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给更多人!这些都是新型毒品,千万别碰!

转给更多人!这些都是新型毒品,千万别碰!

6月26日,国际戒毒日。

01

被毒品吞噬着青春

中国新闻社发了篇文章《自从我染上毒品,孩子再没叫过我妈妈,愿天下无毒……》,讲述了几个山西省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里的故事。

转给更多人!这些都是新型毒品,千万别碰!

❒ 好奇心让她一发不可收拾

29岁的晓琴三个月后即将走出戒毒所,她是一个有着7年吸毒史的戒毒人员。

独生女,家境优越,大学毕业在一家建筑设计院工作。2011年,她在朋友的引诱下开始尝试吸食冰毒。

“酒吧里的朋友都在吸,他们说和吸烟一样,不会上瘾。其实,那时更多地是好奇心。直到后来,一发不可收拾。”

8年中,晓琴吸毒、被强制戒毒、复吸,一次次重蹈覆辙。她的父母曾一度无法接受女儿吸毒的事实,觉得很没面子,抬不起头,甚至不来所探望,想要放弃她。

“最主要的是多陪陪父母,这些年亏欠他们太多了。然后想要找一份稳定的工作,重新开始。”

转给更多人!这些都是新型毒品,千万别碰!

❒ 不知道那个是毒品

小杜吸毒前从事特殊教育工作,教盲文和手语。有一个做警察的男朋友。

她说第一次吸毒是因为朋友说这东西能提神。直到后来身体出现反应,才知道那是冰毒。她从2017年3月开始吸毒,同年6月被抓,进入山西省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整整一年时间。

“我不想放弃自己的工作,我还想教孩子。我对不起他们,没有做一个好榜样。我现在最痛恨的就是毒品!”

转给更多人!这些都是新型毒品,千万别碰!

❒ “吸毒,因为男朋友嫌自己胖”

刚满18周岁的小兰,此前是山西某艺术学校的学生,喜欢跳舞。吸毒的原因竟是男友嫌自己太胖。第一次吸食冰毒,15岁的小兰处于亢奋状态,不吃不喝不眠不休,一周瘦了24斤。随后,出现各种吸毒后的不良反应。

“你现在还想毒品吗?”

“不想了。”

02

青少年是滥用的主体

截至2017年底,全国共有吸毒人员255.3万名,其中18岁到35岁的吸毒人员有141.9万名,占55.6%,青少年是滥用的主体。

转给更多人!这些都是新型毒品,千万别碰!

不要以为毒品离自己很远,如今一些新型的“毒品”就隐藏在我们周围。跳跳糖、奶茶、笑气、干花、咔哇潮饮……毒品花样翻新防不胜防一不小心你可能就会消费到:

转给更多人!这些都是新型毒品,千万别碰!转给更多人!这些都是新型毒品,千万别碰!
转给更多人!这些都是新型毒品,千万别碰!转给更多人!这些都是新型毒品,千万别碰!
转给更多人!这些都是新型毒品,千万别碰!转给更多人!这些都是新型毒品,千万别碰!
转给更多人!这些都是新型毒品,千万别碰!转给更多人!这些都是新型毒品,千万别碰!

很多人都抱以侥幸的心理

认为自己意志力坚强不会上瘾

尤其是青少年

但是一旦吸了第一口

之后第二口、第三口就“顺理成章”了

再加上目前流行的新类型毒品

往往被伪装为“无害”“无成瘾性”

使青少年分分钟“入坑”

......

危害

  • 传统毒品主要破坏人的免疫功能,损害心、肝、肾等脏器,过量使用会导致呼吸衰竭而亡。


  • 合成毒品则直接损害人的大脑细胞,导致神经中毒反应和精神分裂症状,过量服用将诱发急性精神障碍或急性心脑疾病。吸食合成毒品,对身体的危害是不可逆转的。

转给更多人!这些都是新型毒品,千万别碰!

最后

不轻视

认识到毒品的危害性

发现身边有贩毒、吸毒现象及时举报

不好奇

千万别因一次“尝试”而毁掉美好人生

不妥协

甚至吸毒花费的每一分钱

都可能变成打在缉毒警察身上的子弹

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来源/综合中国新闻社 新华网

监制/何永鹏 田珍祥

你投诉 我曝光

消费遭遇烦心事

长按二维码关注

来潜个水,有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