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言富甲天下的李鴻章,真的宰相合肥天下瘦?我們都誤會了……

在清朝有一個很有名的對聯叫做:和珅跌倒,嘉慶吃飽。和珅富可敵國,家產甚至相當於清政府15年的收入。

而到了清朝末年,也有一個很有名的對聯叫做“宰相合肥天下瘦,司農常熟人世荒。”這裡的宰相合肥指的是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李鴻章,由於李鴻章是合肥人,故有這麼一句。

李鴻章到底有多少錢?

李鴻章是晚清十分重要的一位人物,是洋務運動的指點人,與曾國藩、張之洞、左宗棠並稱為“中興四大名臣”,慈禧太后視其為“再造玄黃之人”。日本首相伊藤博文更是視其為“大清帝國中獨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強一爭長短之人”。

那麼李鴻章死後,終究有多少財富呢?有下面幾種說法。

第一種是和李鴻章同事過的容閎:“有私產四千萬以遺子孫”。容閎是中國首個留學美國外出學習的人,回國後在洋務運動中輔佐李鴻章,容閎的這種說法也是對他的遺產數額最高的估量:四千萬兩白銀。

第二種是清末的費行簡在他所著的《近代名人傳》說:“(李鴻章)歿,家資踰千萬,其弟兄子銀私財又千餘萬。”這種說法有一千萬兩左右。

而第三種是梁啟超的:“世人競傳李鴻章富甲天下,此其事殆不足信,大約數百萬金之產業,意中事也。”

好事者用PPP(購買力平價)方法一算,說是幾百萬兩白銀,大約合今天人民幣10億元左右。

傳言富甲天下的李鴻章,真的宰相合肥天下瘦?我們都誤會了……

李鴻章

一份《分家合同》揭示謎底

李鴻章有錢,但是現鈔不多,浮財甚少,大多為不動產和股票土地等。李鴻章生前家人誰也不提錢這個敏感的話題。死後,子孫打開《分家合同》一看,傻了眼:

(一)莊田12塊、墳田1塊、堰堤1道,安徽桐城縣城內產業4處,另加省城安慶房地產14處,均留作李鴻章髮妻周氏祠堂開銷之用。由李經方經管。

(二)合肥縣撮城莊田1處留作祭祀葬於該處之李鴻章兩妾及李經方髮妻開銷之用,由李經方掌管。

(三)合肥縣莊田兩處為李經述之祭田(他葬在其中1處),由李經述之子李國傑經營。

(四)合肥縣田產兩處,莊田3處,墓地1處,留與經邁為其歿後之祭田及墓地,由李經邁本人掌管。

(五)李鴻章在合肥縣、巢縣、六安州、霍山縣之其餘田產及其在廬州府、巢縣、柘皂村、六安州及霍山縣之房產,均為李鴻章祭田及恆產。上述田產房產永不分割、抵押或出售,其歲入用於祭祀和維修廬州府城祠堂之外,所餘部分用於擴置房地產。由李國傑經管。

(六)合同簽訂之日起10年後,若李鴻章祭田及恆產歲入逾2萬擔,除上述開銷外,所有盈餘部分由三位繼承人平分,本規定永不變更。

(七)合肥縣東鄉李文安之墓地及祭田繼續保留,不得分割、抵押或出售。

(八)上海一價值4萬5千兩白銀之中西合璧式房產出售,其中2萬兩用於上海李氏祠堂之開銷,其餘2萬5千兩用於在上海外國租界買地建屋,該幢房屋為三位繼承人之公有居處,歸三人共同擁有、共同管理。

(九)江蘇揚州府一當鋪之收入用於省城江寧李鴻章祠堂之開銷。

(十)分別位於江寧(南京)、揚州之兩處房產出售,賣房所得用於擴建上海之公有居處。

(十一)根據李鴻章生前指示,江寧學館分與孫子李國傑作宅邸,揚州一處房產分與李經邁作宅邸。

這份《分家合同》,在合肥大興集李鴻章享堂的陳列欄展出。它不包括金銀財寶等動產,只涉及到分佈在安徽、江蘇、上海市的土地、房屋和一處當鋪等不動產,雖難以估計李鴻章遺產的總值,但並非多到駭人的程度。

傳言富甲天下的李鴻章,真的宰相合肥天下瘦?我們都誤會了……

李鴻章和族人

其實李鴻章生活簡單

隨從說:中堂大人的身體很好,因已74歲,我們都很注意他的飲食。

隨從說:魚翅、燕窩、烤雞和米飯。他每頓飯幾乎都這麼吃,他的生活極為簡單。

另據李鴻章的親信幕僚吳永的記載,李鴻章閒居賢良寺時的生活是這樣的:

早間六七鍾起,稍進餐點,即檢閱公事,或隨意看《通鑑》數頁,臨王《聖教》一紙。午間飯量頗佳,飯後更進濃粥一碗,雞汁一杯。少停,更服鐵水一盅。即脫去長袍,短衣負手,出廊下散步,非嚴寒冰雪不御長衣。予即於屋內伺之,看其沿廊下從彼端到此端,往復約數十次。一家人伺門外,大聲報曰:“夠矣!”即牽簾而入,瞑坐皮椅上,更進鐵酒一盅,一伺者為之撲捏兩腿……凡歷數十百日,皆一無更變。

其中,雞汁是由兩隻老母雞熬成的。鐵水和鐵酒,則是用人參黃芩等配製的補品。

在晚清中國政治舞臺上縱橫捭闔40年,造就了一段歷史,這種水平的生活,其實並不算奢靡。

傳言富甲天下的李鴻章,真的宰相合肥天下瘦?我們都誤會了……

出訪中的李鴻章

時代悲劇下的李鴻章

李鴻章在歷史上向來譭譽參半,可謂地地道道的悲劇性人物,然而,他的悲劇並非個人悲劇,而是國家悲劇、民族悲劇、時代悲劇的縮影。

他在簽定《辛丑公約》時,簽下姓名就吐出了一口老血。

當年的萬國運動會上,各國國旗伴著國歌依次升起,輪到中國時,卻只有黃龍旗在寂靜中冉冉上升。堂堂的大清帝國,竟連國歌都沒有一首,場上響起了陣陣西人的嘲笑。

此時,年過七旬的老人李鴻章站了出來,步履雖然不甚穩健,但神態毅然地走到黃龍旗下,儘可能地挺直腰板,亮開既不清脆也不高亢的嗓子,滿懷深情地唱起一首他從小就唱得爛熟的歌曲——家鄉安徽民間小調《茉莉花》。

人性是雜亂的,像這麼有見地有才略的人物,不能以貪財否定他的傳奇一生,這才是一個實在的“人”的形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