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底信号频现 反弹只欠东风

昨日,上证指数继续缩量调整,截至收盘跌破2800点,下跌0.93%,报收2786.9点,成交金额为1297亿元。创业板指数微跌0.17%,近几个交易日走势相对抗跌。

分析指出,近期市场走势明显脱离了基本面,一致性悲观预期叠加非理性因素集中释放,引发市场大跌。而在近期指数调整过程中,底部区域特征信号密集释放,从多维度为市场提供支撑。

底部区域频现筑底信号

自年初反弹创下3587.03点高点后,A股市场重心就开始逐级下移,A股市场股价结构亦开始明显向低价迁移。

Wind数据显示,截至6月27日收盘,两市股价低于5元的个股共有706只,占全部A股的比例为20%,其中*ST海润、烯碳退最新股价更是不足一元,成为名副其实的“仙股”。除了低价股、1元股,当前A股市场破净股也明显增多。数据显示,截至6月27日,沪深两市共有204只个股最新收盘价低于每股净资产,处于破净状态,占全部A股比例为5.78%。具体来看,*ST天马市净率在0.5倍以下,厦门国贸和厦门信达最新市净率均在0.6倍以下,中远海能、首开股份、华映科技等16股市净率均低于0.7倍,破净幅度较深。破净幅度居前的20家公司中,最新股价均均在10元以内。而在2017年以来上市的501股中已有26只处于破发状态,其中恒林股份、金麒麟、上海环境、秦安股份4只个股破发幅度超过两成,山东出版、世运电路、禾望电气、常青股份的破发幅度也均在10%以上。

分析人士表示,近期多重因素叠加使得非理性因素集中释放,引发市场调整。回顾此前“宽货币+紧信用”阶段,2005年全年业绩负增长与2012年的通缩,历史上市场底部区域A股破净股数量往往剧增。从破净股数看,今年二季度A股破净数达到278家,创2005年以来新高,筑底特征有所显现。

不过从现实层面来看,当前的回调表明短期内各路资金仍难对下一阶段市场主线达成全面共识,在调整的震荡期,显然仍有不少投资者对后市主线存有疑虑。中信证券表示,目前从总体估值来看A股已经可比于历史上的几个大底,而且利润增速比当时还高,不过整体法计算估值低且整体利润增速比对应历史估值底部时点高并不等于真的比当时便宜,评价市场整体估值是贵还是便宜,最主要取决于投资者最想买的优质品种贵还是便宜,不取决于劣质品种向下调整了多少,拉低了多少估值。

结合市场成交量的情况分析,3000亿元上下的两市成交量显示投资者看多做多的动力依旧不足。而从投资者情绪的角度来看,由于普通投资者信心依旧不足,短期行情料仍会有所反复。

不过,就在投资者情绪走低的情况下,近期动作频频的产业资本却显示出其对目前市场估值的认可。

6月19日以来,已经有数百家上市公司大股东、实控人或董监高宣布增持计划或增持行为。仅在6月19日晚间,就有包括荣丰控股、新朋股份、中储股份、三棵树、国风塑业、山鹰纸业等近10家公司的控股股东、实控人抛出了增持计划。

与此同时,一些上市公司高管或大股东纷纷终止原减持计划。诸如,金晶科技6月20日发布公告称,6月19日,公司收到王刚、曹庭发等7名董事、高管《关于提前终止减持计划并承诺未来一年内不减持的告知函》,决定提前终止此次减持计划。无独有偶,辉隆股份董事李锐也决定提前终止股份减持计划。

天风证券表示,作为信号,增持家数/减持家数这一比例的作用不可忽略。该机构指出,无论是对于A股整体而言,还是对于某类风格的股票而言,一旦发现产业资本增持家数/减持家数这一比例出现明显提升,要么是一轮大行情启动的先兆,要么是市场企稳反弹的一个重要信号。这从逻辑上来说这也很容易理解,“春江水暖鸭先知”,自己公司的股东是最清楚未来公司的经营生产情况,相较于目前的股价和估值究竟是低估了还是高估了。

回顾A股历史,增持回购潮一般也是市场阶段性筑底的一个标志。2016年1月A股调整至2600点附近,为提振市场信心,上市公司股东们积极增持股票。1月份共563家公司获股东增持,最后股指触底反弹;2017年4-5月沪指从3300点调整至3000点附近时,上市公司兜底式增持引发市场关注,最后股指触底反弹。

本文源自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更多精彩资讯,请来金融界网站(www.jrj.com.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