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實現農業的去產能?

獨立I專注I視角

如何实现农业的去产能?

@葉開問

關於三農的政策層出不窮,不說一天來一個,也差不多一週兩週來一個,然而看著這些政策的不斷出臺和部署,我們的農業卻還遙遙無期沒有出頭之日。

結合最近比較火的用在工業經濟的一個詞:去產能,我們來思考一個嚴肅的問題:農業要不要去產能?

如何实现农业的去产能?

一提及這個問題,很多不同的意見,一派認為要繼續加強產能,有的人認為國內的農業還沒有實現規模化和自動化,有的認為按人口算產量還是第一,只有產量無法大規模提升的時候才會考慮質量,有的認為沒有規模就沒有商品化等等;一派認為要去產能,有的人說先把劣質產能去掉,有的說在解決吃飯的問題前提下去產能,讓土地輪休和平衡,有的說必須去產能和農藥等等。

如何实现农业的去产能?

我們先來看兩個行走中的案例:

一個是山西的蘋果。某產區,地方政府通過行政命令擴大蘋果的種植規模,擴大蘋果的出口貿易公司數量,擴大加工物流園區,這是在加大產能。這導致一些問題,一個是追求產量,沒有產品分級標準,價格上不上去,而且被銷地批發拉走銷售,產地只有一個很低的收益,而且遲遲不能建立起當地的品牌,有了地理標誌品牌也沒有建立影響;

同時,盲目擴大出口貿易公司數量,導致出口蘋果最大的還是向東南亞的低端蘋果出口,高端的美國澳洲等非常少,長期形成的低端產品出口,導致一個扭曲的現狀:價格低、無品牌、次級品,銷售的大多是小果、次果,這些對於產地的蘋果產業帶來了極其扭曲的引導。

如何实现农业的去产能?

另一個也是蘋果的產區。某產區,大的農業公司的蘋果莊園,幾千畝的種植面積,都採取矮化密植寬間滴灌的技術,規模化和機械化,水肥一體。這似乎是一種先進的產業規模種植形式,可以有效降低成本和提高產能,矮化密植的蘋果一年掛果兩年就可以賣錢,而傳統的果樹要3-5年才進入盛果期。

但也有很多區域還是傳統的種植方法,原生態的大株果樹,老法的修剪、家肥培植、河水灌溉等等,還是古法和老樹。甚至產區內,還能找到幾十年還在盛果期的老樹,甚至還有近80年的蘋果樹。這種略低產量的老樹老法,口感比矮化密植的果子,還是略有不同。

從這些案例可能還不能看到所有的產能帶來的問題,但從瞭解到的一些現象,高產能帶來的可能是高庫存,可能是價格競爭,可能是無序發展,往往豐收了卻引發賤農,這就是產能不合理的問題,可能目前階段到了產業化、品牌化的階段,而不是盲目的提高不健康的產能。

如果不能把產業形成合理的產業化,農產品形成合理的品牌效應,盲目的提高產能,反而是放大了不健康,導致對土地、人力和投入的浪費。

如何实现农业的去产能?

所以,現階段開始需要考慮,不要再盲目擴大種植規模,而是去產能,尤其是去劣質的產能和不健康的產能,不要高產出來的都是低端劣質的農產品;

另外,有效提高坪效,提高毛利率,提高品牌溢價,這才是高品質產能所需要關注的,寧肯當前損失一點產能,去掉一點低端產能,也要投入培育部分高品質產能;

這就意味著去產能和提升高品質產能是同時的,這需要從育種開始,到種植標準、水肥植保,到機械收穫處理等等,都要有這樣一種思路。

那麼,去還是不去呢?

如何实现农业的去产能?

葉開問| 往期精彩回顧

圖片 I 網絡

如何实现农业的去产能?如何实现农业的去产能?
如何实现农业的去产能?如何实现农业的去产能?
如何实现农业的去产能?

獨立 I 專注 I 視角

WeMedia聯盟成員

ID:yepoint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