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女人閨房又稱爲「紅樓」,它縈繞著女人的柔情似水與斑斑淚痕

女兒施朱脂,著紅裙,點絳唇,幾乎與紅色融為了一體。文人墨客、風流才子們愛屋及烏,浮想聯翩,乾脆將女兒的閨閣就稱為“紅樓”,或是“朱樓”。

古代女人閨房又稱為“紅樓”,它縈繞著女人的柔情似水與斑斑淚痕

其實這樓未必是漆了朱漆,樓內的鋪陳擺設也未必都是紅羅帳、紅窗簾或紅被褥,甚或,這女子家境貧寒,跟本就沒有樓住——古時兒童啟蒙教材《幼學瓊林》裡就說,“綠窗是貧女之室,紅樓是富女之所”,但將女子與小樓聯繫在一起,再加一個“紅”字,總會讓人感覺到美女對鏡優雅梳妝或佳人倚窗惆悵遠眺的意象。

古代女人閨房又稱為“紅樓”,它縈繞著女人的柔情似水與斑斑淚痕

文學裡,紅樓(朱樓)的說法最早見於唐詩。崔顥在《代閨人答輕薄少年》中,以女子的口吻敘述心情:“桃李花開覆井欄,朱樓落日捲簾看。愁來欲奏相思曲,抱得秦箏不忍彈。”李白寫的《陌上贈美人》,有“美人一笑褰珠箔,遙指紅樓是妾家”。但是這時候“紅樓”並非單指女性的住所,李益寫《詣紅樓院尋廣宣不遇留題》,這兒的紅樓卻是詩僧廣宣的住所,他與白居易、劉禹錫、韓愈、李益等詩酒唱和,過從甚密。使紅樓成為女性專屬名詞的,乃是起於唐末、盛於五代的花間派,和橫跨兩宋的婉約派。

古代女人閨房又稱為“紅樓”,它縈繞著女人的柔情似水與斑斑淚痕

唐朝經歷安史之亂後,國力衰微;晚期再經黃巢起義衝擊,愈加風雨飄搖。江河日下之中,初唐時邊塞詩人鋒利堅韌的尚武精神,盛唐時中原詩人豪氣干雲的浪漫情懷,都已煙消霧散。民族精神的萎靡,反映在文學上,就是一大批詩人不再放眼宇內四海,而是聚焦於閨閣脂粉,寫來寫去,不是傷春,就是閨怨,侷限於男女燕婉之私,格調不高。這個群體,以晚唐韋莊、溫庭筠為鼻祖,緊隨其後的,是五代的一些文人。五代時,後蜀趙崇祚選錄溫韋等十八人的作品五百首,編成《花間集》,後世因而稱之為花間派。

古代女人閨房又稱為“紅樓”,它縈繞著女人的柔情似水與斑斑淚痕

花間派的作品在思想上無甚可取,但其文字或濃豔華美,或疏淡秀明,非常富於美感,藝術成就很高。這些作品以女子生活為主要題材,自然也就離不了其起居之地。“紅樓”在花間詞中,便俯仰皆是。如韋莊,他最常為人引用那首《菩薩蠻》中,開篇便是“紅樓別夜堪惆悵,香燈半卷流蘇帳”。而他的《閨月》裡,也有“美人情易傷,暗上紅樓立”,《長安春》裡則是“長安春色本無主,古來盡屬紅樓女”。南唐後主李煜的老師、有才無德的宰相馮延巳,也擅長寫女性生活,在《採桑子》裡有“獨宿紅樓,月上雲收,一半珠簾掛玉鉤”,在《拋球樂》中又有“盡日登高白玉杯,紅樓人散獨盤桓”。花間派香軟的詞風,為兩宋的許多詞家繼承,如晏幾道、柳永、李清照、朱淑真等人,題材仍是閨閣生活、男女情勢,但運筆更精妙,又各具風韻,自成一家。

古代女人閨房又稱為“紅樓”,它縈繞著女人的柔情似水與斑斑淚痕

由於他們大體上並未脫離宛轉柔美的主旋律,因此後人徑以“婉約派”來概括這一類型的詞風。而在婉約詞中,“紅樓”的影子也屢屢現身。晏幾道有稱讚美人的《踏莎行》,“綠徑穿花,紅樓壓水,尋芳誤到蓬萊地,玉顏人是珠蕊仙”;又有描寫女兒相思的《何滿子》,“難拼此迴腸斷,終須鎖定紅樓”。柳永回味自己風流多情的少年生活,“未名未祿,綺陌紅樓,往往經歲遷延”;在描繪江南風光時,則有“處處青娥畫舫、紅粉朱樓”。女詞人朱淑真則是寫自己閨中傷春,“清明過了,不堪回首,雲鎖朱樓”

古代女人閨房又稱為“紅樓”,它縈繞著女人的柔情似水與斑斑淚痕

將紅樓用到極致的,當然是震古爍今的《紅樓夢》。曹雪芹自述,說此書也可稱為《情僧錄》,或《石頭記》,或《風月寶鑑》。其實《情僧錄》聽起來頗像下流卑褻的豔情小說,《風月寶鑑》則似神魔故事,《石頭記》的名字流行於乾嘉年間,卻失於平淡,唯有《紅樓夢》一名,以紅樓代一眾釵環女子,以夢總括興亡榮辱離合悲歡,終流傳至今,而必將不朽。

古代女人閨房又稱為“紅樓”,它縈繞著女人的柔情似水與斑斑淚痕

曹公是將紅色的女性含義發揮到極致的人,他現實中自居“悼紅軒”,而讓虛幻的主人公住“怡紅院”;“紅樓十二曲”,已將諸女兒的悲慘命運盡納其中,偏偏還要再飲千紅一窟(哭);賈寶玉愛紅,卻又無力護花;大觀園提供給他們歡洽而詩意的生活,卻在風刀霜劍、汙濁險惡的世事中不堪一擊。春盡花落,紅顏老死,孑然一身的賈寶玉只能以出家來逃避世事,悲傷憤懣的曹公也只能以著書來反抗現實,正應了李商隱的那句“紅樓隔雨相望冷,珠箔飄燈獨自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