如最近老托就发文《为何四代战机即便在“狗斗”中依然可以屠杀三代机?》,驳斥了所谓歼20干不过苏35的言论。随后,有这么一个评论让老托十分纠结:


歼20设计瑕疵略谈——帅小伙的颜值是怎样被拉低的

  • 一般而言,老托能不提歼20后机身设计这茬就尽量不提(就好像没有粉丝会愿意戳爱逗的敏感神经)。当时文中也没有过于深入地展开讨论这个问题。但兄台能在一位素不相识的网络写手文下留那么长长的留言,老托纠结数日后,还是决定就当作是对您的支持的回报,谈一谈歼20后机身设计这一瑕疵吧。

首先,后机身采用边条承重的设计的战机与采用包覆式后机身设计的战机,在外观上如何判断?具体到四代机身上,有一个很直接,包学包会的方法:看后机身发动机舱的“厚度”。发动机舱厚度较薄,其底面与机翼之间的连接过渡段较小,进而使得过渡比较流畅是边条承重设计的一大外观特点。如F22:
歼20设计瑕疵略谈——帅小伙的颜值是怎样被拉低的而采用包覆式设计的战机后机身,其发动机舱厚度较大,底面与机翼之间形成了一段较大的过渡段,这段过渡段往往显得僵硬,故而进一步使得后机身整体显得笨重,如歼20:


歼20设计瑕疵略谈——帅小伙的颜值是怎样被拉低的

造成这种外观差异的原因十分简单

包覆式设计,战机发动机安装受力的主要承重结构是一层围绕着发动机的框架结构。正是由于战机蒙皮之下有了这层结构的存在,才使得战机后机身的厚度明显大于发动机安装环的直径,那么外观上自然就显得“厚”显得“笨重”了,如歼20:歼20设计瑕疵略谈——帅小伙的颜值是怎样被拉低的

  • AL-31的安装环直径约为1.2米,理论上后机身可以设计得很轻薄......但如图,却厚出一圈

与之相反,使用边条承重结构的话,后机身的主要承重结构是几根根高强度的边条承重梁,所以设计中只需要一层薄薄的战机蒙皮就能包裹住整个后机身。正由于蒙皮下没有承重结构,所以后机身的厚度不会显著大于发动机的安装环直径,自然就显得“薄”显得“轻盈”了。如F22:歼20设计瑕疵略谈——帅小伙的颜值是怎样被拉低的

说到这里请原谅老托偏个题。国内对于歼20的设计“颜值”一直以来都分为旗帜鲜明的两种论调。这个问题让老托来回答,老托愿意用几张图来说明问题。歼20在某些角度,可以帅爆全场,比如:
歼20设计瑕疵略谈——帅小伙的颜值是怎样被拉低的霸气英武的正面,又比如:
歼20设计瑕疵略谈——帅小伙的颜值是怎样被拉低的

然而一旦他的后机身“乱入”,这帅小伙的颜值瞬间被拉低不少,整机笨重,不协调:歼20设计瑕疵略谈——帅小伙的颜值是怎样被拉低的

歼20设计瑕疵略谈——帅小伙的颜值是怎样被拉低的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其坑爹的后机身包覆式设计。这种设计首先会增重。歼20的后机身设计增重达到了数百公斤。其次这种增重使得战机不得不拉长机身实现纵向配平,所以广泛使用这种设计的二代战机往往修长,摒弃这种设计的三代机显得短小精干。还有一点,这种设计增加了后机身截面积,使得战机飞行阻力平白增加不少。从日常维护的角度,这种设计的维护难度也较高较复杂,总之,很多弊端。

国内大多数军迷,缺少有效的信息渠道,也缺少相应的基础理论知识。大家往往无法从原理上说明白战机外形差异的原因。觉得歼20丑的,丑在哪也说不太明白,反正就是觉着怪。觉得歼20漂亮的,也不够客观和全面,无法说服另一拨人。让老托来说,目前只有F22能算“360度无死角帅哥”,大家向他学习就行了:
歼20设计瑕疵略谈——帅小伙的颜值是怎样被拉低的

  • 一种有“代差”的后机身设计理念,造成了巨大的颜值差异。弗格森曾今评价某中国球员“脖子以下都是世界级的”,这句话套用到歼20的话,就是:屁股以上都是世界级的。

回到那位兄台的评论。关于成飞为何要使用这种设计。您觉得外界的质疑是空穴来风?您有些低估民间一群“军事观察者”的能量了。在国内,有一拨人具有着非常不错的军事专业背景以及独特的信息和资料的获取渠道,还喜欢钻研一些专业性很强的学术论文,看一些普通人懒得去看的某所某院士的“回忆录”。他们善于从中八出“干货”然后抛向网络,引爆过不少地雷。

具体到歼20后机身这事,最早是由某院士的某丛书中的一段记载深挖出来的,记载如下:“2007年10月底,总装备部正式发文宣布611所方案获胜,但要求601所共同参与设计,“联合研制”下一代战机。”

再说一句,您对“总师”职能的理解似乎有些错误。总师绝不是一个强权的独裁者,更多的时候是一个善于在各个团队中协调并作出合理妥协的角色。尤其在我国,工艺水平和流程管理还有诸多短板。如果结构上无法实现某种设计要求,那么完成进度的唯一有效方法就是协调比如气动组,材料组降低要求。您说“国之重器”?正因为类似歼20这样的项目是“国之重器”,所以如果总师坐等技术攻关一一完成毫不退让,真不知我们何时才能用上歼20。

最后说一点吧,许多人自歼20首飞后边长期持续跟踪歼20的研发进度。许多人很热衷于寻找歼20几架原型机之间细微的变化,八出了不少惹眼球的细节:比如座舱盖镀膜,比如腹鳍安装位置和大小的变化。但这些观察好多都抓大放小了。歼20在试飞过程中,其后机身明显花了大力气进行过改动歼20设计瑕疵略谈——帅小伙的颜值是怎样被拉低的
歼20设计瑕疵略谈——帅小伙的颜值是怎样被拉低的

2015机和2002机相对比,“沟”变深变长了,内收设计也更明显了。这么费劲的减重,有多少人指出了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