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看《驢得水》會覺得,一開始笑的是自己,最後哭的也是自己

說實話,這篇文章本應該很早就應該寫出來,只是在每次要寫的時候,總會有點對自己下不去手的感覺,於是就這樣一拖再拖,最近寫了一些解讀文章,難免的會不斷的碰到一些內容,自己亮出了態度,也似乎辨明瞭是非,也曾多次的暗示,自己批評的其實就是自己,但我覺得就像老師批評學生一樣,還不夠深刻,自己還沒認識到錯誤,需要繼續反省。

自己從來不追劇,因為有些劇,看似幾十集,故事大同小異,有些角色在書中已經被扒開太多次,遊街了太多次,不想浪費時間再扒一次,再者一直以為電視畫面表現的方式,沒有文字那樣面面俱到,還有就是不想讓自己的智商,被所謂的審核人員,拉低到與他一樣的審美水平上。

為什麼看《驢得水》會覺得,一開始笑的是自己,最後哭的也是自己

但《驢得水》這部劇我卻看了好幾遍,在看第一遍的時候,準確的說是看到前半段的時候,我認為自己有鐵男的影子和校長的影子,甚至還有一點點斐魁山和張一曼的影子,我就笑,笑的很開心,我甚至在某一瞬間有點敬佩和崇拜鐵男,當他表演到某一個情節時,恨不得拍一下大腿,呼喊:這不就是我自己嗎?

但當開始演到下半段的時候,發現這不還是自己嗎?這時我笑不出來了,因為一開始的笑,是發現自己與他們有很多共同之處,但這些共同之處背後都有一個讓自己引以為豪,或者是讓自己贖罪的正當理由,但下半段看到的,卻是原來理由是這麼的陰暗,你引以為豪的自信,原來是這麼的無恥,自己曾經信奉的價值觀,在這裡一文不值,還被撕的破破爛爛、支離破碎。

為什麼看《驢得水》會覺得,一開始笑的是自己,最後哭的也是自己

鐵男這個角色,我一看到他就覺得我在很多地方很像他,喜歡他就像我喜歡卡夫卡、王小波一樣,最後槍響的那一刻,看到孫佳那瞬間的回頭,我發現了她心中除了那頭驢,還有這個鐵男,我相信這個周鐵男一定會永遠的活在她心中,這簡直就是愛情的傳說,可以歌頌上幾千年的傳奇,可轉眼間看到他沒死,他給拿槍的人跪下了,跪的是這麼的徹底,那麼的情深,那麼的虔誠,這讓我想起小學的時候,老師讓我們學習賴*寧,我私底下和要好的同學說,我不敢,如果真有那麼一天,我會當“逃兵”。

《驢得水》沒有讓這個周鐵男成為一個傳說,卻讓他那一跪,把我們心裡最陰暗的那部分晾在眾人面前,原來英雄與狗熊的區別,在驢得水看來就是一個打中了,一個脫靶了,原來自己還把自己當回事,還以為自己有多高尚,只因那把槍沒有對準我。

自己還有校長的影子,因為我想起在網上傳自己寫的文章時候,一開始自己本著自己的專業,幻想著對文學的愛好和嚮往,結果發現在互聯網的規則之內,你必須遵循有足夠博人眼球的標題,有讓人感到新意而且是推翻原來認知為基礎的內容,其結果就是你的文章對錯不重要,就算你說2+2你說等於5,都比你說2+2=4更能帶來滿意的流量和關注度,於是自己萌生了一個想法,就是校長的想法,曲線救國,先降低自己的要求,寫出讀者愛看,流量又高的文章為首要目的,等有了關注度,再寫自己想寫的內容,最後校長都忘記了,他想教育學生成為一個有底線的人,最後卻發現自己都沒有底線,怎麼教人有底線?

為什麼看《驢得水》會覺得,一開始笑的是自己,最後哭的也是自己

自己還有張一曼的影子,因為她除了從來不去要求別人,她還不要求自己,在她眼裡這叫自由,人人都有屬於自己的自由,你喜歡去昆明,我喜歡在高原,只因為昆明沒有雪,就這麼簡單,想想自己經常窩在書房,不想過問是非,所有的辯論只在我的文字中,生活中我就想,不需要你們理解我,也不想你們把你們的想法套用在我的身上,因為我們誰都和誰不一樣,衣服只有自己知道合不合身,不合身的再好看,也是別人眼裡好看,但自己身上卻不舒服,張一曼喜歡睡男人,對不對,好不好,別人又不是她,就像喜歡昆明的斐魁山,不知道張一曼為什麼喜歡黃土高原一樣,你喜歡昆明就想別人也喜歡昆明?

《驢得水》的結局,是大家都像什麼事都沒發生過一樣,唯獨聽見張一曼飲彈自盡的聲音,因為你不屬於這個世界,所有的人都可以改變,唯獨你不會改變,我雖有她的影子,但我還活在這個世界,因為我是個雙面派,當面一套背後一套。

這個世界除非人人都得到自由,不然人人都不會自由,所有的良知、本性、真善美、自由都抵不過一把手槍,記得小布什當總統的時候說過這樣一句話:我現在是在籠子裡和你們說話。只有把權力鎖進籠子裡,世間才會有真正的良知,不然就像《驢得水》,再遠的不毛之地也不會是你想要的烏托邦。

文:餅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