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检专报」高弘图:敢碰“雷区”的监察御史

「胶检专报」高弘图:敢碰“雷区”的监察御史

图为位于山东省胶州市大沽河博物馆内的高弘图雕像

「胶检专报」高弘图:敢碰“雷区”的监察御史

高弘图

(1583年-1645年)

字子狱、研文,号硁斋,山东胶州人,明末大臣,民族英雄。先后任中书舍人、陕西监察御史、左佥都御史、左都御史、工部右侍郎、户部尚书、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土、吏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等职。

「胶检专报」高弘图:敢碰“雷区”的监察御史

「胶检专报」高弘图:敢碰“雷区”的监察御史

高弘图27岁考中进士后,授官中书舍人。因为他办事兢兢业业,不久便被任命为御史。明末的御史,掌握监督大权,是朝臣争相拉拢的对象。高弘图一上任便立誓要远离泥淖,绝不结党营私。

天启元年(公元1621年),高弘图受命巡按陕西。入陕后,他细心访查,逮捕煽动一些人作乱的奸人,并揪出他们在官府的内应。当地藩王府的太监张清,倚仗权势庇护,横行乡里,无法无天,百姓有苦难言。高弘图查明实情后,不顾藩王说情,将张清收捕下狱,并上疏坚持将其正法,以儆效尤。

「胶检专报」高弘图:敢碰“雷区”的监察御史

(高弘图草书扇面作品)

藩王和太监,是明代臣子不敢触碰的“雷区”。高弘图官微言轻,却不畏权势,惩治不法,令当地豪强畏惧敛迹。此后,他又大刀阔斧地改革吏治,迅速扭转了当地糜烂的政治风气,赢得百姓的交口称赞。一时间,陕西之地“吏治澄清,风裁肃然”。

崇祯五年,高弘图擢升为工部侍郎。当时太监张彝宪备受宠幸,奉旨督查六部事务。他听说高弘图忠直刚介,想和他攀交情、结党援。张彝宪到工部后,高弘图只是与他叙主客礼,并不趋炎附势。后张彝宪召集侍郎议事,高弘图称疾不赴,7次上疏乞休,终因忤旨,被削籍归里。

高弘图归乡后,倾心学术研究,先后完成了《易经著解》《史记论事》《纲目别见》《论史》《高弘图杂著》《高弘图尺牍》《血衣记》等著作。

山东省胶州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王廷祥说——

「胶检专报」高弘图:敢碰“雷区”的监察御史

高弘图与奸臣同朝,能做到不激不随,持守正直。他斥东林、劾阉党、忤帝王,对事不对人,虽仕途跌宕,罢黜再三,却初心依旧。在明末清军攻打胶州时,他已是被罢官归乡之人,却挺身而出保家守土。他用行动和抉择昭示了骨鲠之臣的品性和操守。

近年来,胶州市检察院坚持文化育检,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精髓,致力于检察廉政文化建设,通过建设廉政警示教育基地和廉政文化长廊,常态化开展廉政警示教育活动,积极打造“廉洁胶检”品牌。通过采取到现场接受教育、汇编廉政“口袋书”“镜鉴”手册、与干警家属签订“爱检助廉”协议书等形式,将传统文化中的“正能量”与检察职业道德和司法办案结合起来,教育和引导干警树立正确的廉政观、司法观,激发干警钻研业务、迎难而上的工作热情,着力打造一支忠诚为民、公正廉洁的检察队伍。

文:丰建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