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的總督是英國女王,爲什麼澳大利亞還是一個獨立的國家呢?

魅邪娌

首先,需要糾正一下的是澳大利亞的總督並不是英國女王,而是於2014年3月上任的彼得•科斯格羅夫,其職責是英國女王在澳大利亞的代表。

提到澳大利亞與英國的關係,就要提到一個國際組織--英聯邦。這個組織的成立要追溯到一戰之後,此時的英國在戰爭中受到了嚴重的削弱。與此同時,各個殖民地的民族解放運動逐漸興起,紛紛要求獨立。為了緩和矛盾,英國於1926年被迫承認一些殖民地在內政與外交方面獲得獨立。1931年,英國議會通過了《威斯敏斯特法案》,正式以文件的形式批准了1926年所作出的決議,英聯邦成立。

需要說明的是,英聯邦並不是一個國家。英國的君主只是這些英聯邦絕大部分成員國名義上的國家元首,但是在英聯邦成員國的內政外交上並沒有權力干涉。目前,英聯邦有五十多個獨立的主權國家,這些成員國大多數是之前英國的殖民地。根據規定,在這些承認英國女王為國家元首的英聯邦成員國會設立由成員國提名、英國女王任命的總督,代表英國女王出駐在這些英聯邦成員國。需要補充的是,在這些英聯邦成員國裡,已有自己本國君主的馬來西亞和實行了共和制印度、新加坡等國家已經沒有總督。

澳大利亞是在1931年通過的《威斯敏斯特法案》之後獲得了內政與外交的獨立,同時成為了英聯邦成員國。一直到1986年,澳大利亞才獲得了完全的立法權與司法終審權。


環球網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很有必要先來了解一個國際組織:英聯邦。一戰結束後,曾經被稱為“日不落帝國”的英國實力遭受大幅削弱,導致其治下的殖民地、自治領以及託管國矛盾四起,要求獨立的呼聲日益高漲。許多殖民地爆發了民族解放運動,英國本土和諸如南非、加拿大、澳大利亞等自治領之間的矛盾也日漸鋒芒。

圖為現今英聯邦成員國分佈

為了保住帝國的顏面和挽救一發不可收拾的頹敗局面,英國在1926年不得不首先承認了自治領在內政和外交上獲得獨立,但要求自治領必須和英國一樣忠於英王,作為交換,這些自治領從此以後與英國互不隸屬且權利平等。

1931年,《威斯敏斯特法案》在英國議會獲得通過,該法案的通過也標誌著原來所有的英屬自治領獲得完全獨立主權,英聯邦確定成立。《威斯敏斯特法案》的第一條就明確規定:英國的自治領與聯合王國共同組成英聯邦,並共奉英王(女)為國家元首。

圖為英女王伊麗莎白二世

而澳大利亞在獲得獨立前就是英國的自治領,所以根據上述法案,澳大利亞現在的國家最高元首是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但僅僅只是名義上的元首,並不擁有任何實際權力。同樣,其它諸如加拿大、南非、新西蘭、愛爾蘭這些曾經的英屬自治領現在的國家最高元首都是伊麗莎白二世,但都僅限於名義元首。

圖為澳大利亞歷時十年為英女王打造的黃金鑽石馬車

所以說,澳大利亞的獨立是獲得了前宗主國英國的首肯,作為交換澳大利亞則必須承認英王為最高元首(無實權,不可干預澳內政)。另外還要提一點,英聯邦政府首腦會議已經同意由查爾斯王子擔任下一任英聯邦元首,具體繼任時間還未確定。目前,英聯邦的最高元首仍是查爾斯王子的母親伊麗莎白二世。

我是軍武最前哨!


軍武最前哨

澳大利亞的總督不是英國女王

上面這個老先生才是澳大利亞的總督,叫科斯格洛夫。英國女王是澳大利亞的“君主”。“總督”和“君主”是什麼關係呢?總督其實是君主在“領地”的聯絡官或者辦事員。這個總督在法理上是非常大的權力,但是隨著各屬地的獨立以及威斯敏斯特法,總督的權力基本上是空架子,他的權力在總理的控制之內,任命也有總理來決定。但是還不能撤掉總督這個職位,因為這顯示了對君主的尊重。

澳大利亞的君主是英國女王,還有13個國家認可

澳大利亞是英聯邦組織成員國,是53個會員國的其中一個。作為英聯邦首領,在歷史上一直是由英國女王和英國國王擔任,雖然是由選舉產生,但是按照傳統,英聯邦大會一般情況下還是會遵照傳統執行。

按照英聯邦起初的法律規定,成員國必須以英國女王為君主,但是有些國家的政體並不允許這樣,所以英聯邦為了擴大成員國數量,在此條件上就做了讓步。現在只有14個國家認可自己的國家是英國女王。包括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牙買加和一些名字很生的國家。

英國女王不能干涉澳大利亞內政

上述國家認英國女王為君主,嚴格上她是英聯邦各國的精神領袖。按照威斯敏斯特法,各國都有自己的主權並不受到英聯邦和女王的管控。澳大利亞總理享有實際的最高權力。作為從封建專制的過度的體制,君主立憲制滿足了民眾對於君主的崇拜和信仰,但是權力並不屬於她。崇拜和實權的徹底分開,也就避免了專制的產生。


止步一點

首先,澳大利亞是君主立憲制國家,君主也就是國家元首是伊麗莎白二世,說是英國女王不嚴謹,雖然是同一個人。

其次,伊麗莎白二世擁有很多國家,比如澳大利亞、加拿大、英國。澳大利亞和英國是平等的。

這就好比,女王生了兩個孩子,一個英國一個澳大利亞,開始的時候,英國年長,澳大利亞都聽英國的,後來澳大利亞長大了,就獨立了,不再聽英國的了,但澳大利亞的媽還是女王。

第三,君主或者國家元首有很多事情要做,比如簽署法案,任命總理(首相),聽取總理彙報,接受外國大使國書,解散議會等等。可女王是很多國家的君主,要是每個國家的事都親自管得累死,於是女王自己就住在英國,在其他國家各派一個人代表女王行使這些權力,這個人就是總督。

以前總督是女王指定,現在都是各個國家自己提名人選,女王直接任命,也就是說澳大利亞要任命誰做總督,女王都會同意,也就是女王不干預澳大利亞的任何事情。

所以澳大利亞從總督到總理都是澳大利亞本土人,擁有完全的主權,當然是一個獨立國家了。


上丞工作室

看到很多回答在罵澳大利亞,事實上這樣罵的很沒道理。很多人沒有站在澳大利亞的立場上考慮問題。因為澳大利亞土著人只有2.7%,絕大部份是英裔。


而英國女王是英國的象徵,奉女王為元首才是不忘本。真正該罵的是新加坡好嗎?一個華人主導的國家卻對中國不友好,這才是該罵的。有些人一邊罵澳大利亞,一邊罵新加坡。這就難以理解到底你堅持的是什麼了。


言歸正傳,澳大利亞是英聯邦國家。英國女王是澳大利亞名義上的元首。並由女王委派總督行使權力,但是總督不能干預澳大利亞的運作。所以澳大利亞還是一個獨立國家。

1931年英國通過《威斯敏斯特法案》,承認殖民地具有獨立的內政和外交和英國權利平等,互不統屬。

實際上英聯邦在開始的時候對很多發展中國家是很有利的,英聯邦公民有權移居英國,在英國的英聯邦公民還具有選舉權。所以很多國家自願留在英聯邦。


漁耕樵讀

澳大利亞的總督是英國女王在澳大利亞的代表,是由澳大利亞在任總理提名再由英國女王確認的澳大利亞人選。英國王室以及其代表在澳大利亞基本沒有什麼行政權利。

同時,澳大利亞政府與同時奉英國女王為國君的英國政府、加拿大政府以及英聯邦體系裡許多國家一樣是平等的。

也許有人要問,澳大利亞人民為啥不選擇拋棄英國王室、成立共和國呢?

實際上,澳大利亞在十年前已經進行了全民公決,結果保皇派巧妙利用了澳大利亞人民擔心出現獨裁者的心理,分裂了共和派,最後導致共和運動失敗。當時澳大利亞共和運動的主席正是今天的澳大利亞總理特恩布爾。

在不少澳大利亞心目中,與其出現類似某些國家那種獨裁者的國家元首,還不如繼續讓英國王室擔任這個沒有實權的名義……

也許在遙遠的將來,澳大利亞將選擇成為共和國,選舉自己的國家元首,但那一定是英國王室徹底得罪了澳大利亞人民,或者澳大利亞的人口構成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李映紅

澳大利亞人理論上是英國女王的臣民,最高長官是總督,總理組閣制,澳大利亞五大邦組建的聯邦政府,英澳關係法,憑藉著法律契約精神,英國人准許和平自治並獨立,澳大利亞人自治後仍然效忠英國女王,這種英式民主方式,解決了宗主國家不能爆發軍事衝突戰爭來決定獨立,那樣會撕裂宗主國與殖民地之間,日後人如何相處,這為日後很多國家效仿,稱為民主方式雙方妥協,以法律方式來解決去留。


隨雨飄渺

這叫共主邦聯,比如1603-1707年的英格蘭和蘇格蘭,各自是獨立的國家,但是國王是同一個人。如今的英國和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牙買加,安提瓜和巴布達,巴哈馬,巴巴多斯等國都屬於共主邦聯。


精神蘇格蘭

澳大利亞總督是民選的,表面上是英國女王在澳大利亞派駐的總督,僅僅是象徵意義,沒有實質性的內容。

澳大利亞的民選政府和總理當家執政,完全獨立自主管理國家,與英國女王和英國政府沒有半毛錢的關係。

因此澳大利亞是一個完全獨立的國家。

#凌遠長著#


愛之育之

這些英聯邦國家其實法理上是女王的私產。我們習慣上是說某國的某王。但以前較真的說法是某王的國或領地,以前澳大利亞叫自治領。時代不同了,現在英帝國改叫英聯邦了,成員國和女王達成了默契,給予君主榮譽,來換取最大的主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