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海濤:致全球華夏兒女爭做新時代「四有新人」的倡議書

楊海濤:致全球華夏兒女爭做新時代“四有新人”的倡議書

致全球華夏兒女爭做新時代“四有新人”的倡議書

全球華夏兒女、中華各族人民同胞們:

新時代開啟新徵程,新時代呼喚新作為;新時代催人奮鬥,新時代建功立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夢更需要新力量去踐行,因此,我願與全球華夏兒女、中華各族人民共同發起爭做新時代“有道德、有文化、有夢想、有使命”的四有新人的倡議。

楊海濤:致全球華夏兒女爭做新時代“四有新人”的倡議書

(一)

做個有道德的人

古人常說,“罪莫大於無道,怨莫大於無德”,“百行德為首,百業德為先”,“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榮華富貴不是爭來的,是積德來的,人有多少德,就有多少福,無德不得,失德散盡。“未來,不是窮人的天下,也不是富人的天下,而是一群志同道合,敢為人先,正直,正念,正能量人的天下。真正的危機,不是金融危機,而是道德與信仰的危機。與智者為伍,與善良者同行!”在中國悠久的歷史上,無論是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思想,還是以老子為代表的道家思想,還是以釋迦牟尼為代表的佛家思想,無不都以高尚的道德作為他們的至高境界。“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中華文明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蘊含了厚德載物、德行天下的優良傳統,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凝聚起強大的精神力量和有力的道德支撐。

“以德為主,以刑為輔”是歷代王朝政教奉行的一條基本原則。“德治”思想的集大成者,當推古代偉大思想家孔子。他一生致力於弘揚西周以來的道德文化傳統,努力尋找治國平天下的道路。他十四年顛沛流離,宣揚“德治”和“仁政愛民”思想,周遊於列國。雖然他生不逢時,到處碰壁,可是他思想的光輝,卻洞燭百世,至今仍深刻地影響著世人的思想觀念和行為。 孔子曰:“為政以德,譬若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在中國傳統德治的發展史上,唐太宗正是由於頭腦比較清醒,勵精圖治,納諫任賢,輕徭薄賦,改革吏治,繼承和發展了古代的德治思想,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成就了空前繁榮的“貞觀之治”。《尚書》中提出了“敬天保民”“以德配天”的命題。《左傳》甚至提出更鮮明的論斷:“德,國之基也。”在中國現代發展史上,“以德治國”是黨的第三代領導集體在我國社會經濟發展步入21世紀的新的發展時期所制定的重要治國方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把法治建設和德治建設更加緊密地結合起來,實現法律和道德相輔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深入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工程,推進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建設,激勵人們向上向善、孝老愛親,忠於祖國、忠於人民。在國際風雲變幻的新時代,更要引導人們講道德、尊道德、守道德,讓每一箇中國人都成為傳播中華美德、中華文化的主體。

依法治企、以德興企。企業家的道德水平往往決定著企業的興衰成敗和社會的和諧發展。“企業家不僅要懂經營、會管理,企業家的身上還應該流淌著道德的血液。”《世說新語》:“小勝靠智,大勝靠德”,這已成為現代社會重要的企業文化。管理大師彼得·德魯克:“管理的本質,是激發和釋放每一個人的善意,管理者要激發和釋放人本身固有的潛能,創造價值,為他人謀福祉。”稻盛和夫說:“敬天愛人,利他之心,才是經營成功之道。”用良知來經營管理企業,行在“道”上的企業與“宇宙的意志”同頻共振,所以必得天助。“敬天”就是敬畏天理良知,“愛人”就是關愛利益他人,服務社會、增進人類的福祉。“做人何謂正確”是稻盛和夫至始至終秉承的判斷標準。具備道德良知的人,知道做什麼才是正確的,對社會發展和人類進步才有意義。2011年胡潤中國慈善榜發佈:曹德旺捐款45.8億元成為中國首善。2012年慈善排行榜揭曉曹德旺捐35億蟬聯首善。曹德旺說:“什麼是文化?中國最有價值的文化就是立德,德的核心就是仁慈。”愛國敬業是企業家的道德底線,誠實守信、艱苦奮鬥是企業家精神的根本,創新發展是企業家精神的核心內涵。

楊海濤:致全球華夏兒女爭做新時代“四有新人”的倡議書

《易經》:“君子以厚德載物”,“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一個人命運的好壞,與您平常自心的善惡與積德結緣有關。修善積德,就是為自己創造善因善緣、獲福滅罪的機會。《太上感應篇》:“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說的就是福禍均源於自己,種瓜得瓜,種豆得豆。《莊子•天地》:“物得以生謂之德。”《尚書》:“皇天無親,惟德是輔。《易·乾·文言》:“君子進德修業。”從東漢至明清1700多年間,王氏家族培養出了36個皇后、36個駙馬、35個宰相(《二十四史》中有明確記載的)成為中國歷史上最為顯赫的家族,被稱為“中華第一望族”。

王氏家規僅有6個字,為“言宜慢,心宜善”。

《左傳》:“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中國文化是聖賢教育,向來把道德放在第一位。所謂“立德”,對國家社會來說就是樹立道德規範,弘揚道德榜樣,德化社會;對個人來說則是修身養性,懷德於心、施德於人。“致良知”是三不朽聖人王陽明的心學主旨,王陽明說:“良知是天理之昭明靈覺處,故良知即是天理。”也就是“去人慾,存天理”。良知是道德與智慧的直覺,我們要遵循內心良知的召喚,依良知而行,循天理而動,則必得天助。

楊海濤:致全球華夏兒女爭做新時代“四有新人”的倡議書

“修身”為“修齊治平”之始。“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可以視為對“大學之道”的概括,它也是儒家學說的精髓所在。儒家“修齊治平”之道也是自堯舜以來古聖先賢智慧的凝練與總結。無數的志士仁人都胸懷天下,心繫蒼生,他們有崇高的價值信念和高尚的理想追求。儒家思想特別強調人的道德實踐對於理想的和諧社會的重要意義。“仁愛”是儒家思想文化基礎和精髓,孔子的仁愛思想立足於修身,即“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孟子的仁愛思想強調“情感修身”,即對自己進行道德情感的自我修養、磨練和完善,提倡“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即仁愛施於他人、普愛天下。仁愛思想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道德倡導。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是《禮記·大學》開篇的第一句話,也是整篇《大學》的綱領。是說“大人之學”或者“君子之學”的宗旨在於弘揚光明正大的品性,並且推己及人,把這種品性運用到教育和引導人上去,最後達到最完善的道德境界。“明明德”:第一解,明白、懂得人本身應具有的光明德性;第二解,讓人本身應具有的光明德性顯現、呈現出來。

《道德經》:“天道無親,常與善人。”老子認為宇宙自然的大道,沒有親疏之分,公平對待萬物,平等對待每一個人,它永遠只扶佑善為道的大德之人。《增廣賢文》:“人有善願,天必佑之。”善良是人性中最崇高的美德,與人為善才能廣集眾德,大德之士命繫於天,在危難之際總是有神靈護佑,一絲善念就能使人因禍得福,遇難呈祥。行善而不求回報的人經常能夠得到意料之外的回饋,這是因果循環的自然規律,也是天佑善良人的必然結果。

楊海濤:致全球華夏兒女爭做新時代“四有新人”的倡議書

《了凡四訓》:“務要積德,務要包荒,務要和愛,務要惜精神。”這本書是明代著名思想家袁了凡給自己兒子寫的告誡書。並被後世譽為“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善書”和“東方勵志奇書”。 曾國藩在讀了《了凡四訓》後,對袁了凡推崇備至,並將這本書列為子侄必讀的“人生智慧書”。

“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這是北宋史學家司馬光所著《資治通鑑》中的一句話,意思是才能是德行的憑藉,德行是才能的統帥。司馬光理想的用人標準是德才兼備,有德無才者次之,無德無才者又次之,最不能用的就是有才無德的小人。因此,司馬光的人才思想是以德為先。用人當先求有德,若才德不能兩全,“寧舍才而取德”。司馬光認為,才勝德的人對社會的危害,遠比一個無才無德之人要嚴重得多。千百年來,人們在此基礎上形成了“德才兼備、以德為先”的選人用人標準。

楊海濤:致全球華夏兒女爭做新時代“四有新人”的倡議書

南懷瑾老師說:懂得風水的道理,你就不要太講究了,重點在德行,不在風水。所以中國人講看風水,有“一德,二命,三風水,四積陰功,五讀書”這句話。風水在五個成分裡頭只佔一個成分,……第一個條件還是道德的修養。這就是中國文化,你們很多同學要研究風水,但是千萬不要迷信。國學大師錢穆在他的《中國歷史精神》一中書指出:“世界上任何一民族,沒有能像中國這樣大,這樣久,這因中國往往在最艱苦的時候,能發揮出它的道德精神來,挽救危機,這應即是我們的宗教。中國以往文化精神正在此,以後的光明前途也在此。”哲學家羅素在他的《中國問題》一書中指出:“中國文明是世界上幾大古國文明中唯一得以倖存和延續下來的文明。自從孔子時代以來,埃及、巴比倫、波斯、馬其頓和羅馬帝國的文明都相繼消亡,但中國文明卻通過持續不斷的改良,得以維持了下來。中國人的某些無與倫比的優秀道德品質,這些優秀的品質正是現代社會生活最最迫切需要的。在中國人所有的道德品質中,我最欣賞的是他們平和的氣質。”

楊海濤:致全球華夏兒女爭做新時代“四有新人”的倡議書

“道德是世界上最偉大的,道德的光芒甚至比陽光還要燦爛。”蘇格拉底說過:“人類最大的幸福就在於每天能談談道德方面的事情。無靈魂的生活就失去了人的生活價值。”但丁說過:“道德常常能彌補智慧的缺陷,而智慧永遠也填補不了道德的缺陷。”康德說:“世界上有兩件東西能夠深深地震撼人們的心靈,一件是我們心中崇高的道德準則,另一件是我們頭頂上燦爛的星空。”在《道德情操論》裡,斯密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麼有的民族發達,有的民族落後?他解釋說:自私自利是人的普遍本性,但是人還有另一個本性,就是獲得社會的認可和尊重。這是獨立於個人功利慾望的。意思是說,人在追求物質利益的同時要受道德觀念約束,不要去傷害別人,而是要幫助別人。斯密認為,道德情操永遠種植在人的心靈裡的,人既要“利己”也要“利他”,唯有此,人類才能永恆。

楊海濤:致全球華夏兒女爭做新時代“四有新人”的倡議書

(二)

做個有文化的人

中華民族有著5000多年的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中華文明是世界上唯一發展至今從未中斷的偉大文明,凝聚著深邃的中國哲學智慧,體現了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氣質。2000多年前,《禮記》就提出了“大同世界”的理想。中國傳統文化中蘊含的天人合一思維模式,天下為公的大同理想,以民為本的治國原則,和諧人際的倫理主張,自強不息的奮鬥精神等,歷久彌新,幾千年來一直代表著中國社會的主流價值取向。習 近 平 總 書記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我們應該以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為基礎,融入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並把這三者緊密結合起來。”“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強盛,總是以文化興盛為支撐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以中華文化發展繁榮為條件”因此,我們要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豐富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不斷加強海內外華夏兒女的大團結,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楊海濤:致全球華夏兒女爭做新時代“四有新人”的倡議書

國民之魂,文以化之;國家之神,文以鑄之。馬克思認為,先進的思想文化對社會具有推進作用,相反,落後的、錯誤的文化觀念即會成為社會發展進步的桎梏。十九大報告指出:“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報國情懷,“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氣,“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獻身精神等,都傳承著中華民族的精神基因,這是我們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上下五千年,風雲多變幻,多少內憂外患,多少朝代更替,但中華文明不斷,中華文化不墜,中華民族不亡,堪稱世界文明奇蹟。美國哈佛大學神學院教授大衛.查普曼,在一場講座中,向臺下近千名學生分享、解讀中國神話故事,並不下十次用激情的語調總結中國神話故事的內核:中華民族特徵。他說:“我們的神話裡,火是上帝賜予的;希臘神話裡,火是普羅米修斯偷來的;而在中國的神話裡,火是他們鑽木取火堅韌不拔摩擦出來的!這就是區別,他們用這樣的故事告誡後代,與自然作鬥爭!可惜,這樣的精神內核,我們的神話裡卻不存在,我們的神話是聽從神的安排。中國人聽著這樣的神話故事長大,勇於抗爭的精神已經成為遺傳基因,他們自己意識不到,但會像祖先一樣堅強。因此你們現在再想到中國人倔強的不服輸精神,就容易理解多了,這是他們屹立至今的原因。”

楊海濤:致全球華夏兒女爭做新時代“四有新人”的倡議書

《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中國是世界上歷史文化從未間斷、一直延續至今的國家,這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和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這種偉大的奮鬥精神是一代一代中華兒女創造和積澱出來的,也需要一代一代傳承下去。蘇軾說:“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王守仁說:“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站在新時代的起點,我們更要擁有奮鬥精神,做到堅定理想信念,志存高遠,敢為人先,不懼艱難,砥礪前行,永不放棄,奮鬥即幸福,一切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鬥。

楊海濤:致全球華夏兒女爭做新時代“四有新人”的倡議書

楊海濤:致全球華夏兒女爭做新時代“四有新人”的倡議書

《論語》:“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5000多年燦爛悠久的中華文化之所以連綿不斷,長盛不衰,與中華民族自古以來重視讀書學習是分不開的。“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書到用時方恨少”“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只有不斷地讀書學習才能遇見更好的自己,使我們的生命更加豐盛,使我們的靈魂更加純粹。讀好書,好讀書,人人皆知讀書學習,個人就有未來,民族就有希望,國家就有前途。

楊海濤:致全球華夏兒女爭做新時代“四有新人”的倡議書

猶太民族也許是人類最獨特的偉大民族——只佔世界人口的0.2%,卻獲得過29%的諾貝爾獎;在各領域都大師輩出,如馬克思、愛因斯坦、卓別林、洛克菲勒、畢加索、弗洛伊德等;全球流散2000年,甚至連語言都丟失了,最終說著85種語言、從115個國家移居以色列立國;戰火中一代人就建成現代經濟強國,建立起融合宗教、傳統的現代民主社會。猶太人不覺得自己更聰明,他們認為能取得如此成就,大概是險惡生存環境所逼迫,是注重教育的結果,也是酷愛讀書學習傳統的豐厚回報。酷愛讀書是重視教育的標誌。猶太人把讀書作為傳承教育、傳統、知識的手段,被譽為“讀書的民族”、“教育的民族”、“記憶的民族”以及“學習和思考的民族”。

楊海濤:致全球華夏兒女爭做新時代“四有新人”的倡議書

學習型組織是最有戰鬥力的組織。著名管理大師彼得·聖吉在他的《第五項修煉》一書中指出:“真正能在未來獲得成功的組織,將是那些發現有效途徑去激勵人們真心投入,並開發各級人員的學習能力的組織。”著名的管理專家陳春花教授說:“未來,我們要進入知識革命時代。淘汰的不是工具,而是人。激活一個人的價值,最好的方法就是讓他真正擁有學習力,學習力也將成為未來的核心競爭力。”在阿里巴巴集團,人被視為最寶貴的財富。如何將每一位阿里人的個人能力成長融為持續的組織創新實踐、集體文化傳承,是對阿里巴巴集團建立學習型組織的最基礎要求。華為集團的《華為基本法》中指出:“人力資本增值的目標優先於財務資本增值的目標”。這也成為華為培訓人才的宗旨和目標。華為強調,人力資本的增值靠的不是炒作,而是有組織的學習。

楊海濤:致全球華夏兒女爭做新時代“四有新人”的倡議書

“成功者”酷愛讀書與學習。“書箱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知識就是力量”。毛 主 席是愛讀書的典範,他嗜書如命,戎馬一生,手不釋卷,終身與書為伴,無論多麼艱難困苦,一直沒有放棄讀書。毛 主 席曾說:“飯可以一日不吃,覺可以一日不睡,書不可以一日不讀”。從小被稱為“書蟲”的比爾·蓋茨說:“突破人生侷限最好辦法是讀書。”亞馬遜創始人兼CEO貝佐斯,因為酷愛讀書他開了家全球最大書店。終生讀書和學習,更是巴菲特堅持了一生的習慣和信仰。即使在84歲的高齡,還掌管著全世界最大的投資公司,保持著敏銳的大腦和思維,以及對工作和生活的熱愛。白巖松說:“我覺得我非常感謝閱讀,因為閱讀在我18歲那一年為我的生命種下了那麼多可以生根開花的種子,讓我成為了今天的我。更重要的是,讓我的今天不是我18歲所厭倦和討厭的那一個,我覺得這太重要了。”周國平說:“通過閱讀,你感到精神上的愉悅,得到精神上的提升,從書籍中汲取精神營養,讓自己在精神上成長,內心變得豐富、充實,只有這樣才是我們所提倡的閱讀。”莎士比亞說:“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生活裡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裡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在全球最富有和最成功的人士中,喜歡讀書並且堅持學習的人不在少數。白手起家的作家史蒂夫·西博德(Steve Siebold)在過去的三十年裡採訪了1200多位全球各地的富豪,他說,通過閱讀來自學是這些富豪的共性。

楊海濤:致全球華夏兒女爭做新時代“四有新人”的倡議書

新時代是終身學習的時代。在這個知識經濟時代,正在悄悄犒賞那些終身學習的人。人的潛能是無限的,只有在不斷學習、不斷實踐中才能充分地發揮出來。那些既沒有文化也不知道學習的人終將被時代所拋棄。當時代拋棄你時,連一聲再見都不會說。活到老,學到老,已不在是一句簡單的口號,而是在新時代裡必須遵守的法則。世界上沒有一蹴而就的成功,大多數都是“十年苦讀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所謂一夜成名、人生開掛,只不過是厚積薄發而已。讀書學習也許不能解決我們的所有問題,但可以使我們的生命變得更加豐盛,能使我們更加從容、坦然、喜悅地迎接每一天。

楊海濤:致全球華夏兒女爭做新時代“四有新人”的倡議書

(三)

做個有夢想的人

楊海濤:致全球華夏兒女爭做新時代“四有新人”的倡議書

奮進新時代,共築中國夢。“中國夢”是由習 近 平 總 書 記於2012年11月29日正式提出。“中國夢”無論面對多少艱難險阻,我們都要始終相信以中華民族深厚的文化積澱和歷史智慧為底蘊,一定能“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中國夢是民族的夢,是每個中國人的夢,也屬於全世界的夢,必須依靠人人共同努力,必須凝聚各方力量共同實現“富強中國、幸福中國、美麗中國”,必須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鬥。

楊海濤:致全球華夏兒女爭做新時代“四有新人”的倡議書

企業家=夢想家+實幹家。馬雲說:“人可以10天不喝水,七八天不吃飯,2分鐘不呼吸,但不能失去夢想1分鐘。沒有夢想比貧窮更可怕,因為這代表著對未來沒有希望。”稻盛和夫說:“人要有遠大的夢想和崇高的目標,不必擔心夢想太遙遠和不切實際。大膽地把夢想說出來,反覆提醒自己,直到這個念頭成為自己的潛意識。當夢想成了心中的烙印,你才能敏銳地從不起眼的生活中捕獲靈感,獲得提示,逐步找到實現夢想的一個又一個途徑與方法。”雷軍說:“我覺得第一,要有夢想;第二,要設定 step by step 的努力的目標,要制訂階段性的目標,不要著急;第三,要重視機遇的重要性。”俞敏洪說:“年輕人要時刻相信夢想,如同相信在黑暗中仍然能看到北極星。”

楊海濤:致全球華夏兒女爭做新時代“四有新人”的倡議書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人還是要有夢想的,哪怕是卑微的夢想,不只是說萬一實現了呢,而是在追逐夢想過程當中,找到方向、保持專注、享受其中、實現自我,追逐夢想不在年齡,而要有一顆勇敢的心。《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一書中說:“告訴你的心,害怕比起傷害本身更糟。而且沒有一顆心會因為追求夢想而受傷。”《夢想與幸福》詩文中說:“去重新點燃夢想之火,它會使你找回真實的自我”。著名畫家“摩西奶奶”曾說:人生沒有太晚的開始。今年,我一百歲了,趨近於人生盡頭。回顧我的一生,在八十歲前,一直默默無聞,過著平靜的生活。69歲的“無腿勇士”夏伯渝,第五次向夢想之巔發起挑戰,於北京時間2018年5月14日10時41分挑戰衝頂成功,終成為世界年齡最大的殘障人士登頂珠穆朗瑪峰第一人。王德順為了夢想,44歲學英語,49歲北漂研究啞劇,50歲開始健身,57歲創造“活雕塑”,65歲學騎馬,70歲練成腹肌,78歲騎摩托,79歲上T臺。王德順曾說:“相信我,人的潛能是可以挖掘的。沒有誰能阻止你成功,除了你自己。”2018年2月4日,81歲的“奶奶同學”薛敏修完成了所有專升本課程的學習,在這一天拿到了天津大學現代遠程教育的本科畢業證書。薛敏說:“我覺得生命的意義就在於不斷地挑戰自己,完善自己,所以我要感謝天津大學給了我這樣的一個機會,讓我把年少時未完成的夢想變成現實。當你長大,你會發現成功的定義在改變。”2018年4月4日,第三季《中國詩詞大會》總決賽上,來自“外賣小哥”雷海為擊敗北大碩士逆襲奪冠。雷海為說:“現在很流行說“詩與遠方”,我認為這是人世間的一種追求,永恆追求,不管眼下的生活環境怎麼樣,人都要有夢想要有追求。”

楊海濤:致全球華夏兒女爭做新時代“四有新人”的倡議書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林則徐領導了虎門銷煙,洪秀全領導了太平天國運動,康有為發起戊戌變法運動,孫中山領導了辛亥革命,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成立……中華民族實現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性飛躍。中國歷史告訴我們,中國的發展就是一部艱辛而又輝煌的奮鬥史。新時代應以奮鬥者為本,我們更要在奮鬥中實現夢想,在奮鬥中獲得幸福,在奮鬥中超越自我,惟有奮鬥者才能創造美好,惟有奮鬥者才能永葆青春的朝氣,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努力不止、奮鬥不息。

楊海濤:致全球華夏兒女爭做新時代“四有新人”的倡議書

(四)

做個有使命的人

“我是誰?”這是一個人人都須要解答的問題,而通過他人是無法給你正確答案的,必須向自己的內心尋找答案。蘇格拉底說:“認識你自己”,“一種沒有經過思考的人生是不值得過的。”每個人都有存在的價值與意義,都是帶著某種使命而來,使命能夠照亮我們前進的道路,指引我們邁向光明。生命的價值取決於你賦予自己的終極使命。“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敬天愛人,自利利他”,擁有這樣使命的人必將收穫更加幸福、更加輝煌的人生。

楊海濤:致全球華夏兒女爭做新時代“四有新人”的倡議書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古語云:“不忘初心,方得始終。”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唯有不忘初心,才能告慰歷史、才能告慰先烈與先輩,才能贏得人心,得人心者得天下。初心和使命就是理想、信念、宗旨,就是最高綱領和奮鬥目標。不忘初心就是牢記自身肩負的使命,積極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不斷為國家發展和人類福祉的崇高事業作出更大的貢獻。

楊海濤:致全球華夏兒女爭做新時代“四有新人”的倡議書

使命是企業發展的核心驅動力。稻盛和夫說過:“一個人只有同時具備了責任感和使命感,才會充滿激情地投身到自己所從事的事業之中。”馬雲說過:“價值觀和使命是企業最大的競爭力。”雷軍說過:“企業家要有明確使命感,推動行業和社會進步。”彼得·德魯克基金會主席、著名領導力大師弗蘭西斯女士認為:一個強有力的組織必須要靠使命驅動。企業的使命不僅問答企業是做什麼的,更重要的企業使命是為什麼而做,是企業終極意義的目標。崇高、明確、富有感召力的使命不僅為企業指明瞭方向,而且使企業的每一位成員明確了工作的真正意義,激發出內心深處的動機。谷歌首席社會佈道師Gopi Kallayi說:“Google 的每個人都有強烈的使命感和目標感。我們相信自己的工作能以積極的方式影響著千百萬人。”《思想管理是企業管理的秘訣》一文中指出:“思想管理的意義在於,用企業的使命、價值觀凝聚員工、創造企業的品牌,為企業發展提供原始動力。”由此可見,偉大的商業領袖和偉大的公司一定是崇高的使命驅動,都是有著非常清晰的使命和自己的文化。

楊海濤:致全球華夏兒女爭做新時代“四有新人”的倡議書

使命是人內在永恆的核心動力。我們要擁有“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的決心與信心,不負初心、不負時代、不負人民、使命必達。強烈的使命感會使人懂得奮鬥的意義與價值,更會使人勇於擔當、知難而進、奮力前行。一個人充滿了使命感就會產生無限的能量,擁有無限的希望,發揮無限的潛能,創造無限的幸福。著名作家斯蒂芬•茨威格說過:“一個人生命中最大的幸運,莫過於在他的人生中途,即在他年富力強的時候發現了自己的使命。”思想家蒙田說過:“一個有使命感的生命,是人類最偉大的作品。”擁有使命感就會創造出更有意義、更有價值、富足的幸福生活。

楊海濤:致全球華夏兒女爭做新時代“四有新人”的倡議書

有道德是做人之本,有文化是做人之力,有夢想是做人之帆,有使命是做人之魂。使命重在擔當,奮鬥鑄就輝煌,新時代需要站在新起點上,不忘初心、銳意進取、福慧雙修、自度度他。最後,我再次向全球華夏兒女發起倡議——爭做成為新時代“四有新人”。祝願偉大的祖國繁榮昌盛,祝願世界和平、祝願全球華夏兒女身體健康、闔家團圓、夢想成真、幸福美滿!

發起人:楊海濤

2018年6月26日

編撰整理 | 釋放能量 SFNL88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