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已經不再重男輕女了嗎

我们已经不再重男轻女了吗

在中國傳統觀念裡,很多家庭更想生兒子。但近年,一項研究卻顯示,生兒子的父母,在兒子長到17歲至30歲期間,幸福感明顯比生女兒的父母要低。那麼,這是否意味著中國人已經不再“重男輕女”?

近幾年公佈的一系列數據似乎表明,中國人已經越來越不“重男輕女”了。比如,在教育領域,學前教育在幼兒園中女童比例為46.4%,義務教育階段在校生中女生所佔比例為46.5%,普通高中在校生中女生所佔比例為50.3%。全國小學學齡女童淨入學率在2014年就達到了99.83%,提前實現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

我们已经不再重男轻女了吗
我们已经不再重男轻女了吗

但是,與男孩相比,女孩的生存發展仍面臨諸多挑戰,其背後或多或少總是能看到“重男輕女”的影子,特別是在依然保留了諸多傳統因素的農村地區。據媒體報道,在四川一個叫正義村的地方,因為嫉妒小叔子生兒子,而自家一直生女兒,12年間,嫂子張鳳用毒鼠強將小叔子家的4個兒子相繼毒殺,只為讓其“斷子絕孫”。

悲劇的發生雖令人震驚,卻也有跡可循。在當今農村,母憑子貴仍然有市場,生下兒子意味著在家庭中有更高的地位,生女兒則被視為無能。有學者認為,傳統倫理、法律、小農經濟和土地所有制這四個因素塑造了中國傳統的父權制宗族制度,在這種制度下,女性在家族中基本上沒有“人權、財權、事權”。

我们已经不再重男轻女了吗

在城市,情況是否有所不同呢?事實上,大城市的很多家庭的確不像部分農村家庭一樣把“重男輕女”寫在臉上,而且因為日益水漲船高的房價等外部因素影響,生兒子給家庭帶來的壓力更大。所謂的“女兒是招商銀行,兒子是建設銀行”,“生兒子的父母幸福感明顯比生女兒的父母要低”,大多是基於此類原因。

但是否城市人已經能將男孩與女孩完全同等看待?沒有調查,不好下結論。但至少在心理認知與行為選擇上,還是不一樣的。比如,很多女孩不被期望建功立業、光耀門楣,卻被期望找個“好”女婿,她們從農村版的“招弟”變成了大城市的“招婿”;家長普遍認為養女孩更操心,男孩則相對省事;一胎是兒子的要二胎的少,是女兒的更傾向於再生一個。但這些現象究竟意味著城市人更“重男輕女”還是“重女輕男”,也不好一概而論。

唯一能確知的是,“重男輕女”思維雖已不再如過去那般盛行,卻依然是個問題。我們在思考如何徹底終結“重男輕女”思維的同時,對與此相關聯的諸多家庭與社會問題,同樣不能忽視。

我们已经不再重男轻女了吗我们已经不再重男轻女了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