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每個朝代末期都有農民起義,不得不說明朝,真的很特別

中國古代的每個朝代末期都有農民起義,下面要說的就是明朝,明朝中晚期既十五十六世紀,東方(中國)和西方(歐洲),均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資本主義萌芽的特徵,是紡織業技術的大幅提高,以紡織業為首技術革命,從原來的作坊式小生產,向工廠式的大生產轉化。資本主義萌芽到資本主義革命,必須有一個過渡時期,這個過渡時期的時間長達一二百年。必須完成大機器的技術革命,中世紀封建領主向近代資產階級轉變,土地兼併和自由化,大量農民失去土地(提供廉價的勞動力)。

在這一時期,中國和歐洲都出現資本主義萌芽,土地都出現高度集中,但是由於封建領主的阻撓,人的思想並沒有開放,自由化程度達不到“資本主義革命”的要求。在這一時期,中國爆發了葛賢領導的蘇州紡織工人起義,早期資本和產業工人第一次對抗封建領主官僚控股;英國爆發了“馬丁路德”領導的宗教革命,焚燒了“贖罪券”,在一定程度上啟迪了“思想開放”。

在“資本主義早期萌芽”過程中,由於技術革命和大工廠生產沒有完成,土地的過渡集中,造成了大量失去土地的農民,失去土地後的農民,成為自由勞動力後,卻沒有大量的工廠接納他們。這些失去土地的農民,也是需要吃飯的呀!因此,1524年的德國爆發了托馬斯、閔采爾領導的農民起義,人數發展到好幾萬人,活動範圍波及德國全境。閔采爾根據基督教的思想,人應該是平等的“兄弟姐妹”,提出了“千年天國”主張,明確了“平均地權”的政治主張。

中國每個朝代末期都有農民起義,不得不說明朝,真的很特別

而中國的問題非常複雜,早期產業資本的力量有限,無論是技術革命還是大工廠,都沒有準備完成和成熟。當時國內國際形勢又相當複雜,中國國內部分地區鬧暴恐鬧獨立;國際上,日本的豐臣秀吉開始入侵大明藩屬朝鮮。保守的大明王朝,從思想上根本沒有意識到如何促進“產業革命”,國內國外的嚴峻形勢,大明萬曆朝被迫開始“萬曆三大徵”。而打了七年的萬曆朝鮮戰爭,自1591年到1597年,動用軍隊民工幾十萬人,耗費錢糧幾千萬兩白銀,大明的國庫徹底空了。

萬曆朝鮮戰爭勝利以後,大明東北的兵力空虛,原來隸屬大明的女真人,在努爾哈赤的領導下,統一建州女真和海西女真,公開和大明政府分庭抗禮。大明不得不向全國增徵“遼餉”,並且豫徵了幾十年的稅收,農民徹底破產了。明末地球氣候的小冰期,又導致農牧業大面積歉收,農民破產流離失所,僅長江以北的流民則多達800萬。而內外交困、國庫空虛的大明政府,根本無力安置解決流民的吃飯問題。

中國每個朝代末期都有農民起義,不得不說明朝,真的很特別

吃不上飯的流民在被裁撤的官兵領導下,於1624年起,陸續爆發了很多農民起義,高迎祥、李自成、張獻忠、羅汝才等等。這些農民起義,它的特別之處在於,沒有什麼具體主張,就是搶劫吃飯。高迎祥死後,李自成自稱“闖王”後,再後來有一大批地主知識分子加入,比如李巖兄弟,牛金星、宋獻策等等,李自成起義軍提出“均田免糧”的政治主張。李巖兄弟更是編寫兒歌:“開開城門迎闖王,闖王來了不納糧”,讓人到處傳唱。

中國每個朝代末期都有農民起義,不得不說明朝,真的很特別

不論中國的李自成起義,還是德國的閔采爾起義,本質上都是失去土地的農民起義,他們都提出了“平均地權,減免稅賦”的政治主張。閔采爾利用基督教教義“千年天國”,提倡“人人平等”的思想,要比李自成的“均田免糧”更具有進步意義。閔采爾起義雖然失敗了,文藝復興運動完成了西方“資本主義革命”,所需要的文化思想政治的準備工作。

中國每個朝代末期都有農民起義,不得不說明朝,真的很特別

李自成推翻了明朝,卻由於“剛愎自用”“目光短淺”,逼反了吳三桂。做了二臣的吳三桂勾引滿清入關,中國又開始新一輪封建統治,政治黑暗的滿清“閉關鎖國”、“大興文字獄”、“打壓技術創新”,徹底絕殺了中國的資本主義萌芽,從此和西方拉開了距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