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方法|暑假那麼長,不如一起學寫說明文

說明文是以解說某個說明對象,使人們認識、瞭解它的一種文章。說明文的基本特點是文章的解說性,即無論是對實體事物的說明,還是對抽象事理的說明,都應該解說清楚、使讀者得到一個清晰的認識。從它的思維類型來說,它主要回答"怎麼樣"的問題。說明文的應用也是十分廣泛的。機器、用具的使用說明,報刊、雜誌的解說,字典、詞典的註釋,以及旅遊介紹、影劇介紹等等,都需要說明文。此外,我們在寫記敘文的時候,常常要對人物、景物及事理等做必要的說明,這也需要用到說明文的寫作方法。

寫作方法|暑假那麼長,不如一起學寫說明文

一、說明文與議論文的區別

說明文的目的主要是說明,議論文的目的則主要是說理;說明文要求把實體事物或抽象事理本身的情況說清楚,議論文則要求提出個人對議論對象的看法或主張。

二、說明文寫作的基本要求

說明文寫作的基本要求主要有兩點:一個是準確地把握說明對象的特性;一個是要把說明對象的特性講清楚。

1、準確把握說明對象的特性

要想科學客觀地解說說明對象,首先要準確地把握說明對象的特性。如果我們對說明對象瞭解得不夠,把握得不準確,寫出來的說明文就不能給讀者一個清晰的理解,文章也就不會有任何價值。那麼,怎樣才能準確把握說明對象的特性呢?

一般來說,一個說明對象會有若干個可以說明的方面。這樣,就需要我們對說明對象進行認真的分析,看看哪個方面是需要我們說明的,需要說明的這個方面應該從哪幾點來說明。從寫作的實際情況來看,從哪個方面說明一般是比較容易確定的,從哪幾點來說明這個大的方面就不那麼容易確定了。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就要對說明對象進行認真的觀察、研究,找各方面"賴以成立的若干"點"來。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全面準確地把握事物的特性,從而把它解說清楚,解說透徹。

2、要把說明對象的特性講清楚

對說明對象的特性有了準確的把握之後,還應該用語言清晰地把它表達出來。怎樣才能做到表達清晰呢?總的來說,應該注意兩點:第一,要把材料安排組織好;第二,要運用恰當的說明方法。

把材料安排組織好,就是說文章必須要根據材料的內在聯繫來安排,做到條理分明,言之有序。一般來說,我們在安排組織材料的時候,應該按照人們習慣的順序,容易理解的順序,或者是事物本身的順序來安排組織。在進行解說的時候,應該按照事物的不同側面,分層次、有步驟地來進行。排好文章的結構之後,還應當選擇恰當的說明方法,這是使說明清晰的關鍵一環,必須認真加以對待。說明的方法很多,這裡僅簡單介紹主要的四種:

寫作方法|暑假那麼長,不如一起學寫說明文

(1)介紹

介紹,是對事物進行一般的,扼要的介紹,使讀者對所介紹的對象有一個概括的、比較全面的瞭解。這種方法,是說明文寫作用得比較多的一種方法。它可以介紹人物、景物的一般情況,也可以介紹某地的地理及歷史概況,還可以介紹科學技術的發展情況和生活常識等。

【例如】屈原,生於約公元前340年,卒於公元前278年,是我國戰國時期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他的作品有《離騷》《天問》等25篇,集中反映了他的愛國主義思想感情。

(2)定義

用簡明的文字揭示某種事物的本質特徵,或是確定某一事物的範圍和界限的一種說明方法。運用這種方法,既能使人們對事物有一個明確的、本質的瞭解,也能使人們將這個事物與其他事物區別開來。然而,因為定義一般是比較抽象的,不能給人以具體詳細的認識,所以在實際寫作當中,人們常常將它與其他方法結合起來使用。

【例如】主題,是作品通過對現實生活及人物形象的描寫,所表現出來的中心思想,它是從材料中提煉出來的,同時也是作者通過材料表現出來的主要思想。它就像糖水裡的糖、菜裡的辣椒一樣。

這對"主題"的說明,在運用定義方法的同時,還運用了分解的方法和比較的方法。這樣,給人的認識就比較具體詳細了。

(3)分解

在說明一個比較複雜的事物時,將這個事物分為若干個部分或若干個方面,逐一進行說明,達到對事物整體的清晰認識。運用這種方法,要經歷這樣一個過程:即從整體到局部,然後再從局部到整體。從整體到局部,是說在說明一個比較複雜的事物時,要根據表達的需要,將它分為若干個小單位進行說明;從局部到整體,是說經過對各個小單位的說明,最後達到對事物整體的清晰認識。

【例如】遊記,一般包括兩方面的內容:一個是客觀描寫,即對遊覽的山水名勝等自然景物的描寫,以及對與這些自然景物相關的社會風貌、風土人情等的描寫;另一個是主觀描寫,即在進行客觀描寫的同時,還要寫出面對這些客觀事物所產生的思想感情。

(4)比較

在說明事物過程中,為了突出有些比較抽象、陌生,一時難以講清的事物的特點,增強說明效果,常常要採用比較的說明方法。"有比較才有鑑別",比較是人們在認識事物中常用的一種思維方法,把大家熟悉的事物或通俗易懂的道理去和抽象的、陌生的作比較,使大家對事物有所瞭解,讓讀者產生由此及彼、由表及裡的理解過程,最終充分認識事物的特徵。這是因為事物的特徵往往可以在同另一事物的比較中顯現出來。這裡需要指出的是,比較的先決條件是要找出比較事物之間可以值得比較的共同點,然後方能通過比較的方法來同中求異,說明事物的各自特點。換言之,在進行比較時,必須有相同之點才能作比。

【例如】文章《水》的選段:水是什麼樣的物體呢?

水是液體。石塊和木塊有一定的形狀,無論放在桌子上或者盒子裡,它們都不會改變自己的形狀,都是固體。水就不同,放在圓杯子裡就成為圓形,放在方盒子裡就成了方形,它沒有一定的形狀。水是無色透明的。有人說水是白色的,這話錯了。拿水同牛奶比較一下就會明白,牛奶才是白色的,水是什麼顏色也沒有的。如果把一根筷子插入牛奶裡,我們就看不見它。再把一根筷子插入清水中,我們能夠透過清水看見插入的筷子。

水是無嗅、無味的。怎樣來區分無色透明的燒酒和水呢?光憑肉眼是毫無辦法的。只要聞一聞,嘗一嘗就能正確無誤地區分了。燒酒有酒的氣味和味道,而水卻什麼氣味,什麼味道也沒有。

因此,在正常的情況下,水是無色、無嗅、無味的液體。

【評析】這篇說明文抓住了"水是無色、無嗅、無味的液體"這一特徵為文章的中心,圍繞這個中心組織材料,選擇了比較說明的方法,拿水同木塊、石塊比形狀,拿水同牛奶比顏色,拿水同燒酒比氣味、比味道。相互比較以後,水的特徵得到了充分的顯示。

另外,還要注意到;被比較的事物是說明的對象,用作比較的事物是應該大家相當熟悉和非常具體的。

【例如】上面選用的牛奶、石塊等都是熟悉的和具體的,所以大家容易理解、容易接受。如果用作比較的事物比要說明的對象還要難以理解,是陌生的、是抽象的,那麼,根本就無法達到說明的目的。

順便說一句,說明方法的選用,要根據實際需要而定。一般的情況是,確定了被說明的對象,按一定的中心組織材料、安排順序,綜合地使用各種說明方法,目的是將被說明的事物(或事理)給大家介紹得十分清楚。

在寫作實踐當中,說明文的說明方法是多種多樣的,而且往往是幾種方法結合起來使用。同學們掌握了這裡介紹的四種主要方法之後,還應當多讀些範文,分析人家的說明方法,吸取更多的營養。

寫作方法|暑假那麼長,不如一起學寫說明文

三、說明文寫作常見問題

說明文寫作比較容易出現的問題,主要有兩個:

1、‘對說明對象的特性把握不準確,主要是沒有明確說明目的,沒有對事物需要說明的那個方面進行認真的思考。

其具體表現是,對事物的某個方面進行說明的時候,文章沒有緊緊圍繞該方面的特性來寫,致使這方面的特性不清晰、不突出。就像寫記敘文跑題一樣,出現了偏離"主題"的情況。

2、事物的特性說明不清晰,主要是文章條理不分明,說明方法不恰當。

其具體表 現是,在說明事物特性的時候,不講究說明方法,或者把事物的幾個方面放在一起說,或者 事物的一個方面還沒說清楚又去說另一個方面,結果使得哪一個方面也沒有說清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