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童的开挂人生:14岁读北大,会20种语言,破解“天书”被哈佛录取……

神童的开挂人生:14岁读北大,会20种语言,破解“天书”被哈佛录取……

神童的开挂人生:14岁读北大,会20种语言,破解“天书”被哈佛录取……
神童的开挂人生:14岁读北大,会20种语言,破解“天书”被哈佛录取……

「从 古 老 文 字 里,看 千 年 历 史」

◆ ◆

文 | 买甘

他14岁进入北京大学化学系……

破解一封只有37行半的信件后,被哈佛大学录取……

他学过20余种语言……

他研究的是1000多年前就已消失的文字……

他日常的工作是“拼图”……

他还以一己之力,制作了音频节目:天书广播……

他在这里,讲一些你闻所未闻的事情……

我的命运1000多年前就注定了,真是没办法。

在一次演讲中,这个长得既像老狼,又像高晓松的年青学者,以玩笑的口吻叙述自己命运的转折。

他叫张湛,喜欢打游戏,着迷AKB48,爱看张爱玲的《小团圆》,并且炸得一手好辣椒油。

神童的开挂人生:14岁读北大,会20种语言,破解“天书”被哈佛录取……

张湛与他中学同桌尹希

(尹希现为哈佛大学最年轻的物理学教授)

张湛14岁就进入北大化学系读本科,可谓神童。后来兴趣转移,读了北大梵语专业的研究生。

在研究生的第二年,他遇到了一封来自新疆和田的书信,而这封书信写于1000多年前。这封信是用“希伯来字母的波斯语”写就的,一共37行半。

神童的开挂人生:14岁读北大,会20种语言,破解“天书”被哈佛录取……

改变命运的那封1000年前的书信

最后,他破解了这封信,然后就凭借着这个成果,他申请到了哈佛大学近东系伊朗学的博士。

之后的人生,就与化学没了关系。当然,烹饪和炸辣椒油例外,这多少需要用到一些化学知识。

“我是做于阗(tián)语研究的。”那封1000多年前的信,就是出自古代的于阗国,现在的新疆和田。

于阗国在公元1006年被灭,大概中国在宋朝以后就没人能读于阗语了。在20世纪初,经过欧美学者的研究,于阗语这个已经死亡了千年的古文字,才又重新为世人所知。

如今他早已博士毕业,对自己的研究领域很有自信:“读这种文献我是世界顶尖水平,不比任何人差。

张湛口中的“这种文献”是指现古人用于阗语写的书信、文件、契约、名单、账本等世俗文书。

神童的开挂人生:14岁读北大,会20种语言,破解“天书”被哈佛录取……

张湛研究的这些文献,大都写于千年之前,因为新疆降水稀少、空气干燥,幸而保存了下来,但也都是破破烂烂的。

所以他的工作,直观地看上去就是“天天看烂纸”,而且有时还要把这烂纸拼在一起,就像普通人玩的拼图一样。

当然,他的拼图游戏,可能是世界上最难的拼图游戏了,至少是最难的之一。

有一件文书,他的老师把前两片拼在了一起,但右下角还缺一块。后来,右下角的那一块终于被张湛拼上,他为此专门发广播一条:“今天第一次拼图成功!”满意地封自己为“补洞能手”。

神童的开挂人生:14岁读北大,会20种语言,破解“天书”被哈佛录取……

在拼图这方面(伊朗学方面也是),他的老师施杰我(P. O. Skjaervo)可能是世界上最厉害的人。

“光看照片就把一件俄藏的小纸片跟一张英藏的,八竿子打不着的小纸片片拼到了一起。”这在学界意义重大,张湛说,“从而一举解决了俄藏文献的来源问题。”

张湛讲过这么一个关于拼图的故事,也是关于他的老师施杰我的:

在伊拉克有一个碉堡样子的建筑,在建筑四壁的泥砖上贴有公元3世纪的碑铭,但年深日久,这些碑铭,也就是泥砖都掉了下来,散落了一地,后来被人捡起来逐个拍照,又排了回去,不过排得不太对。

而他的老师就根据上面几乎看不出来的帕提亚语铭文,找出了这些砖的正确位置。

拼图已是不易,“认字”更是不容易,作为研究于阗语第一人,每每读出一个前人未读出的字符,他总是像发现了新天地的孩子,忍不住昭告天下。当然,张湛是在社交网站上发出广播,宣泄自己的激动与高兴。

神童的开挂人生:14岁读北大,会20种语言,破解“天书”被哈佛录取……

晚期于阗语

比如:

我的妈,又看出来了一个不得了的字符,一个吐蕃人(Blon啥啥)带着于阗语写的“节度”的称号。


我又读出了一个几十年没人读出来的字符!!(当然了,一共就两三个人读过)


一不留神翻译了11件于阗语木头盒子上的文书


哇,我现在于阗语已经有语感了~~

自然,有高潮就有低潮,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者,研究中的“丧”也不可避免:

感觉我啥也不知道,全靠Google……


刚刚发现我是一个没学明白于阗语变位的人。新年第一天就想去死。

对于自己的于阗语水平,多年前,张湛曾经有过一个形象的说法:“(我的)于阗语已经进阶到看懂这帮人捣鼓的小学算术是怎么算错了的境界了。”

神童的开挂人生:14岁读北大,会20种语言,破解“天书”被哈佛录取……

于阗,西域古国之一,位于塔里木盆地南缘,地处丝绸之路南道交通要冲,曾在中西文化交往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被灭国后,湮没无闻。

在很长时间里,于阗在中国古代典籍中,只有不多的记载,但在张湛对这些“烂纸”的释读中,似乎能让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想象这个曾经存在千年之久的国家是怎么运行的,人民是怎么生活的。

比如,他看到过一个千年前的于阗巡逻人员的名单;他读过一个于阗语的手稿,是个抵押房产的贷款契约,类似当铺,后面还能赎回来;

又比如他读出于阗语中一个字是“节度”的意思,发现一个吐蕃人在于阗做节度……

在一件文书中,张湛发现唐朝名将郭子仪的儿子郭昕要20石粮食,于阗这个地方唐朝官员杨晋卿从两个于阗人处各收了10石,开了个于阗语的收条,签名是汉字。

神童的开挂人生:14岁读北大,会20种语言,破解“天书”被哈佛录取……

郭昕要粮20石的文书

张湛的博士论文处理的是798-802年之间,于阗国六城州拔伽乡的公文,他很幽默地概括自己的论文:在于阗,唐人走了,吐蕃人来了,税一样要交,日子一样要过。

对于自己研究的意义,张湛说:

现实意义是使人类的智慧变得更多,给人类智慧的大海添加一滴水。让人类对自己的过去认识更多,更好地回答我从哪里来的问题。

他觉得自己做于阗语研究就像是养孩子,养得好不好另说,反正没法扔了不要。

神童的开挂人生:14岁读北大,会20种语言,破解“天书”被哈佛录取……

研究于阗这门类似于“绝学”的学科,张湛并不像一般人想的那样,是“坐冷板凳”,他在一条朋友圈中写道:

哪有什么冷板凳,做研究有发现有创造,自己爽得不行,外人不懂才以为那是冷。

在采访中,这个好奇心强大的青年学者说了类似的话,“有的时候知道一些(原来)不知道的东西,很开心;有时候是发现世界上没有人知道的东西,那就更开心了吧?”

这种好奇心,尤其表现在他对语言“饕餮”般的胃口上。

神童的开挂人生:14岁读北大,会20种语言,破解“天书”被哈佛录取……

晚期于阗语佛经(可横屏观看)

作为一个研究语言的学者,为了让自己的研究进展得更顺利,或者是好奇心驱使,在这些年当中,张湛学了很多种语言,还想要学更多种语言。

有时候就是好奇,比如埃及象形文字我就一直想学,就觉得挺神奇的。


博物馆里那么多,我一点都看不懂,我就感到非常沮丧,所以就想学一点,就学了一点,其实对学术上有直接的帮助也谈不上,但是也许在之后会有帮助。

又比如某天他发广播说:妈呀,我今天终于说波斯语了。还创造了脏段子。伊朗姑娘笑弯了腰。这样真的好吗?

张湛说自己最好的是英语,日语也还可以,法语可以读,波斯语可以说一点,德语读比较费劲,但是非要读也能读一点,还学过十种左右古代伊朗语。

除此而外,他想学的语言还有:俄语、吐火罗语、赫梯语、拉丁语、古希腊语。

对于自己藏文不灵光,他显得有点丧气,认为做于阗的都应该精通藏文,“我学艺不精,愧对祖师爷。”

同时,因为关心语言和文字,尤其是古代的语言和文字,他自己还在喜马拉雅FM做了一个音频节目——天书广播

就像这个节目名字所显示的一样,在节目中,他谈到了契丹语、彝语、女真语、满语、嘉绒语、玛雅文字、线形文字……

这些不常见的语言文字,对于现代人而言,不是“天书”又是什么呢?

天书难懂,但聊“天书”却是一个有趣的事情,尤其节目里请到的嘉宾,可谓都是学界的青年才俊,“能力、学术是我欣赏的、认可的,才会找来谈。

比如哈佛大学最年轻的物理学教授尹希、青年作家淡豹、玑衡都是这个节目的座上宾。

做广播不追求很多人听,喜欢听的人听了喜欢就好。

”他曾经这样夫子自道。

王夕越:普林斯顿大学历史系博士

边和:普林斯顿大学历史系助教

陈湛:哈佛大学古代近东系圣经研究博士生

陈博翼: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历史系博士

田天:首都师范大学讲师

王敖:卫斯理安大学教授

任超:密歇根大学历史系博士生

翟文韬 :牛津大学古典系硕士

沈宇斌:乔治城大学历史系博士候选人

张亮:康州大学电子与电脑工程系助理教授

……

洗马君说

张湛,中学就读北京八中少年超常班,14岁进入北京大学化学系。18岁考入季羡林研究生学院,之后入读哈佛大学近东语言系,并取得伊朗学博士学位。

长按识别上图二维码

以下文章也值得阅读(点击跳转)

神童的开挂人生:14岁读北大,会20种语言,破解“天书”被哈佛录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