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作经典史话(72):商丘籍唐朝状元诗人崔曙与焦作

焦作经典史话(72):商丘籍唐朝状元诗人崔曙与焦作

商丘籍唐朝状元诗人崔曙与焦作

大唐年间,宋城(今商丘)有位书生叫崔曙,生于平民家庭,为了改变命运,他在交不起学费,买不起灯油,吃不上饱饭,穿不上暖衣的状况下,坚持学堂外旁听,月光下夜读,以草棒为笔,以大地为纸,每日勤学苦练,风雨无阻,孜孜不倦,在当地一时传为佳话。

邻村有一女子得知,心思此等书生如此苦读,日后必会金榜题名,于是找人提亲嫁给了崔曙。女子过门后,夫妻俩生有一女,取名星星。大约过了五六年光景,女子因操劳过度,一病不起,命归黄泉。崔曙父女只落得孤苦伶仃,相依为命,苦苦煎熬。事后,乡里乡亲都劝崔曙放弃读书,耕田糊口,但崔曙依然我行我素,坚持日夜苦读。唐开元二十六年,大唐开科取士,崔曙将年幼的女儿扔在家里,便一路风尘前往长安赶考。

当年,礼部侍郎姚奕知贡举,他多次与当朝皇帝李隆基商榷,最后确定以《明堂火烛》为题,要求考生做诗一首,以诗取士。礼部开考,众考生入殿坐定,见题答卷,各抒情怀。崔曙审卷,联想起千里之外那堂上唯一孤苦伶仃的女儿,心里不由百感交集,感慨万千,于是挥笔写下:

正位开重门,中天出火珠。

夜来双目满,曙后一星孤。

天净光难灭,云生欲望无。

还将圣明代,国宝在京都。

主考官阅卷,见此诗取景空阔,清拔脱俗,以进士第一名上呈礼部。礼部阅后,又上呈给皇帝李隆基。李隆基看后,联想起自己儿时母亲失踪被害,兄弟几人遭贬被关,日夜相依为命的情景,一阵感慨:“世间孤苦,人月共眠,此乃一首好诗。”皇帝话落,御笔一挥,崔曙取科第一,成了唐开元二十六年(738)戊寅科头名状元。

崔曙一路回到家里,身穿官服,骑着高头大马一连游街三日,只把父女俩高兴得三天三夜都没有合上眼睛。事后,朝廷一道圣旨,崔曙入仕为官,做了怀州(今焦作市沁阳)县尉。上任离家,崔曙告别了乡邻乡亲,带上女儿星星一同来到怀州。按常理,崔曙步入仕途本应前途无量,官职一路高升,享尽荣华富贵,岂不知由于自幼生活贫困与多年苦读,身体严重透支,上任两年便撒手人寰,空留唐诗16首及一世英明,人称苦命状元。

唐朝一直奉行将诗歌作为国粹,科考往往以一首诗歌定乾坤,诗歌创作被推上了历史的巅峰,所以才出现了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一代大诗人。宋、元以后,随着程朱理学的盛行,儒家经典开始登上科举的殿堂,相应诗歌创作开始走下神坛。

历时悠悠,日月穿梭。崔曙作为大唐年间状元与诗人,尽管他在怀川做官与生活仅有两年,看似时间短暂,但却为焦作人文历史增添了一抹彩虹......现如今,假如崔曙后人依然生活在怀川一带?当为崔曙感到骄傲和自豪!

崔曙主要代表作:《送薛据之宋州》、《早发交崖山还太室作》、《嵩山寻冯炼师不遇》、《古意》、《奉试明堂火珠》、《途中晓发》、《缑山庙》、《登水门楼,见亡友张贞期题望黄河诗,因以感兴》、《对雨送郑陵》、《山下晚晴》、《颍阳东溪怀古》、《同诸公谒启母祠》、《宿大通和尚塔,敬赠如上人,兼呈常孙二山人》、《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容》等。

焦作经典史话(72):商丘籍唐朝状元诗人崔曙与焦作
焦作经典史话(72):商丘籍唐朝状元诗人崔曙与焦作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焦作——城市文化名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