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马云自愧不如的稻盛和夫:“开挂”的人生需要想好事、做好事


《活法》这个书名乍看起来似乎有些傲慢,谁有资格教别人如何去活?


稻盛和夫先生有资格,先看看他的人生经历。


27岁,创办京瓷;52岁,创办第二电信。这两家公司都在他有生之年进入世界500强。


在得知自己身患癌症后,他选择退休遁入佛门。


78岁,他应日本首相邀请出山,拯救破产的日本航空,仅用一年就扭亏为盈,实现利润世界第一,准点率世界第一,服务水平世界第一,3个“第一”。


让马云自愧不如的稻盛和夫:“开挂”的人生需要想好事、做好事


他经历了三个不同的时代,跨越了三个不同的行业,并且都做到了极致。


他身兼企业家和哲学家两个头衔,季羡林老先生感慨「一身而二任的人如凤毛麟角,有之自稻盛和夫先生始。」


就连马云也对这位日本企业家深感敬佩,「很多事情是我近一两年才想清楚的,但是稻盛先生多年前就想清楚了。」


稻盛和夫在商界取得了显赫的成就,但我更愿意称呼他为“日本孔子”。原因在于他深谙孔孟之道,他的思想著作体现了儒释道三家思想,还颇有禅意。


让马云自愧不如的稻盛和夫:“开挂”的人生需要想好事、做好事


《活法》融汇了他的经商哲学和人生哲学,在他看来,二者本质是相通的。那么,人究竟怎样才能活得更好呢?


实现人生目标的方法:工作


书的开篇他就提出,「人生的意义就是提升心性,涵养精神,拥有更高层次的灵魂。」


换言之,人活着的终极目标就是,让我们与生俱来的灵魂向美好的方向变化


而实现这个目标的方法就是劳动(工作)


让马云自愧不如的稻盛和夫:“开挂”的人生需要想好事、做好事


每个人都有一套自己的工作观念。其中一种观念非常流行,提倡这种观点的人被称为「FIRE人群」。


FIRE人群主张先存钱、后享受生活。在年轻时,通过极简的生活快速积累财富,目标是在40岁之前

提前退休,过上不为钱而工作的闲适生活。


我并不觉得这种观念有错,因为能真正践行这套观念的人需要非常克己、自律,且没有太多后顾之忧。能长期克己自律需要很强的毅力,仍值得敬佩。


很多人劳动的目的只是希望最后可以不要劳动,但是稻盛和夫先生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另一套观念。


他是终身劳动观点的践行者,在他看来,劳动不只是赚钱谋生的手段,还是锻炼心性、磨炼意志的最好方法


如果一个人什么事情也不做,或者只做带给自己感官快乐的事、对自己来说轻松自如的事,久而久之就容易感到空虚、失去意义。


让马云自愧不如的稻盛和夫:“开挂”的人生需要想好事、做好事


生活常常自认幽默地为我们制造各种意想不到的麻烦,而我们也需要一种通过个人努力克服难题、完成某事的成就感,因此,当我们主动面对工作的困难与琐碎,实际上也投入到了一次身心意志的锻造之中。


为了衡量工作结果,他还提出一套特定公式:


工作结果=思维方式×热情×能力


思维方式:想好事,做好事


公式中的三个因子,思维方式、热情、能力是按照重要程度顺序排列的。其中,思维方式是可以带上正负号的。


也就是说,如果思维方式出错,不管有多高的热情和能力都不会得到好结果。


稻盛和夫认为,「宇宙中存在一股力量,让万物进化发展变得更加美好」,他将这股力量称为「

宇宙意志」。


这种宇宙意志能够帮助我们「心想事成」,就是让我们心中所想成为既定事实。我们日日夜夜在心中描绘的未来图景,或许就是多年后我们的生存现状。


因此,当你想要做某件事,只要你的愿望足够强烈,愿景足够清晰,你时时刻刻想着它,在脑子里不断描绘实现它的所有过程和细节,那么你就能实现它


让马云自愧不如的稻盛和夫:“开挂”的人生需要想好事、做好事


一开始我觉得他的这套理论有些玄妙,直到我无意间读到著名心理学家弗兰克尔的传记,他谈到自己在奥斯维辛集中营里面的经历。


他在集中营里饱受疾病、劳作、恐惧、失去至亲等各种身心痛苦折磨,而他唯一的愿望只是,把他丢失的书稿重新写下来,站在讲台上发表演讲。


「我开始想象自己置身于一间宽敞、漂亮、温暖、明亮的礼堂,站在讲坛上,面对着全场凝神静气的听众发表演说,演说的题目就是《集中营的心理治疗经验》,而演讲的内容,正是我此时此地的经历。」


后来弗兰克尔果然完成并出版书稿、扬名天下,并发表了同名演讲。他认为自己能够走出集中营,首先要归功于想要把丢失书稿重新写下来的信念。


也就是说,稻盛和夫的这套理念,与这位心理学者提出的心理治疗方法不谋而合。当我们梦想的图景越清晰,它就越可能成为现实。


让马云自愧不如的稻盛和夫:“开挂”的人生需要想好事、做好事


正所谓「心不呼物,物不至」,尽可能地去

想好事情,拥有好心态,全世界都会为你开路。


一切苦恼都是自己的心态引起的,消极思考的心引来了消极的现实」,因此要常常努力去想好事情,我们的命运会随着我们心态的改变而改变。


同样的,根据「宇宙意志」原理,万物都在向美好的方向发展,人的心灵也是如此,憎恨、嫉妒、自私是违反宇宙潮流的,要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我们应心存利他关爱之心。


利他」,为他人着想,做好事,从自己的世界中跳出来,小到关爱和帮助父母朋友,大到为世人、为社会尽力,通过先人后己、表达善意、承担责任来感受利他之心带来的纯粹幸福感。


相反,那些总是依赖他人、仰仗别人帮助、为一己之私贪图小利的人,常常感到欲求不满、满心愤怒。天堂和地狱的区别就在于,天堂的人用长筷子把食物夹进对方嘴里,地狱的人只想独自享用食物最后却难以果腹。


让马云自愧不如的稻盛和夫:“开挂”的人生需要想好事、做好事


在稻盛和夫看来,「命运」和「因果法则」是支配人生的两只无形之手。这并非意味着他是一个逆来顺受、随遇而安的宿命论者,因为他认为依靠「因果法则」,我们可以战胜命运。


因果法则」是指,发生在我们身上的际遇都事出有因,我们的思想和行为,就是这个因,由此产生一个结果。我们面对这个结果的所思所为,又成为一个因,继而产生对应的果,如此循环。


想好事,做好事」正是「因果法则」之下的思维行动准则。尽管我们常常感到时运不济、倍受挫败,但从长远来看,好运是积攒出来的,善因终得善果。不要因为一时不见效果而焦躁气馁,重要的是平日里行善积德,坚持不懈


热情:从喜欢,到投入


「没有热爱就不能取得卓越的成果,彻底的喜欢自己的工作是通过工作丰富自己人生的唯一方法。


比尔盖茨、乔布斯、巴菲特、扎克伯格等许多位成功人士都在用行动表明从事一份自己热爱的工作才是事业突飞猛进的助燃剂。


在HBO拍摄的纪录片《成为沃伦·巴菲特》中,巴菲特提到自己60年来都是跳着踢踏舞去工作的,「我每天早上起来都非常期待这一天,因为我很喜欢我在做的事情,我感到非常幸运」。


他的快乐源泉在于「找到一份即使不需要工作也愿意做的工作」,换言之,就是一份你不计较金钱回报、愿意一直做到老的的工作。


78岁的稻盛和夫在航空领域完全是门外汉,但他依然答应出任日航CEO,提出的条件之一就是零薪资出任。可见对他来说,工作的目的不是金钱回报,而是积极地去面对人生的每一个崭新挑战。


能否真心喜欢自己的工作可以影响人的一生,但是绝大多数人很难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甚至有些人一辈子都未能发现自己真正的热情所在。


尤其对于二十几岁价值观尚未稳定、喜欢随时变化的年轻人,更加难以说出真正的喜欢。


你怎么判断自己不喜欢这份工作,是因为你没把工作做好所以不喜欢,还是因为你不喜欢所以才做不好?多数人乐意把原因归于后者,而实际原因可能是前者。


让马云自愧不如的稻盛和夫:“开挂”的人生需要想好事、做好事


因为不喜欢就马上跳槽,但如何知道下一份工作你就会完全喜欢?你真的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吗?即使是喜欢的工作就不会有你不喜欢的成分了吗?


要回答这些问题,需要认真摸索自己的兴趣、能力、价值观。更重要的还是,努力去喜欢命运中碰巧遇上的工作,竭力把工作做到最好


如果暂时不能喜欢自己的工作,就先「投入」进去。喜欢就会投入,反过来,投入的过程中也会产生喜欢。


原因在于当我们全身心投入到一件事情中,就会产生相应的成果、达成目标或完成任务的成就感,自然也能从中发现快乐和兴趣。


能力:克制欲望,专注当下


稻盛和夫认为,一个人真正的能力应该包括「抑制欲望、全力投入工作的克己心」在内。(举了聪明人和死读书人的差别)


抑制欲望不代表过上像苦行僧人一样的生活,而是一种「延迟满足」,即为更有价值的长远结果,放弃去做在当下就能给自己带来愉悦轻松之感的事情。


我们的学生时代常常会遇到两类人,一类是聪明却不努力的人,一类是死读书的人。稻盛和夫认为死读书的人将来更有可能成功,正是因为他们懂得克制自己的欲望。


聪明人在学业或工作上耍小聪明、抄捷径,将大部分时间拿去玩乐,而死读书的人暂时搁置了自己的趣味,花更多时间投入到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上。


让马云自愧不如的稻盛和夫:“开挂”的人生需要想好事、做好事


《少有人走的路》一书中提到,「推迟满足感,意味着不贪图暂时的安逸,重新设置人生快乐与痛苦的次序:首先,面对痛苦并感受痛苦;然后,解决问题并享受更大的快乐」。


这样的生活方式在无形中锻造了我们的心理承受能力。不逃避痛苦,方才能更加从容地迎接挑战。


每天都必须极度认真的活」就是对全心投入、专注当下最好的阐释。当我们把心思集中在今天的事、当下的事时,那些不由自主地为不可把握的事情焦虑的情绪就会不知不觉被冲散。


稻盛和夫年轻时并非一帆风顺,希望屡屡落空。刚毕业时找不到工作,差一点就去混黑帮,后来勉强在一家随时要破产的公司工作。


他想着到了这个地步,不如就努力把眼前的事情做好,他不再遗憾抱怨,而是埋头工作,结果不可思议的研究成果接踵而来,人生的航向随即发生了改变。


让马云自愧不如的稻盛和夫:“开挂”的人生需要想好事、做好事


我们很容易被感性的烦恼支配,为今天或过去发生的事情忿忿不平,或者遗憾后悔,为将来的事情忧愁烦恼。而实际上,避免后悔和焦虑的方法恰恰就是全神贯注于当下。


没有一人一物偶然来到这世上,因此这世界没有任何东西是多余的。同样的,任何发生在自己生命里的事情都有它的道理,正是这些经历塑造了每一个独特的自我。


当我们不再为将来的成就莫名焦虑,只是认真过好今天,自然就能看到崭新的明天。当我们专注于当下所做的事情,不断追问和寻找更好的解决方法,才能不断突破自己的能力边界,探索出更多的可能性。


让马云自愧不如的稻盛和夫:“开挂”的人生需要想好事、做好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