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規劃建設要大膽「留白」

伴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我國城市建設的速度越來越快。一段時間以來,和國際接軌成為城市建設的追求,盲目追求“高層化”“抓眼球”,讓城市逐漸失去了文化和地域特徵。與此同時,城市建設越來越密集,城市之間的空隙越來越小,不僅影響了生活的空間,還容易導致環境汙染的出現。目前密集的城市佈局,高強度的汙染物集中排放,很難在環境中自然淨化,讓人們的生活質量大打折扣。

城市規劃建設要大膽“留白”

因此,立足當前,著眼長遠,城市規劃建設,要注重規劃制定的前瞻性,要加強對影響城市發展前沿問題的預研預判,在規劃上注重“留白”。“留白”原指中國山水繪畫中的一種手法,講究著墨疏淡,以“白”構造空靈韻味,給人以美的享受。藝術作品中“留白”手法的運用給人以極大的想象空間;城市規劃上的“留白”則給子孫後代留下發展空間。城市留白,圈出一些不能塗抹修改的地方,這些地方不會隨著城市的更新而改變,於是城市就有了自己的符號和印記。城市“留白”,以傳統的眼光看,似乎犧牲了部分商業利益,但卻會讓市民的生活質量得以提高,實質上是一種對城市發展理念的更新,算的是市民生活質量、城市品質提升的大賬。為城市“留白”不僅體現審美品位,而且關乎生態環境,是城市可持續發展之道。

“留白”是一種智慧,也是一種境界。體現決策者智慧的“留白”,古今中外都有不少。江西贛州的福壽溝,建成於北宋年間,雖歷經900多年,卻仍為今天贛州居民日常排放汙水的主要通道。德國人1898年侵佔青島之後,調集了一流的城市規劃專家和建築設計師,設計形成了青島的城市規劃。在當時的殖民區,找不到一模一樣的兩棟樓,電線鋪設地下的設計,現在看來都非常先進,而且一直沿用至今。顯然,這些城市管理者的高明之處,都是領悟到了“留白”的真諦。

“留白”雖不驚天動地、轟轟烈烈,卻積極有為、惠及百年,體現著正確的價值觀、政績觀、事業觀和發展觀。城市領導者、城市規劃、城市管理者以及城市建設者們不妨經常靜下心來想想:我要為百年之後的城市與後人留下什麼。建設百年城市,“留白”當是其中之意,放大“留白”精神,即是“可持續發展”“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當融入更多的人文精神和民生情懷,行事也當更加科學、完善、有智慧。

城市規劃發展語境下的“留白”思維內核主要體現在計利長遠、格局為先、有機生長和少就是多。為城市“留白”,說到底體現的是科學發展的理念和要求,城市管理者既要有這樣的眼光又要有這樣的堅守。

首先,著眼長遠。要優化城市空間佈局,多為未來留下發展空間,不能按短期利益來規劃城市,而要做到城市規模同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相適應,不能不顧條件、不惜代價過度開發土地,盲目擴張。

其次,立足當前。在城市發展中要體現以人為核心的理念和內涵,要多思考能為城市留下什麼、給人們帶來什麼,充分尊重群眾審美。切忌憑一己好惡和個人審美輕易決策,留下敗筆。要堅持從群眾利益出發規劃城市開發建設,優先考慮教育醫療、文化體育、養老休閒等公共需要,決不能受利益驅動搞高強度、高密度開發建設,影響城市宜居度和群眾生活。

第三,積極作為。城市管理者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懷和擔當,敢於追求“潛績”,善於為城市發展“留白”。只有這樣,才能以更廣闊的城市發展空間造福子孫後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