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暖心约定|清华给落选者发出一封这样的信……

最暖心约定|清华给落选者发出一封这样的信……

6月13日上午,清华大学公布2018年领军人才选拔、自主招生、自强计划、浙江“三位一体”、上海“领军计划”的初试结果。自招复试将于6月16日至17日在清华大学校内举行,包括综合面试、专业测试和体测。对落选者,还发出一份千字“暖心约定信”,鼓励考生追梦不辍。的确,无论自主选拔,还是高考,一场考试,怎能轻易否定一个人过往的努力、别处的闪光点、士别三日的蜕变?这不过是成长对你的考验,就看你的追求有多执着有多彻底!梦想,且守且行,终会成真。

最暖心约定|清华给落选者发出一封这样的信……

曾以为那场考试

就是人生的全部

一锤定音 舍此无他

可等到告别那段岁月才发现

不过历经了人生马拉松的第一站点

这封信 给失落的考生

也给追梦途中暂时“求而不得”的你

最暖心约定|清华给落选者发出一封这样的信……

《梦想还有 来日方长》

亲爱的同学:

你好!刚刚参加完清华大学2018年自主选拔的你,此刻在想什么呢?是在惴惴不安地等待结果,还是自信满满地开始准备接下来的复试?是依旧停留在高考的紧张情绪里,还是已经放松心情适当享受高考后短暂的闲暇?

我们非常欣赏你对清华大学的热情与向往,拳拳盛意,感莫可言。

最暖心约定|清华给落选者发出一封这样的信……

何其幸运,我们得以在茫茫人海中,与优秀的你相遇。

是你让我们看到了年轻一代在艺术、体育、学科竞赛等各类舞台上耕耘青春,看到了青年学生身上的无限可能,看到了披荆斩棘、无所畏惧的青年精神。

对于你来说,参加清华大学自主选拔的这段经历也许为你的人生带来了经验与成长;对于清华来说,这也是我们无比珍视的财富与宝藏。

最暖心约定|清华给落选者发出一封这样的信……

但我们还是不得不遗憾地告诉你,在本次自主选拔中,我们未能给你理想的结果。

在来自全国各地的万千优秀学生中做出选择,并不是一件简单轻松的事情。相反,抉择过程十分艰难痛苦。因为我们清楚地知道,需要换位思考,需要无比谨慎,需要为每位考生闪着光的人生负责任。

而最终做出的决定,永远是带着遗憾与痛心的。正是这份遗憾与痛心,激励着清华不断完善招生选才体系。是你的出现,让我们能更好地去反思与衡量“优秀”的意义。

最暖心约定|清华给落选者发出一封这样的信……

相对于一个单纯的结果,我们更想让你了解:

自主选拔只是通往清华的道路之一,与清华结缘永远都不会太晚。

你身上的闪光之处我们都看在眼里,这使我们相信,你在此前的每一天都付出了异于常人的努力,拥有了引人注目的积累与收获。

自主选拔的遗憾只是宣布你我暂别,并不代表你我无缘。只要你执着追梦,清华园的大门永远为你敞开。

最暖心约定|清华给落选者发出一封这样的信……

人生的路口有很多,无论自主选拔,还是高考,都只是其中一个。

在我们备战高考时,我们也曾以为高考就是人生最重要的分岔路,它会决定一生;但当真正告别那段岁月后,我们发现,其实它只是人生的一个短暂阶段,它永远不能定义我是谁

”“我能成为谁”“我的人生会不会有价值”……

最暖心约定|清华给落选者发出一封这样的信……

未来的选择还有很多。曾经无悔地奋斗过,没有因为成就而冲昏头脑,没有因为挫败而一蹶不振,这就是这段岁月给我们最好的礼物

我们不愿刻意历历细数一路走过的艰难与荣光,因为梦想还有来日方长。

最暖心约定|清华给落选者发出一封这样的信……

清华传承的品质是自强不息,不要因为一次挫败,就给了自己不去优秀的理由。我们期待你整装待发,再次奔赴心中的芳华。

我们真诚地希望,这份结果对你能有所助益。希望它为你增加的是勇气,而非自我怀疑,希望它为你带来的是收获,而非忧愁焦虑。

最暖心约定|清华给落选者发出一封这样的信……

请你相信,我们珍视你的每一份努力、每一分热爱。你的道路漫长,充满奇迹,充满发现,充满奇妙的花火,与源源不断的惊喜。

亲爱的同学,去相信,去仰视,向着梦想的方向。祝愿你收获最满意的高考结果,我们期待着,当桃李芬芳,紫荆吐艳,与你在清华园的再次相遇。

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

2018年6月13日

插图/英国插画家Grace Helmer

他们的存在

就是为了告诉你:

人生的高度与深度

从不取决于一次考试

置“绝境”而后生

因而生命格外深刻

那些考试失意者教会的道理

最暖心约定|清华给落选者发出一封这样的信……

1929年,清华大学外语系招生时爆出一条新闻,一位数学只考了15分、本应被退回的考生却被录取,这个人就是钱锺书。

他的国文特优,英文满分,才华之优轰动清华。总分在清华大学正式录取的174名男生中,位列第57名。主管老师欲退不忍,欲取不敢,便报告了校长罗家伦。罗校长亲阅试卷后立即定夺:此为奇才,破格录取。

最暖心约定|清华给落选者发出一封这样的信……

1977年,余华参加了恢复高考制度后的第一次高考,“高考那一天,学校的大门口挂上了横幅,上面写着‘一颗红心,两种准备’。两种准备就是录取和落榜,一颗红心就是说在祖国的任何岗位上都能做出成绩。我们那时候确实都是一颗红心、一种准备,就是被录取,可是后来才发现,我们都落榜了。”

后来,余华在卫生学校读了一年,被分配到小镇上的卫生院,当了一名牙医。

空闲时,他呆呆望着窗外的大街,突然不知前途在何处。可也就在那一刻,他决定改变自己的命运——写小说,《活着》《许三观卖血记》以及后来的《兄弟》得以问世。

最暖心约定|清华给落选者发出一封这样的信……

1978年俞敏洪参加高考,英语只考了33分。第二年总分过了录取分数线,英语55分,再度落榜。

1980年,他三度赴考场,仅仅用了40分钟就交了英语卷子。最终,以英语95分、总分387分的成绩被北京大学录取(当年北大录取分数线为380分)。

最暖心约定|清华给落选者发出一封这样的信……

1981年高考,平常被语文老师誉为“很有前途”的迟子建作文“跑题”,仅得了5分。没想到,这反倒成就了她。

“我高考不理想,只考上了大兴安岭的一所专科学校,学中文。因为课业不紧,我有充足的时间阅读从图书馆借来的中外名著,使我眼界大开。”

迟子建感恩于“还没怎么感受到挫败,处女作就已在《北方文学》上发表”。第一份稿费,她可以给父亲买瓶他喜欢的“竹叶青”酒了。

最暖心约定|清华给落选者发出一封这样的信……

执导电影《卧虎藏龙》、拿奥斯卡最佳导演奖的李安,生长在书香之家,却不是“优秀”学生。父亲希望他读博士、当学者,请名师帮他补习功课,但成绩就是不见起色。两次考大学,他都名落孙山。

后来考上艺专影剧科,学芭蕾、写小说、练声乐、画素描,李安的才华在艺术世界渐放光芒。那时,他才感到“灵魂第一次获得解放”,也才发现“原来人生可以不是千篇一律的读书与升学”。

图/视觉中国、网络

最暖心约定|清华给落选者发出一封这样的信……

有些人生来正是为了

重新定义“优秀”与人生

愿你 就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