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红河|建水:大力发展紫陶产业 助推社会经济全面进步

【建水县紫陶制作工艺国家级传承人陈绍康】我作为一个国家级传承人,主要的工作和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学生,让建水陶走向高峰,不断地发展,不断地走向世界。

建水紫陶不同于其他名陶,采用无釉磨光,讲究装饰,雕刻书画图案后,用阴刻阳填的方式镶填彩泥,其中最著名的是断简残贴,即在坯体上雕填各种色彩斑斓的文字和图画,与陶坯有机结合,烧制后色泽典雅,书画精美,耐人寻味。

紫陶之于建水,犹如风之于鸟,水之于鱼。漫步建水的大街小巷,紫陶琳琅满目,布满街头巷尾,连空气中都弥漫着紫陶的古韵。建水县城广慈湖旁,一条紫陶街隐隐若现。整条街以紫陶为主题,店铺自上而下,沿街而开,装饰风格各异,但又异中求同,建筑色调与紫陶颜色相似,给人一种浓郁的紫陶韵味。每当夜幕降临,整条紫陶街人头蹿动,来挑宝贝的游客,来休闲散步的居民比肩接踵,络绎不绝。几乎所有到此的人都对建水紫陶情有独钟。

【外地游客何女士】(建水紫陶)给我的感觉还是挺好的,就是喜欢,然后款式多种多样,用起来还好用,它的这些用途,它可以加工的这些款式,用途比较多。(P1440281 00:32)

然而,建水紫陶街只是建水紫陶产业的冰山一角。坐落在建水县陈官相思河畔的贝山陶庄文化产业有限公司,是以紫陶传统手工艺和民俗工艺为主的专业性企业,实现了紫陶艺术品、收藏品与紫陶日用品、旅游纪念品的双线发展,现已发展成为建水县紫陶生产制作的龙头企业。2011年10月,贝山陶庄文化产业有限公司被国家文化部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建水县贝山陶庄董事长向炳成】站在这个“生产性”的角度,我们也尝试很多量化地,但是又保住传统很多东西,在传统上窑变烧制工艺,还有在紫陶基础上创新的这个刻陶工艺,包括从旅游角度上,生产这个陶饰品。

作为红河州乃至云南省为之骄傲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紫陶无疑是建水文化最重要的载体之一。为促进建水紫陶产业多元、科学有序发展,增加建水紫陶产业旅游附加值,2016年5月,建水县在云南省、红河州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申报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并于2017年10月10日获得建园资格。建水紫陶产业园区总面积约725.89公顷,按照“一核三区”的发展规划,以紫陶文化创意园、碗窑老村、碗窑新村、五龙湖生态园等为核心,以东部片区、南部片区、西部片区为紫陶产业配套聚集区,形成集创意、生产、展示、市场、体验于一体,与建水古城、陶艺小镇、旅游景区对接,空间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的文化产业园区发展格局。

【建水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杨为文】我们已经制定创建的三年行动计划。/2017年是创建的完善年,这个完善年是完善我们的规划,一核三区的规划,大的规划不变,/从人才的培养体系进行完善、规划进行完善。/2018年是创建的提升年,主要参照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验收的28条标准,进一步细化。/2019年我们定为创建的巩固年,2019年10月底,我们将会参照28条创建标准,逐项进行梳理,确保我们2019年创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成功。

在建水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建水紫陶产业园区的建设,以传统制作工艺为主,在保护中发展生产,让建水的紫陶产业更具生命力、更具吸引力,从而对建水的社会经济发展起到强有力的推进作用。2016年,建水注册登记的紫陶生产销售企业和个体户达872户,从业人员近2万人。预计到2020年,建水紫陶产业产值将超过30亿元,相关文化旅游产值15亿元,新增就业岗位2万个,相关从业人员超过4万人,将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建水古城、紫陶之都,必将名扬天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