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酒問深河,何處有香丘?

把酒問深河,何處有香丘?

把酒問深河,何處有香丘?

庭前微雨,庭院芳香,亭臺高閣瓊樓玉宇。美人回望,傾了時間,醉了眼瞼。倩影留下的,是羊腸小徑兩旁依偎的陣陣馨香。

談到“香”,你會想到黛玉的書香和藥香,想到寶釵的冷香,想到探春的花香,想到秦氏的甜香。香氣揮灑在你身邊,擁香入夢,夢裡麗影重重,佳人才子亙古不變的安然,仿若夢裡就可以觸摸到紅樓的香。紅燭極樂宴,翠柳染雲煙。不知明鏡青絲梳妝懶,一曲紅樓馨香滿袖寬。

本書主要以“釵香”“合香”“品香”、戀香”四個主題展開,講述香文化在紅樓盛宴中的傳播,讓你感受香氣與人之間的親密共處,抓住香在社會生活中的細節,體悟香的真實存在。你踏香而來,腳步輕緩,留下淡淡馨香。

把酒問深河,何處有香丘?

縱觀歷史發展的潮流,時代風雲變幻,時局更迭迅速。有多少英雄人物、繁華盛世被淹沒在滾滾長河之中,更何況一個家族的興衰榮辱。曹雪芹的《紅樓夢》縱向來看不過是當時時代演變的縮影,但橫向看過來便是家族命運與整個文化交織的輓歌。

把酒問深河,何處有香丘?

把酒問深河,何處有香丘?

靈河岸邊,三生石畔,神瑛侍者與絳珠仙草的情緣,前世已定,今生紅樓相見。在《紅樓夢》第五回中:寶玉夢見太虛幻境,那裡鮮香濃郁,百花爭奇鬥豔,就連一盞清酒都唇齒留香。

作者重在描寫香。焚香、妝香、食香皆是本書著重寫到的。看到“寶鼎茶閒煙尚綠,幽窗棋罷指猶涼”,“炎熱的、日光傾城的午後讀到這樣的句子,真叫人心中一靜,彷彿見到瀟湘館的千竿翠竹在風中輕輕拂動”這是作者在“茶香”中提到的,那種微妙又精妙的美感,蝕骨噬心,入股入髓。一如妙齡少女,清高孤傲,分外安寧。

看得出,這千古閒茶唯有紅樓品得出,品得好,品得妙。烹茶外溢的芳香伴隨噴湧而出的陣陣水汽,好似王勃眼中那後人難以臨摹的美麗落霞。“嫩寒鎖夢因春冷,芳氣襲人是酒香”好一個海棠春睡圖,張愛玲素恨海棠無香,可曹雪芹卻把這無香幻化出有香,只一讀到就已經心醉神迷。

把酒問深河,何處有香丘?

來自香水中的紅樓愛情故事,一本紅樓唱詞道不出興衰榮辱,一曲千紅萬豔訴不盡離合悲歡。空對著山中高士晶瑩雪,終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啊!

書香也好,甜香也罷,貫穿整部《紅樓夢》的是“香”。毛澤東曾說過:“《紅樓夢》不僅要當做小說看,而且要當做歷史看。他寫的是很細緻的、很精細的社會歷史。”從歷史的全局放眼望去,透視清朝,清人善用香,也善制香。圓明園,東西十二宮,養心殿室內無處不見的香的痕跡,哪怕現今遊客參觀的紫禁城內,都會有香的殘渣的遺留。

杜鵑啼血鳥空樓,柳絮飄搖花滿城。柳絮帶來了陣陣思念的香,紅樓灑下了情趣雅緻的馨香。在二十一世紀的當代,還有何種香氣留下?還會重視香文化的傳播嗎?

現代,人們手帶名錶,刷新領跑路線,追求時尚的前沿。左手智能手機,右手平板電腦,打耳洞要的是白金耳飾,肩上斜跨LV包包,明明是平民卻裝成土豪富士的樣子,明明不是貴族卻打扮成貴族的形象。

人們崇拜,人們嚮往。可是在這盲目膜拜的背後,是物質與慾望雜陳的噁心和黑暗。你縱情著紙醉金迷的同時,也是對過去文化的褻瀆。你說你喜歡用香,無非是名貴香水、香薰,永遠無法擺脫“名貴”得字樣,又何來香的純粹?莫不是玷汙了香本該擁有的樣子?

把酒問深河,何處有香丘?

把酒問深河,何處有香丘?

貴族的修養與自身素質是日積月累磨合積澱而成的,不是一蹴而就。

就比如說《紅樓夢》中劉姥姥二進大觀園,將餐點食物“去了大半”,而黛玉寶釵湘雲等人只微微吃了一點。兩層人物形象的鮮明對比,就已經突出劉姥姥一介平民百姓同貴族小姐少爺的行為差異。那種修養與氣質是學不來的。

在古代現實生活中,不乏有像紅樓夢中的貴族、平民的存在。貴族用香,百姓不用香,貴族每天香氣繚繞,百姓吃住都是困難而無力用香。不同的階層決定了不同的素質修養。

我不想它是觸摸不到的海市蜃樓,更不想它是高處不勝寒的御宇樓閣。往事回憶不可追,今朝理應倍感珍惜香的文化對新時代的強烈影響。

我希望你讀《紅樓夢》,希望你融入香的世界。

香本來就是一種高雅的情趣,你看書就是書香,你研磨就是墨香,你繪畫你雕刻就是把香看成了一件藝術品,值得你去細細品味與賞玩。我不想五千年不曾斷裂的文明古國在如今把香文化拋之流水,把古人的香付諸東流。你留給世界的是背影一個,我想留給你的是香的萬載傳承。

把酒問深河,何處有香丘?

曲終離人散,太多的你方唱罷我收場的故事像電影放映機一樣回放。

面對回不去的清朝盛世江山,流不斷的紅樓綠水悠悠。作為一個晚輩,一個現代人,更應該注重保護香文化的傳播。

天盡頭,何處有香丘?黛玉葬花,亦是葬香,掩去風流面,換來蝕骨香。我來帶你走進過去的時光隧道,走進浩瀚的宇宙洪荒,走進紅樓夢裡的園林,去體會香的美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