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的黃岡中學爲什麼比北京上海的還出名?

醉憶柳葉

筆者來自黃岡,曾經常和黃岡中學老師一起研究試題。就自己瞭解的來說說如此有名的原因。

1、名氣首先肯定來自優異的高考成績。黃岡中學曾創造一個班考取清華北大32人的歷史,正因為高考成績特別優秀,所以成就了黃岡中學的盛名。2018年,5月25日,被清華北大提前簽約的學生多達24人,名校雄風猶在。所不同的是,黃岡中學取得好成績並不是來自一味的擠時間,筆者接觸過好多當年的老師和學生都說,即便到了高三,體育音樂美術等都還在上,只是到了考前幾個星期才停下來。



2、優異的國際競賽成績令其他學校臣服。自參加競賽以來,黃岡中學的競賽成績無與倫比,共獲得國際奧賽金牌7枚,獎牌17枚。曾有一年,國家奧賽集訓隊只有6位學生參加訓練,來自黃岡中學的學生佔了4人。來自黃岡中學的國家奧賽金牌教練,之後成了眾多學校爭搶的炙手可熱的名人。

3、黃岡試卷的高質量,為黃岡中學打了最好的廣告。黃岡中學取得好成績,主要得益於團體作戰和團體教研,比如高三複習,需要複習初中內容,初中部的老師迅速落實,編寫複習考點,以供高三使用。他們所研究的試題,質量很高,一時間被全國幾乎所有學校爭相使用。

目前,有幾所學校似乎高考質量有趕超當年黃岡中學之勢,但是似乎名氣都不如黃岡中學響,為什麼?我想主要的原因是,黃岡中學是全能冠軍,而現在的一些學校只是是單項冠軍。


文軒閣

江山代有人才出,湖北的學生更為突出。眾所周知的黃岡密卷,出自湖北黃岡中學,歷史悠久,培養一批又一批優秀的人才。但是國內名校那麼多,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的學校也比不過它的名聲,這是為什麼?


黃岡中學之所以出名,是因為教育成績十分優異。學校每年高考升學率保持在98%以上,並且重點大學錄取率在75%。在高考中省市文理科狀元的人數多達60多名,被保送到清華北大等一流大學的就有700多名。高考成績優秀是一方面,另外在全國各類中學生競賽中,獲取3000多次國家獎勵,其中有15名學生在國際奧林匹克競賽中獲得18枚獎牌。


黃岡中學雖處於湖北省黃岡市,教育資源與經濟發展水平比不上北京、上海等城市,但就是這樣的地方培養出這麼多的優秀人才,創造佳績是最引起轟動的原因之一。黃岡中學最出名的時候源於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學校培養出一批批厲害的競賽達人,乃至多個奧數生去海外深造,這樣的發展機遇是可遇不可求的。


黃岡中學的學生自身成績優異,在多個縣及區域進行招生,成績優異者爭先報名黃岡中學,黃岡中學的生源處於較高水平。不僅如此,黃岡中學的師資力量雄厚,教師水平高才能培養更多優秀的學生。黃岡中學的教師通過“淘汰制”,保證師資力量,發展應試教育,達到更高的高考戰績。


黃岡中學如此出名,但並不是最好的。教育制度如果一成不變,也不能適應大時代的發展。學校應該不斷創新,改善教育方式,才能走出應試教育的弊端,培養出一代又一代優秀的年輕人。


決勝網

網友一:

我從黃高出來的。湖北黃岡中學曾被譽為高中教育“神話”,高升學率、高獲獎率給這座位於鄂東大別山區的城市帶來榮耀。1980年,黃岡中學再次拿到全省第一,“黃岡神話”的稱號不脛而走。上世紀90年代,黃岡中學老校區150畝的校園成為熱門旅遊景點,無數人前來取經。

黃岡中學的名氣在30十年前開始響徹全國,而後的黃岡密卷更是以經典席捲全國,相信80後90後的學生基本上都見過這黃岡特產。但不得不說,榮耀了近30年,我們開始走下“神壇”,也要說的是,我們本來就不是神話,只是那個歷史時期探索出的一種教育方式,當然,我們也早就開始走向改革,轉變以往的應試教育方式。況且有一個真理,沒有永遠的第一。歷史也是進步,發展的。所謂風水輪流轉罷了。

網友二:

我就是黃岡人,或許是我本人和周圍的人都不聰明的原因,所以我從不認同湖北人聰明的說法。

黃岡是典型的經濟落後地區,寒門子弟如果不靠刻苦讀書跳出農門,基本就是很少有其它出路。這個給了當地學子用心讀書的動力,自然也給黃岡中學之類提供了優質的生源,這是原因之一;另一個原因是應試教育的套路深,學校、老師基本全都深諳此道。考什麼教什麼,不考的一律砍掉。我們讀小學、中學那會兒,什麼音樂、美術、體育之類的基本沒怎麼上過,週末、暑假補習班之類的基本是常規做法。

高考擴招之後,黃岡中學基本也慢慢轉變了側重點。但這種成功的應試教育模式已經被複制推廣,典型的例子就是同處大別山區的安徽六安毛坦廠中學。

網友三:

我是河南鄧州市的,對湖北的黃岡中學本人記憶深刻!上世紀八十年代,黃岡的高考複習資料對河南影響很大,很多縣市(包括鄧州市)派專人長駐黃岡高價套購。黃岡中學有一群優秀教師,能準確分析、把握國家各課每年命題方向,甚至能猜中國家當年相當一部分高考命題。應該講黃岡中學因一支優秀的教師隊伍而出名。雖然有很多不足,如和國家試卷一樣的政治命題,國家試卷答案十個要點,黃岡命題只有六至七個要點,儘管如此,能猜中國家命題已十分難能可貴了!

網友四:

本人是黃岡中學畢業的學渣,黃岡中學從來週日不上課,學生自願上自習課,但是每個學生都來上早自習。音樂,美術課都有,早上六點20開始晨讀,7點結束。8點開始第一節課,其餘和普通高中一樣。學生大部分都是縣城中學裡數一數二考上來的。黃州城內學生生源就差一些。就是一所普通的國家示範重點中學,傳神了而已。比湖北的華師附中差一截。

網友五:

我是正宗的黃岡人,我來給大家說說黃岡中學走下神探的原因吧,黃岡市面積很大管轄的縣城也很多有黃州,團風,浠水,羅田,英山,麻城,武穴,黃梅,紅安每個縣城,都有幾個中學,每個中學初中都有8個班或以上,只多不少,黃岡用的是一種彙集全市精英模式,把每個縣城中學的精英學生都招到黃岡去讀書,你想想把每個縣城的精英全招過去啦,他能不牛逼嗎?再加上89十年代又窮,人們的思想單純一些,沒有說到處跑,後面時代在進步武漢把我們黃岡中學的模式學走啦,越來越多的地方把我們市的模式學走啦,後面加上武漢附中挖開出優越的條件挖黃岡中學的老師跳槽過去啦,這樣沒過幾年黃岡教育的神話破滅啦。尤其是武漢第一附中,現在最牛逼。

網友六:

這種現象不僅有黃岡中學,在衡水中學毛坦廠中學也一樣。對於這種現象我個人認為這是地區教育資源及教育理念決定的。北京上海的基礎教育以能力教育為主但前者以應試教育為主,應試教育的結果當然以分數論成敗了。

另一方面北京上海也並不是沒有優勢的中學,他們的師資力量及教育水準也不比前者差。只不過由於網絡媒體的關注度不同才導致的關注度不同罷了。


英文主播皮卡丘

經常見有關黃岡中學話題,什麼走下神壇,風光不再等等,今天題主話較順耳,我就用兒子網名答一下。我是1977年恢復高考考入武漢的華中師範學院(今稱大學),1982年1幾分配至黃高(黃岡中學),2014年退休,給兒子帶孩子,今天週六兒孫三口出遊,老伴到劇社唱京劇,我閒下來慢慢說。黃高出名是多種原因促成的,黃岡自古尊師重教,經濟發展居後,讀書是草根改變命運的唯一途徑。黃高百年曆史頗受領導和群眾看重,師資優秀,當年我們本科畢業被選到黃高,黃高即調走先前選到黃高的十多名教師(他們是1977年考入大學的專科生,比我們先畢業一年,是擇優選入黃高的),每學年末教師大會,安排下學年工作,未安排者即為淘汰,另行安排工作。此等師資,又拼命工作,教學效果不好也難。當年我們不僅白天坐班,晚上也在辦公室備課批改作業,而且黃高集體作戰,協作精神強,不僅備課組集體備課互相聽課,有需要全教研組協作,兄弟年級出力幫忙,我們高三備考需編初中文學常識,初中老師即全員動手提煉初中知識要點。我做備課組長多年,外地同仁來取經,參加我們集體備課感受我們知無不言,討論激烈誠肯的氣氛,直言這一點學不了,自己主要靠單兵作戰,集體備課有形無實。黃高每年老高三初三送走畢業生即與新高三初三老師集體備課,交接經驗教訓,我們集全校科任老師(有時別科目老師也找上門出主意)之力備戰高考,策略把握知能訓練當然少走彎路。當時學校領導一門心思抓教學,全校職工一門心思服務教學,服務畢業年級,舉全校之力備戰高考,連高考獎金也是全校職工分享,高三年級一百元,其餘教職工50元(具體數字記不清了,是這個意思)。校領導也隨時吸收教職工意見,決策往往更科學。比如,當年學科奧賽初啟,兄弟學校往住不重視,黃高認識到這是一條新出路,傾力大抓,取得不少成果。黃高當年生源好,學生成績好且勤奮。這裡糾正許多外行的一個說法,黃高集中了全地區各縣初中畢業生的尖子,所以考得好。其他地區重點高中哪一所學校不是如此?湖北的荊州中學、孝感高中……哪個不是地區擇優?我們是跟他們比較而出名的,不是與縣一中比的。而且當年荊州中學、孝高、華師一的規模比我們大幾倍,黃高當年校區面積105畝(後來地區領導逼著我們買了破產的造紙廠土地才擴為150畝),高中每年級6個班300名畢業生。(這也造成我們感到畢業生絕對數小,與兄弟校〔地區高中〕比錄取人數吃虧,後任領導決策擴大規模,擴充生源,成了“走下神壇〈?〉”的一項原因)。我還想糾正一些外行想當然杜撰黃高“地獄式”教學抹黑黃高的伎倆。黃岡一直堅持全面開課,注重素質教育,“從最後一名學生抓起”的教育思想,否則,湖北日報也不會以“普通教育的一面旗幟”為題鄭重介紹黃高經驗,須知這是黨報正式通訊,不是今日新媒體邪門歪道搞炒作。舉個例子,今日湖北省電視臺當紅主播魏凌潔當年就是黃高選聘的文藝課老師,只不過魏是“鳳凰自選梧桐棲”,奔高枝去了省電視臺,但足以證明黃高對非高考科目的重視。黃高的體育課音樂課一直到高考停課複習階段才停止上課。黃高的課外活動與正課一樣排課表的。美育節、科技節、足球俱樂部、籃球隊排球隊乒乓球隊樂隊,是落實到每個班每個年級的。黃高一直是教育局重視素質教育全面培養學生的典型,與後之衡水毛坦並不一樣(這兩所學校成績巨大,自成一體,我無半點黑之之意)。黑黃高之人,藉口來自本校一學生(網名“西門吹雪”)在網上感嘆當年黃高求學之艱苦(即便重視素質教育全面發展之黃高,學習生活也是艱苦的,何況黃岡乃革命老區貧困山區)的一篇回憶散文,該生也是自我感受的記實,並不是與其他學校對比,認為黃高比別的學校更苦。黑人者自有用心,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再說一下黃高複習資料。黃高人遲不覺悟複習資料的經濟價值,久未對其進行商業開發。當年高考有名氣,外地同仁求資料,我們是蒐羅歷次訓練考試多餘的油印頁子傾囊予之,哪想到它也值錢,到後來有複印機出,則拿自己教學用試卷複印予之,甚而至於包括自己備課批註心得總結學生錯誤記錄,甚而至於碰上熟人自掏複印費,甚而至於再親之人招待飯飲。直至後來,武漢市民李氏,編印《黃岡密卷》影響甚廣,商業價值真真不菲,但與黃高人豈有半毛錢關係?再後來,學校擔心此類非正宗教輔質量不高影響學校名譽,遂與某出版社合作編印《黃岡中學作業本》(幾任領導手下的合作者及書名有所不同)。再後來對老師私人出書不作禁止,老師自行組織編印了諸如《金牌黃岡》《點擊名師》《名師點擊》《黃岡兵法》等等教輔資料,聊解無米之炊,兼助師生高考徵戰一臂之力,且各赴外省外縣講一講高考備考心得,也是有的。但須保證影響正常教學,否則,你也是出去講了回來講不了,校長可不是吃素的是不?

再說說“上神壇下神壇”之類的。黃高人拼搏高考,是自發的自然的。學生(包括家長)要出路,老師(包括領導職員前勤勤)要盡心盡力,要完成任務。有點成績是自然的,並非象如今各行業的大v或大鱷,有什麼策劃有什麼炒作。時勢造英雄也!從來就沒有去築一座神壇再爬上去正襟危作裝神弄鬼。工作中有一點心得,憶得的一些步驟,總結的種種教訓,一遇同仁,和盤托出。地處窮鄉,條件有限,兢兢業業而已。兄弟學校,藏龍臥虎,大城市學校,經濟發達地區,師資生源本就優秀,不發則已,一發而不可收,取得更大成績本屬自然。並非就是黃高沒落,“三十年河東,四十年河西”,自然循環,何必黑我?窮鄉僻壤,老師也是人,到深圳到北京求發展,一來就人家求賢之懇切之情,二來釋家人覓食之深急之需,也合人之常情,師資支援了兄弟學校發展之需要,自身受到一點影響,也不難理解。黃高後起之秀迅速成長,擔綱承梁,再度復興,亦可期待。

上隨口之言,回題主之問,兼復另人“走下神壇”之詰,不為題外話吧。老眼昏花,兼之輸入法之難駕馭,整個午睡犧牲了也。就不作校正了,誤筆處或輸入法強錯之處,敬請諒解,噴子口中留情,別太惡毒,拜託了。


炫煅

我是河南鄧州市的,對湖北的黃岡中學本人記憶深刻!上世紀八十年代,黃岡的高考複習資料對河南影響很大,很多縣市(包括鄧州市)派專人長駐黃岡高價套購。黃岡中學有一群優秀教師,能準確分析、把握國家各課每年命題方向,甚至能猜中國家當年相當一部分高考命題。應該講黃岡中學因一支優秀的教師隊伍而出名。雖然有很多不足,如和國家試卷一樣的政治命題,國家試卷答案十個要點,黃岡命題只有六至七個要點,儘管如此,能猜中國家命題已十分難能可貴了!


同在陽光下83062109

黃岡中學的出名是藉助當年的理科各種競賽獲獎。能獲得這麼多獎勵,除了老師優秀,還與當時的中考招生制度有關,一個近百萬人口的縣,每年錄取黃高的就二十名,這是何等優秀的生源。黃岡中學的沒落,除了和自身的轉型有關,主要也是因為現在的中考招生制度。先說說它的轉型,所謂的素質教育理念害了它,要是埋頭搞應試,有河北衡水什麼事?生源好,師資強,然後良性循環,全國招生,,,,,。當年可能覺得所謂的素質教育很時髦,搞成現在這個樣子。 黃岡中學走下坡路,最關鍵的還是生源。一所學校沒有好的生源,都是瞎忙。九十年代的時候,所有尖子生都像過濾網一樣,一個不剩的招到黃高,現在,每個縣為了自身的升學率,提前截留了優秀的學生,留給黃岡中學的是二等生源,看你黃岡中學老師能怎麼牛。還有一個原因我覺得和考試分數設置有關。黃岡中學是靠理科取勝,九十年代,中考數學120,理化100,分數權重明顯高於文科,能把理科非常優秀的學生選上來,現在理科分數權重的降低,也直接導致黃岡中學優勢科目難以為繼。一家之言,黃岡中學領導可以考慮一下,應試教育並不可恥,它流行了千年,現在仍然風靡全國,我們一個老區,去和北京上海拼什麼素質教育,素質教育都是城裡的專家因為自己的孩子懶,不願意學,搞的花招,我們上當了,開個玩笑。咱們發揮自己的特長,咱們的特長是老師肯吃苦,學生肯吃苦,


小池塘大家

我從黃高出來的。

湖北黃岡中學曾被譽為高中教育“神話”,高升學率、高獲獎率給這座位於鄂東大別山區的城市帶來榮耀。

1980年,黃岡中學再次拿到全省第一,“黃岡神話”的稱號不脛而走。

上世紀90年代,黃岡中學老校區150畝的校園成為熱門旅遊景點,無數人前來取經。

黃岡中學的名氣在30十年前開始響徹全國,而後的黃岡密卷更是以經典席捲全國,相信80後90後的學生基本上都見過這黃岡特產。


但不得不說,榮耀了近30年,我們開始走下“神壇”,也要說的是,我們本來就不是神話,只是那個歷史時期探索出的一種教育方式,當然,我們也早就開始走向改革,轉變以往的應試教育方式。


況且有一個真理,沒有永遠的第一。歷史也是進步,發展的。所謂風水輪流轉罷了


每天讀宋詞

最近,今日頭條關於黃岡中學的話題突然多了起來。既然大家有興趣,那我就簡單地談談自己的看法,算是一家之言。

首先自我介紹一下,本人出生於湖北黃梅縣(黃岡市最東部的縣),畢業於黃梅五中,目前在杭州工作,職業是內部審計師。我20歲之前都在黃梅生活,老家人習慣把黃岡中學稱為“黃高”,下面就用“黃高”作為黃岡中學的簡稱。

在談“湖北的黃岡中學為什麼比北京上海的還出名”這個話題之前,我們先要搞清楚一個事實:出名並不代表就是最好的。舉個不恰當的例子,鳳姐在中國是很出名的,但不能說鳳姐比那些為國家或社會做出成就而默默無聞的女人要優秀。

先舉幾個黃高在學習方面的突出成就:

1.高考一直保持98%以上的升學率和75%左右的重點大學錄取率;

2.60餘次奪得省、市文理科狀元,先後有700多名學生保送至北大、清華等著名大學深造;

3.參加各類中學生學科競賽,有3000多人次獲國家級獎勵;

4.先後有15名學生在國際數、理、化奧林匹克競賽中獲得18枚獎牌;

不可否認,黃高辦校歷史悠久、成就突出。但是,放眼全國,歷史悠久、成就突出的高中多的是,為什麼單獨黃高比較出名呢?

我認為主要有以下三點原因:

1.與黃高的地理位置有關,黃高地處湖北黃岡市,一個經濟相對落後、教育資源貧瘠的地方,教出了這麼多上北大、清華的,這本身就是傳奇;

2.與拿國際奧賽獎牌有關,在國際數、理、化奧林匹克競賽中拿這麼多獎牌,足以讓黃高享譽全國走向世界;

3.與出版高考學習資料有關,高考是中國最有影響力的考試,用過黃高高考資料的中學生是黃高最好的品牌代言人。

那麼,黃高真有這麼神嗎?

以我親身的經歷來回答,是的,確實很神。

我在黃梅五中上學時,用過的複習資料很多,有黃高的、北京海淀中學的、陝西師大……但印象最深的是黃高的。

我記得有一本語文複習資料,好像叫“文言文七十二段”,姑且這麼叫吧,就是普通16開紙印的,連封面都沒有,內容是72篇古文和配套習題,黃高出的。當時的語文老師以此為資料,在課堂上給我們講了一遍。我2000年參加高考時,語文試卷裡古文試題,題幹居然與黃高資料裡的一模一樣,只是考題不一樣。

至於當年高考其他科目,比如說數學、歷史等,多少都與黃高編的複習資料裡有幾道原題,真是不服都不行。

那麼,黃高的傳奇是怎麼做到的呢?

我沒有在黃高學習過,也不是搞教育研究的,僅以當地人的經歷或感受來簡單談談。

1.生源方面,黃高是省市重點高中,只收考分高的初中畢業生。以黃梅縣為例,如果說黃梅一中是黃梅縣高中的“一品堂”,那黃高就是一品中的極品,個個是厲害的角兒。

2.師資力量,在教學的同時,對高考的考點研究的非常透徹,把應試教育發揮到極致。

3.學習理念,以考大學、上名牌為唯一目標,分重點班重點學生,只要不死人,就要往死裡學,搞魔鬼式的訓練,搞題海戰術。三年下來,做過的習題、試卷,可以拉幾板車。

黃高還能延續傳期嗎?

以我看,隨著生源的減少,師資力量的下降,素質教育的興起,黃高的傳奇很難再續寫,這確實是讓人難過。


大眼小蛙

本人是黃岡中學畢業的學渣,黃岡中學從來週日不上課,學生自願上自習課,但是每個學生都來上早自習。音樂,美術課都有,早上六點20開始晨讀,7點結束。8點開始第一節課,其餘和普通高中一樣。學生大部分都是縣城中學裡數一數二考上來的。黃州城內學生生源就差一些。就是一所普通的國家示範重點中學,傳神了而已。比湖北的華師附中差一截


肥仔75666450

呵呵我是正宗的黃岡人,我來給大家說說黃岡中學走下神探的原因吧,黃岡市面積很大管轄的縣城也很多有黃州,團風,浠水,羅田,英山,麻城,武穴,黃梅,紅安每個縣城,都有幾個中學,每個中學初中都有8個班或以上,只多不少,黃岡用的是一種彙集全市精英模式,把每個縣城中學的精英學生都招到黃岡去讀書,你想想把每個縣城的精英全招過去啦,他能不牛逼嗎?再加上89十年代又窮,人們的思想單純一些,沒有說到處跑,後面時代在進步武漢把我們黃岡中學的模式學走啦,越來越多的地方把我們市的模式學走啦,後面加上武漢附中挖開出優越的條件挖黃岡中學的老師跳槽過去啦,這樣沒過幾年黃岡教育的神話破滅啦。,尤其是武漢第一附中,現在最牛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