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炎炎,你還為空調沾沾自喜,但古人的避暑智慧遠勝空調

對於沒有秋冬只有春夏的城市來說,夏至的到來簡直是噩夢。又將迎來一個酷暑難耐的炎炎夏日,大抵都要被烤熟了,於是各種消暑降暑的設備層出不窮只為了能讓自己稍微涼快,不然渾身黏糊糊的感覺真心不爽。

夏日炎炎,你還為空調沾沾自喜,但古人的避暑智慧遠勝空調

古代同樣是炎炎夏日,而且熱的程度著實不亞於今天。《舊唐書·德宗紀》裡提到“夏,熱甚”;宋代孔武仲《伏中作二首》描繪“酷暑已旬日,燻炙勢自如”;《宋史·五行志二》記錄“五月大燠,草木枯槁,百泉皆竭。”;乾隆年間的《浮山縣誌》也記載“夏五月大熱,道路行人多有斃者,京師更甚,浮人在京貿易者亦有熱斃者......”

夏日炎炎,你還為空調沾沾自喜,但古人的避暑智慧遠勝空調

所幸,今日我們有空調可以降降溫,那麼沒有空調的古人在炎炎夏日又是怎麼避暑的呢?

今日,我們走進古人的涼爽夏日!

冰鑑

夏日炎炎,你還為空調沾沾自喜,但古人的避暑智慧遠勝空調

冰鑑大概是最早的冰箱,原理和保溫杯相近,分為裡外兩層,裡面放夏天的蔬果,外面一層加冰。冰鑑發展到後來成了冰桶,由紅木、花梨木製成,裡襯隔熱的錫或者鉛。

冰窖

夏日炎炎,你還為空調沾沾自喜,但古人的避暑智慧遠勝空調

早在周代就有司職掌管藏冰的官吏和相應的冰窖設備。由於古代沒有現代的製冷設備,所以需要挖鑿專門的冰窖,冰塊是在冬季時節去湖泊河流開鑿採取,裁製成一塊塊的方磚運到冰窖整齊堆放好。冰窖通常在地下十多米的深處,冰塊能在裡面長時間保存

深井

夏日炎炎,你還為空調沾沾自喜,但古人的避暑智慧遠勝空調

古時候的住宅,房間地上總會有一個洞,這洞其實是引入了一種中央空調系統。由於地底相對恆溫,冬暖夏涼,所以這個洞夏天就會排出地底的冷氣。

自雨亭

夏日炎炎,你還為空調沾沾自喜,但古人的避暑智慧遠勝空調

人不能有效給自己降溫,那就只能給周圍環境降溫!在唐代,自雨亭在富貴人家很普及。自雨亭,簡單說就是通過不停把水澆到屋頂模擬下雨,利用水循環帶走熱量。

瓷枕

夏日炎炎,你還為空調沾沾自喜,但古人的避暑智慧遠勝空調

也稱“玉枕”,內部中空設計,下端有孔可以透氣。由於瓷枕表明有一層釉面,所以冰涼剔透,解暑消熱。

心靜自然涼

夏日炎炎,你還為空調沾沾自喜,但古人的避暑智慧遠勝空調

古人最懂得“涼由心生”的道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