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上市,演得一出“好戏”

小米上市,演得一出“好戏”

小米上市闹得沸沸扬扬,各种有关小米上市的新闻层出不穷,大家最关心的无非就是小米的估值及其合理性问题。在香港IPO路演上,一向以低调、稳重示人的雷军则语惊四座:“小米要腾讯乘苹果的估计。”看完雷军对小米估值的这个全新定义,相信没几个同意的,认为这就是一个大笑话。有些就是认真的,还真拿计算器或者用手机自带的计算器去计算腾讯的市值乘以苹果的市值,以亿为单位,是534520000亿亿。如果不以亿为单位计算,显然要位数溢出无法计算了。这也够搞笑的吧?

回过头来,从最早乐观的2000-1000亿美元估值,到小米香港IPO路演上雷军颇为不满的“总不至于连550亿美元都不值吧?”抱怨。本来很平常的一个上市过程,因为接二连三的“意外”搞得颇为悲情。

虽然,小米极力否认此前千亿美元估值是自己炒作。小米首席财务官周受资也表示小米从来没有说过自己值多少钱,过去几个月都是市场自己炒作的,但真的是这样吗?

小米上市,演得一出“好戏”

从雷军在香港IPO路演上的一系列言论来看,雷军对550亿至700亿美元的估值很是不满。尤其是“小米要腾讯乘苹果的估值。”这句话,几乎是用荒诞来表达内心的愤怒。然而,雷军真的是不满这个估值吗?如果雷军真的不满IPO估值,完全可以撤回IPO。所以,唯一的解释就是雷军故意在这场IPO中上演悲情大戏。

雷军为何要演这样一出悲情大戏呢?作为早已是三家上市公司董事长的互联网老兵,雷军会搞不清楚小米真正的估值区间?如果真的不满如今被腰斩的估值,如果坚信小米价值1000亿美元,小米断然可以选择不上市。要知道因为各种问题撤回IPO的公司不在少数,小米不满估值完全可以退出。2012年5月神州租车认为公司价值未能得到合理体现,决定暂停纳斯达克IPO申请。2011年10月,迅雷以全球经济震荡以及美国经济疲软导致资本市场不稳定为由,向SEC提交更新文件,撤销纳斯达克上市计划。

港股上市撤回也有先例,2016年8月15日,万达商业董事长丁本锡宣布:万达商业于H股退市获得股东投票通过。当时业界猜测,万达商业应该认为52.8港元的私有化报价过低所致。上市又不是儿戏,小米默认几乎是腰斩的价格上市唯一的理由就是,早在准备上市之前就认可这个估值。

既然认可这个估值,雷军为什么在路演中还要讲出“小米要腾讯乘苹果的估值。”这样明显“招黑”的言论?事出反常必有妖,小米雷军和股东们在明明认可现在估值的情况下,齐心合力上演一出小米被腰斩的苦情戏背后,自然是一种营销套路。

小米上市,演得一出“好戏”

小米上市后,若想保持股价不破发,首先就是要保证业务的稳定,否则很容易陷入股价暴跌的情况。因此,保持基本盘的不变动极其重要,其中小米手机的销量是决定股价涨跌的核心数据。毕竟小米以互联网来对自己进行定位,因此手机销量就是用户量,一旦手机销量下跌,小米市值必然会深受影响。因此无论承诺的互联网业务最终业绩如何,作为基本盘占比到75%的中低端用户都不能丢。

小米很清楚中低端用户缺少什么,缺的就是自豪感、满足感。毕竟中低端手机只能满足手机使用的基本需求,无论如何优化供应链和缩减流通成本,都不可能制造出性能远远高于同价位竞品手机的层次。因此,从品牌认知上赋予小米一种虚荣感,就可以牢牢把握可能被抢夺的中低端用户群。

正如雷军看似一时情绪失控的“小米要腾讯乘苹果的估值。”言论,这不是一时口误,不然雷军早就对外解释这种荒诞的说法。雷军要的就是要给小米用户一种满足感,营造小米是被全世界误解的公司,更容易引起中低端用户的情感共鸣,达到提高用户忠诚度的目的。

但,中低端用户对价格敏感这个特点,不会因为一出苦情戏而彻底扭转,未来小米能否在中低端市场抵挡潜在的威胁,只能拭目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