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找「打」:创新者的冰火两重天

贝壳找「打」:创新者的冰火两重天

文 财经无忌

贝壳找房正在成为地方城市中介拥护的对象。

只用不到十天的时间考虑,万相辉就决定换掉自己的几家房产中介的门头,通过加盟德佑的形式登陆贝壳找房。

在河南开封,他是最早一批这么干的。在同一天,开封市有9家房地产经纪公司、20家门店与德佑签约,同时,意向加盟门店突破50家,年底预计将达百家。

同在河南的王东方比万相辉早一个月入驻贝壳,王东方在的许昌市,已经有8个中小经纪公司共21家门店通过加盟德佑,入驻贝壳平台。而郑州市的数字,是200多家。

这还不是全部。早些时候贝壳在徐州、郑州、长春、成都四个城市做了「内测」,公开资料显示徐州已签约的经纪品牌达18家,涉及162家门店、逾1000名经纪人,包括当地最大经纪品牌「第一房屋」。在长春,当地最大的经纪公司铭家,在贝壳的帮助下门店数量由100家扩展到170家。在成都,入驻贝壳找房平台的品牌则突破了2000家。

短短几月,贝壳已经成功进驻全国42个城市。

贝壳找「打」:创新者的冰火两重天

1.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贝壳为何遭遇不同待遇

二手房中介市场已经好久没有这么「热闹」了。上一次引起全行业议论的主角也是这个陕西人左晖。那是在六年前,链家在行业内祭出「真房源」旗号,并且花大力气编制「楼盘字典」,一度成为了行业「另类」。

而在几个月前,链家宣布贝壳找房上线,定位「技术驱动的品质居住服务平台」。和此前链家在中介行业塑造的直营模式不一样,这一次,贝壳找房寄托了他更大的雄心——他希望彻底地改造居住服务行业。

抗力来得比想象的更早和更猛。

此前还在为端口费用闹得不可开交的58集团、我爱我家和麦田房产,因为贝壳找房的上线,居然「冰释前嫌」,调转枪头一致抵制贝壳找房。就在一周前,58甚至还掏出10.68亿元入股了我爱我家,实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这是一个奇怪的现象。一方面,贝壳找房推出后,一些中小中介公司纷纷入驻,特别是在二三线,甚至三四线城市,当地的本土中介公司的大佬,也都不惜改换名头,进驻贝壳找房。而另一方面,那些全国连锁的中介公司,比如我爱我家、21世纪不动产等,都抱团抵制贝壳,有的还公开叫板,质疑贝壳的模式。

这样的场景会让人回想起当年链家要做「真房源」时遭遇的指责——没有人会公开承认自己的房源存在问题,而事实上在当时,很大一部分的中介公司靠着虚假房源消息来获取顾客,直到现在这种低级的伎俩依然存在。

不过就像当年京东通过自营方式打出的「正品」旗号,吸引了很大一部分在淘宝上遭遇假货困扰的网购爱好者,以致于最后淘宝推出「淘宝商城」(后来改名天猫),以品牌旗舰店的形式保证所售商品的品质和服务。

同样在二手房中介行业,我爱我家也发力「100%真房源」,58集团还成立了一支50亿元的房地产行业基金,用来推进行业真房源系统构建和信息治理,并联合其他企业共同推进MLS(房源信息共享数据库)平台的建设。

显然,当年的「异见」现在已经成为了全行业的共识。

2、贝壳到底是在干什么?

改造行业的雄心

贝壳找房到底为何会遭遇「两重天」的待遇?这还要从它的模式说。

按照贝壳找房CEO彭永东的说法是,贝壳在做的,是建立全行业基础设施,在真房源与合作共赢这两个理念驱动下,将构建经纪行业的「新大陆」。「我们是在跟旧的理念与思维模式做竞争,而不是跟具体的谁。」

如果说当年「真房源」的提出,是左晖针对买房人的痛点进行的模式创新,那么,贝壳找房则是针对整个二手房行业的痛点进行的改造。

二手房行业核心由买房人、中介机构、经纪人三者组成,同参与的还有金融机构、流量平台等一些角色。

而事实上,目前整个存量房地产市场中,很多环节的效率并不高,有的甚至还处在「刀耕火种」的原始状态。一些夫妻老婆店,甚至只要一张桌子,一部电话,一台电脑就敢开门做生意了。

左晖试图从行业顶层逻辑到具体实操规则上,全面改造二手房行业——而对效率的提升和合作多方的共赢是贝壳找房考虑最多的。

按照左晖的设想,贝壳找房成立后,他们将开放平台,并且让利,共享链家多年积累的真实房源信息库「楼盘字典」,输出链家原有的优势,给同行赋能,做好平台管控,与其他中小中介达成一种更深层次的联盟,在成就同业事业过程中成就更大的事业。

其他中介品牌入驻贝壳找房后,需要接入经纪人合作网络ACN(Agent Cooperate Network)。由此,经纪人可以在房源录入、带看、成交等各个环节取得回报,分享收益。

贝壳找「打」:创新者的冰火两重天

同时,贝壳找房还共享自己的底层数据——楼盘字典,入驻平台的中介品牌也要发布自己的真实房源,「贝壳找房要通过合作提升整个行业的效率。」彭永东说。

3、谁在害怕贝壳?

没有人是纯粹进步的或纯粹保守的

房源单一、管理落后、人才缺失……这些目前正是行业内中小中介普遍存在的问题。贝壳找房的横空出世,对于他们来说简直是暗室逢灯。

「(成交)最快一单也就差不多两天时间吧。」入驻贝壳找房后,许昌德佑店东信亚非马上尝到了甜头,而这样的速度是在他近十年的从业经历里始料未及的。

快速成交并不是靠运气。「平台上的房子,从房源位置、图片、结构到价格一目了然,还可以VR看房。」而在此前,信亚非的房源主要是通过线下门店来客,或者是在朋友圈及互联网信息平台上随意发布,无法保证效果,这无疑增加了经纪人的工作量。「现在客户在线就能看的清清楚楚,时间成本大大缩减。」看房环节的提速,使交易效率得到了成倍增长。

而另一方面,贝壳找房的经纪人合作网络ACN,也帮助经纪人提升了成交效率。

「像开封这样的小城市,资源最大化利用将极大促成店与店之间的合作,随着ACN的接入,这种合作会变得越来越多,越来越紧密,更多经纪人协同卖房的图景是可期的。」从事房地产经纪行业6年多,在开封开出了好几家门店的王鹏说。

此前王鹏需要经纪人、销售经理、店长、区域经理等各种角色一肩挑,现在他连人员招聘、系统培训、售后服务,以及权证服务等工作都在入驻贝壳后得到了解决。

这看起来应该是一件有益于全行业的事情,不过正因为直营的链家存在,让一些全国连锁的品牌中介公司产生了抵触。

担心并不是没有道理。对于我爱我家、21世纪不动产、麦田等中介公司来说,多年的行业惯性思维,让他们把房源看就像命一样重要,而入驻贝壳就有需要共享真房源的门槛。同时和链家多年的竞争,让他们对这个强悍的竞争对手「避让三分」。

「我们跟同行确实有竞争关系,有人说我们是裁判员、也是运动员,但我倒是没这么想。我们在做个球场,希望在这里踢球的人越来越多,规矩越来越好。」在6月28日举行的中国房地产经纪年会上,左晖向一起出席的同行说到。

贝壳找「打」:创新者的冰火两重天

演讲后,左晖被参会人员围着合影

在左晖看来,同行间怎么从对抗状态转为合作,如何共同把行业做大,才是要重点思考的问题。「所谓竞争就是同向为竞,相向为争,我们应该是赛跑,而不是拳击。」

凯文·阿斯顿在《被误读的创新》一书中写道:创造新事物也许会使我们丧失性命,但如果不去创造,我们肯定会丧命。正因为这一点,我们才是一对矛盾的生物:我们需要但又害怕改变。

没有人是纯粹进步的或纯粹保守的。

那些害怕左晖的人或许可以想一想,至少他已经把「楼盘字典」、自己的房源都拿出来——那也是链家的命。

(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