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评丨女孩跳楼围观者起哄,生命面前不能失去敬畏

6月20日,甘肃庆阳一19岁女孩李某奕患抑郁症后从百货大楼8层跳下,救援人员当场痛哭。然而在4个多小时的营救过程中,竟然有围观人员起哄在楼下喊“从一点多跳到六点,还没跳下来,怂怂把驴都怂栽倒了”,最终女孩跳楼身亡。

据报道,女孩的轻生和此前受到班主任的猥亵有很大关系,但和围观看客的冷漠、无情甚至冷血也很难摆脱干系。看客冷漠铸就的“无形之刃”对轻生者的伤害是直观的、直接的,围观、起哄、嘲讽、催促和怂恿,甚至直播让一个个看似无害的人变成了杀人不见血的“刽子手”,他们的言语、神态、表情和心情成了压死女孩的“最后一根稻草”。

快评丨女孩跳楼围观者起哄,生命面前不能失去敬畏

一些围观跳楼者在网络发布的言论截图。

类似的新闻和事例并不鲜见,看客们的旁观、麻木和冷血仿佛由来已久。当年鲁迅就辛辣尖锐批判过这种现象。他说:“假使有一个人,在路旁吐一口唾沫,自己蹲下去,看着,不久准可以围满一堆人;又假使又有一个人,无端大叫一声,拔步便跑,同时准可以大家都逃散。”鲁迅正是对“人血馒头”和“砍头示众”等国人懦弱、愚昧、冷血的不满,才决心走上弃医从文的道路,来改变国民精神。

百年过去了,今天的个别国人为何还是这样趁机起哄、麻木围观、冷血嘲讽?这固然与个人的思想和道德有关,但更重要的是人性的幽暗、灰色甚至卑劣。在庆阳女孩跳楼的因果链条中,当事班主任的无耻妄为、同事的包庇护短、领导的私心袒护都是不可缺少的环节,而看客的冷漠、冷血和冷嘲却显得格外扎眼扎心。看似无心的嘲笑、催促和挑逗暗藏着人际关系的失当、娱乐尺度的失准和道德评价的失衡。

鲁迅觉得:“在朋友之间,说几句幽默,彼此莞尔而笑,我看是无关大体的。”朋友间开些无伤大雅的玩笑,说些娱乐搞笑的话,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但无论人际关系,还是娱乐幽默和道德评价都应该有一定的尺度和准则,不能没有讲究、秩序和规则。“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所有事情都需要原则、尺度和分寸。熟人间的玩笑、搞笑和“皮”无疑会增加生活的情趣和乐趣,但陌生人之间的“恶搞”和冷嘲热讽则有可能成为伤人的利器、“杀人不见血的刀”。鲁迅辛辣批评过那些围观看客真不知是“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对于这些看客来说,无聊、找乐、起哄和来劲大概是他们的常态,但娱乐和兴奋决不能建立在别人的烦恼、痛苦甚至生命之上,不能是“吾之天堂,彼之地狱”。

快评丨女孩跳楼围观者起哄,生命面前不能失去敬畏

围观者将视频发布在朋友圈截图。

叫嚣着让女孩赶快跳楼的人,摆出一副看热闹不嫌事大的态度,他们的冷漠、麻木不仁以及缺少对生命的尊重让人不寒而栗。没有同情心的他们选择旁观已经是对他人生命的蔑视了,而选择起哄让人跳楼更是对一条鲜活生命的践踏。对于生命,你也许可以有权选择冷漠,但你不能恶毒。

“社会未必就冷静了,可是还要像样一点点”,鲁迅最后还是对社会有所期望和希冀。经济的发展或许可以快速,但社会文化、精神文明和道德素质的进步绝非一日之功。真正构建一个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的和谐社会,离不开每个人的主动作为和积极参与,更离不开每个人对思想、道德、法律和惯习的慎思笃行。

快评丨女孩跳楼围观者起哄,生命面前不能失去敬畏

快评丨女孩跳楼围观者起哄,生命面前不能失去敬畏

快评丨女孩跳楼围观者起哄,生命面前不能失去敬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