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愛學習中國文化一點不假,連對櫻花的喜愛也是在效仿中國

賞櫻花,日語寫作“花見”。“花見”在日本歷史久遠。最早提到櫻花的文學作品是日本古老的典籍《古事紀》與《日本書紀》。這些大約成書於8世紀的混合著史實和神話的古籍,並稱為日本最早的皇室文學代表作。

日本愛學習中國文化一點不假,連對櫻花的喜愛也是在效仿中國

奈良時代(710—794)的日本崇尚梅花。這是因為日本深受唐朝影響,在唐詩裡梅花孤傲、清幽、高貴、華麗。遣唐使把詩歌帶回日本,同時也把梅花之愛帶到扶桑。日本國土沒有梅花,貴族們多從唐詩裡感受梅花,即使如此竟然一時詠梅成風。《萬葉集》中有梅花詩百餘首,而櫻花詩只有四十餘首。到了平安朝的《古今和歌集》,櫻花詩增至百餘首,而梅花詩只有二十餘首。詩人吟詠的一增一減,可見貴族趣味的變遷。

日本愛學習中國文化一點不假,連對櫻花的喜愛也是在效仿中國

唐朝時的中國,各家的後院已經種上了櫻花。白居易詩云“亦知官舍非吾宅,且掘山櫻滿院栽”,詩中清楚地說明,在野外挖掘野生的櫻花,植於庭院來觀賞。深受日本人喜愛的白居易還有多首寫櫻花的詩,比如“小園新種紅櫻樹,閒繞花枝便當遊”。

日本愛學習中國文化一點不假,連對櫻花的喜愛也是在效仿中國

傳說7世紀的持統女皇特別喜愛櫻花,曾經多次到奈良的吉野山,組織大規模的賞櫻活動。嵯峨天皇(786—842)在國內大力推行“唐化”,從禮儀、服飾、殿堂建築一直到生活方式都模仿得惟妙惟肖。他在天皇任內以及做太上皇的時候,宮廷內宴會不斷,飲酒賦詩,聽歌觀劇,助長了奢靡的皇室作風。據傳他在平安京神泉苑首次舉行花見大會,從此以後,賞櫻花成了主流的活動。

日本愛學習中國文化一點不假,連對櫻花的喜愛也是在效仿中國

受到中國廣泛影響的平安時代(794—1185)也是日本宮廷文化的黃金時代。這段時期花道發展迅速。清少納言在《枕草子》中寫道:“走廊的欄杆邊立著一隻很大的青瓷瓶,插滿美麗的櫻花枝,有些長達五尺,花朵伸展到欄杆外。”平安貴族還把小枝的時令鮮花(櫻花自然也在其中)插發或冠為飾,成為一時風雅。

平安時代的文學高峰——紫式部的《源氏物語》描述了早期日本貴族的櫻花之戀,這本書中專門有一章名為“花宴”。講述源氏20歲那年的春天,二月二十過後,在南殿舉行的櫻花大會。和通常的宴飲一樣,花宴上有舞蹈和彈奏日本十三絃古箏的表演。

日本愛學習中國文化一點不假,連對櫻花的喜愛也是在效仿中國

生性風流的主角源氏被賞賜一枝櫻花插於冠上,他以春天為主題的詩感動了他戀慕的後母和當時在場的所有貴族。書中寫道,源氏公子所作詩歌“精深淵博,宣讀師亦不能輕易吟誦。每讀一句,讚歎之聲四起。諸文章博士亦皆真心感佩”。現藏於德川美術館的《源氏物語繪卷·竹河》是12世紀的作品,描繪了喜愛庭中櫻花的女公子。

日本愛學習中國文化一點不假,連對櫻花的喜愛也是在效仿中國

日本愛學習中國文化一點不假,連對櫻花的喜愛也是在效仿中國

不過賞櫻這種平安時代的都市文化深受地理和社會階層的侷限,花見屬於皇家的、貴族的趣味。平安時代的宮廷文化衰落之後,花見文化流傳到日本島各地的武士階層中。

在安土桃山時代(1573—1603),權傾一時的關白豐臣秀吉在1598年3月15日召開了醍醐寺花見,這次賞櫻花會以其豪侈華麗而名彪史冊。據說醍醐寺花見耗費巨資,為此建造了幾重宮殿,參加者有千餘人,包括各地軍事貴族和他們的家臣,這次花見之行在某種程度上是對平安時代貴族嗜好的模仿。

日本愛學習中國文化一點不假,連對櫻花的喜愛也是在效仿中國

據說秀吉為了在這天賞花,從鄰國移植了將近700棵櫻花樹。五個月後,秀吉去世了。臨終發出了人生如櫻花一樣短暫的慨嘆:隨露而生,隨露而散,此乃吾身,如煙往事,宛如夢中之夢。如今每年4月的第二個星期日醍醐寺還有“太閣花見行列”,再現當年豐臣秀吉舉辦賞花會的盛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