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樂頌2》里同樣是創業者,曲筱綃和王柏川爲什麼差距這麼大?

大愛過一場s8

謝邀,我是變革家吱吱。
很明顯的一點就是家庭背景的不同造就了他們之間的差距。這也是最大的原因。可能有人問,家庭背景就那麼重要嗎?難道只有富二代才能創業成功嗎?草根就不能創業成功了嗎?當然不是的,草根創業白手起家的大有人在,不可否認這些人都十分優秀,優秀到即使給你一手的爛牌也能開拓好的局面。但是有多少人能做到這一點?很少,萬中無一。拋去個人的能力素質不談,我們再來看家庭背景能夠造就什麼或者說能夠給我們帶來什麼。首先,資金的支持。作為一個有錢的富二代,曲筱綃即使創業也有大筆的資金可以投入,所以她做事可以大刀闊斧的幹,不計得失,勇敢嘗試。再看王柏川,辛辛苦苦攢錢求爺爺告奶奶的拿到一筆錢,還得小心謹慎的使用。因為一個不小心血本無歸,他就會面臨鉅額的債務。因為手裡資本的不同,他們兩個創業的心態就已經產生差距。再者,即使曲筱綃不學無術,混吃混喝,但是她混的本身就是富二代的圈子。因為家庭背景造就交往圈子的不同。她的那些朋友包括她父親都是她手裡的人脈。人家隨便拿到一個項目都起碼幾百萬起步了。再來看王柏川工薪階層,父母根本無法給自己的事業助力。而他能接觸到的大多也就是那些個老總,可以說他的人脈圈子比起曲筱綃的已經低了幾個檔次。創業什麼最重要?資金、技術、人脈。光資金和人脈就已經差了一大截,再加上外界因素的干擾,比如樊勝美不斷的施壓,正所謂欲速則不達。雖然同是創業者,但這種種的一切,都註定了王柏川和曲筱綃之間的差距。你不能否認有些差距是天生的,這不僅是電視劇,生活中也是如此。當你努力奔跑的時候,有些人已經站在終點了。這就是現實。

變革家

人脈嗎?金錢嗎?還是別的什麼?原因是綜合性的,但是關鍵只有一條,教育路徑是不同的,這在未來的中國社會可能會更加明顯,也提請各位在對待下一代教育方面有所把控。以下是一點私人的觀點。

教育不是考高分,所有的教育是為你做選擇服務的,有些教育是讓你有更多選擇的可能性,有些是讓你學會如何選擇。一般普通家庭,我們試圖要擴展的是前者,我們讓孩子學各種技能,參加各種表演,練膽量,練心氣,練談吐,練禮儀。這些都很重要,這是因為一般家庭的家長都知道,在一個競爭環境中,老百姓又沒什麼背景,沒什麼人脈,我們大多數人承擔的角色是做一顆社會的螺絲釘,而這顆螺絲釘放在乾淨整潔的辦公室還是放在灰塵滿天的建築工地,這是個問題,我們培養很多技能,其實是為了讓工作輕鬆一點,賺的多一點,為了這個目標我們必須增加我們的可選項,然後呢?我們不管被動還是主動,必須選擇。

而另一批人呢?所謂略微貴族式的教育模式,其實是引導孩子做決策,他們已經過了這個選擇面的問題,由於天生基礎較好,他們的可選項本來就很多,所以他們學習的內容是如何做決策。比如年輕的巴菲特早早的進入股市買了一點股票。一個典型的美國決策式的歷史題目:如果你是簽署《獨立宣言》的55先賢,你會增加什麼條款,又會減少什麼條款?難嗎?太難了。你要知道歷史事件,你要研究《獨立宣言》的內容以及其後有沒有可改進的地方。

學做決定,只是一個AB面的事情,但是學做決策,就是一個全方位的能力,你要了解信息,獲得信息,分析信息,直到你認為可以做出正確的預期,曲筱綃識人,點子多,能看清本質的本領就來自於決策教育。打個比方,在現實中很多投資人看到一個信息來襲,總會問:是利好還是利空,懂的人解釋一下?這就是典型的沒有接受過決策教育的弊端,當然,即使你知道決策教育的必要性,這也是個長期積累的過程,對於一個個體,這種積累越早越好。


凱恩斯

一、曲筱綃的成功取決什麼

曲筱綃沒有高學歷,也沒經營管理經驗。憑藉自己的小聰明和一腔熱血,堅持自己創業不靠父母。為了長知識,熬夜苦讀背書,她的努力所有人看在眼裡。曲筱綃性情古怪,難相處,她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喜歡就要得到。她善用自己擁有的人力、物力、財力。有想法,有膽識,有遠見。

富二代出身的她,懂得放下面子求安迪幫忙,即使嬌生慣養也去笑臉相迎陪客戶吃飯。她在工作中,事事親力親為,絲毫看不出富二代架子。在所有人休年假,曲筱綃選擇出去加班談生意,出去賺錢,她賺錢並不是因為缺錢。她知道她不努力,她就永遠生活在爸爸的光環下,爸爸永遠看不到她。她如果不比哥哥強,奶奶永遠不認她,爸爸永遠不在意她。趙醫生說她有一套自己的標準,對人對事,曲筱綃都有一套自己的見解。不僅如此,她的關係網絡也四通發達。善於溝通,利用安迪這個臺階認識了奇點,老譚,小包總等人。為了達到目的,不惜出賣一下朋友的信息。

曲筱綃能成功,坤鵬論認為:不全是在於起點高,她的智慧,她的敏銳判斷能力,她的資源,她的朋友,和她自己的努力。如果曲筱綃沒有上進心,那麼她只能是一個靠父母的大小姐,依舊不學無術。因此,在她成功者的背後,她的付出遠超出常人!

二、王柏川為什麼會失敗

王柏川出生在一個比較古板的家庭,父母都是職員,家庭比較保守。王柏川也沒吃過苦,他的工作需要樊勝美監督。他做事猶豫不定,在約會時接到生意,樊勝美要求他去工作,他才決定放肆這次約會趕回公司。

在給包奕凡零件不達標時,他的答案是他也無能為力了,他盡力了!坤鵬論認為:凡事沒有絕對的不能,只要敢想,敢於實踐,總會有出路。

王柏川在生意失敗時,他沒有繼續為公司想辦法,他墮落一蹶不振,小美看到他去做代駕,對她失望至極。對於王柏川的創業,他沒有一個堅定的目標,他想要給小美一個家,他要買房,他為了這個目標努力,陪客戶吃飯,喝酒喝到吐。我們不得不承認,王柏川很努力,努力做到小美眼中的好。他為小美解決麻煩,努力做一個三好男朋友。

他每天在忙著這些事情,他沒有考慮過,有一天小美不在了,他要忙些什麼事?他公司的未來是什麼樣?公司接下來如何發展,下一個合作商是哪個公司?

王柏川之所以失敗,坤鵬論認為:王柏川缺少了成功者的膽識,敏銳的觀察力,和明確的目標,以及公司和他個人未來的規劃!

坤鵬論認為:現實社會中絕大多數人都會嚮往曲筱綃,做事果斷,不用瞻前顧後,雷厲風行。但是恰恰大多數人更像王柏川,有家人還有女朋友,知道自己不可以輸掉,一旦錯了一步就整盤皆輸。創業者應當把握機會,多長見識,有效利用的資源,眼光放到市場,敢用拼搏!


坤鵬論

因為曲筱綃贏在了起點上。無論是從身家、學歷還是見識來說,曲筱綃都比王柏川更甚一籌。這在很多方面上都是至關重要的,尤其對於創業者來說。這也可以說是“馬太效應”吧,“凡是少的,就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凡是多的,還要給他,叫他多多益善。”

這個社會是很現實的。很多人都說富人越富,窮人越窮了。這種現象相信很多人都能感受到,原因是為何呢?因為很多家裡條件好的人更懂得投資,也更有資本投資。從小就學習英語、學習特長、各國旅遊、結交朋友,這些東西都是資本。由有形的物質支撐,繼而轉化成為無形的個人資本。

外語水平、個人才藝到了一定時候就會成為你自信的底氣,有了自信,人才能更好地與外界人物交流。很多東西就是這麼一環扣一環,繼而影響你的人生的。有句話說:性格決定命運,大概也就是這麼個意思了吧。

《歡樂頌》中的曲筱綃,雖然在前期老是一副不學無術、吊兒郎當的形象,但好歹人家是出過國、留過學回來的海歸吧?從小就有錢,結交的朋友也大都是非富即貴吧,這也是人脈吧?就算創業失敗,就算沒錢創業,人家還可以找爸媽要錢吧?

看起來是不是似乎有點不太公平?但是現實生活中就是如此啊,曲筱綃的起點高,是王柏川要非常非常努力才有可能達到的。然而現實生活中,有錢人對於賺錢理念及賺錢積極性的領悟能力也是普通人難以望其項背的。

曲筱綃的爸媽愛賺錢,會賺錢,曲筱綃從小就成長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中,怎麼可能不耳濡目染呢。所以她創業起來也是風風紅紅,全身心投入的。雖然平時嬌嬌滴滴,卻也能穿著工服就下車間。大過年的也能放棄休假,出門攬生意。而當曲筱綃把生意送到王柏川面前時,王柏川還因為是在假期而猶豫不決呢。比你有錢比你有優勢,還比你努力。這大概就是王柏川跟曲筱綃差距這麼大的原因了吧。


花吃了那女孩

我覺得這個問題問得非常好。身為《歡樂頌》的鐵粉,雖然寫過60篇劇評,卻沒有想過比較曲筱綃和王柏川的不同。他們年齡相仿,又同是創業者,卻相差巨大,這其中的原因不過有這幾方面。


1、外部環境 曲筱綃和王柏川的最大差距,就是他們身份之差。一個是“富二代”,一個是三線城市的小業務員。曲筱綃輕輕鬆鬆就擁有了自己的小企業,而王柏川卻費勁千辛萬苦,才得以來到上海立足。


曲筱綃的朋友都是“富二代”,隨便一個人都能給她拉來點項目,掙個錢;而王柏川只是個“外來戶”,傾心相待的人居然是個騙子,騙光了自己辛苦掙來的幾十萬塊錢。

曲筱綃拉項目只要說自己是誰的女兒就行,而王柏川卻需要喝酒喝到斷片,可能也拉不來一個好項目。 這些導致了他們最初的不同。



2、個人認知 不得不承認的一點是,曲筱綃和王柏川兩人都是非常努力的那一種人。但是他們倆的努力有著本質上的不同。 曲筱綃把賺錢當做自己的事業,而王柏川心心念唸的是掙了錢之後好好過安穩日子。所以,曲筱綃認為,賺錢這件事,沒有節假日,而王柏川在節假日根本不想去賺錢。

曲筱綃可以放棄過年的假期,跑到國外談生意,一有訂單,連戀愛都可以不談,立刻做星星眼狀跑去拉業務;而王柏川卻不同,為了多陪會樊勝美,什麼樣的時間都可以犧牲。

其實,這是兩個人的認知差距。 曲筱綃的努力是發自內心,而王柏川的努力卻是被迫的。



3、拼搏前景 曲筱綃的生意有多種可能,而王柏川的生意註定做不到。 因為王柏川的生意更加“求穩”。他可以不掙錢,但絕對不能賠錢,所以他生意上必然會放不開手腳。

而曲筱綃不懼失敗,她會為了掙更多的錢,嘗試更多的方法,更多的道路。 其實,做生意就是這樣,要敢想敢闖,才能掙到更多的錢,積累更多的財富。

我是windy天意晚晴,全網絡最會寫劇評的劇評大V,2部《琅琊榜》,寫出80多篇劇評,兩季《歡樂頌》寫出60篇劇評,《仙劍奇俠傳》劇評正在持續更新中。歡迎你的關注!


windy天意晚晴

一,起點不同。王柏川是基層人民的創業,而曲筱綃算是富二代,就算是創業也會有父母的支持,財力,物力。

二,成長環境不同,以至於觀念不同。王柏川來自於普通家庭,沒有人脈,並且生活環境決定了他們的習慣與觀念。曲筱綃有一定的人脈,對待事情也乾脆果斷,有自己的獨到見解。就拿曲筱綃出國談生意來說,五一在國內確實是都在放假,在放鬆,但是曲筱綃就有要出國談生意的遠見,王柏川就沒有。

三,壓力不同。王柏川揹負著樊勝美買房的壓力,小樊的逼迫讓他失去了自己應有的判斷力,盲目投資。曲筱綃不同,沒有壓力,沒有人逼迫,可以看著自己的步子來發展自己的事業。


精分短腿醬

家庭背景,資金,情商,人脈,經驗,做生意的心態,等。都是曲筱綃和王柏川差距大的原因。

曲筱綃開始只是為了在父親面前表現自己才開始做生意,她的初衷使她沒那麼大的壓力,後來她發現自己對做生意很有興趣才繼續創業。而她的父親本來就是商人,家產厚,這讓她做生意的起步當然容易,不用太考慮投資什麼的問題。而王柏川的家庭是普通家庭,創業完全靠自己,他沒有多少資金來大投入,只能一步步做起,過程很艱難。


再說,曲筱綃古靈精怪,情商高,會拉人脈,再加上家裡資產豐厚,輕而易舉的就能讓朋友們死心塌地的幫忙。況且她爸爸就是做生意的,從小看父親工作也看出來點經驗來,血脈相傳,當然繼承了做生意的本事,她的做生意經驗可要比王柏川豐富!她懂得親自去工廠監工,懂得拉攏人心讓員工踏踏實實工作,懂得親自去國內國外各地拉攏合夥人,以表誠心,她什麼事情都親力親為。而王柏川卻顯得心有餘而力不足,樊勝美帶給他的壓力太大了,像一座大山把他壓的喘不過氣來,他更沒有曲筱綃那麼多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上。


大嫻子3

很簡單的道理,就是家庭支持,就拿我和我朋友來說吧!

工作了幾年後,我和他一起創業,小規模,都是開餐館

我父母是做了很多年餐飲,他父母是普通工人!我父母聽說我要做餐飲,開始勸我不要做,太累了!後來我執意要搞,就給我說,現在競爭壓力很大,要做,就要有秘方,有特色,不要搞太大的餐廳,做好一道菜,就可以打天下,然後他們教我做烤魚,秘製配方,關工藝就有十三道,教我籤合同,選址,裝修,整個過程前期花了三個月時間錢大概十五萬。請了配菜工人一個月3000,一個小時工15塊錢小時做三個小時,一個洗碗工2000,開店時機,選在離過年還有一個月,結果就是我大概沒過多久,也就是三個月,每天就有三千流水,每天利潤在1800到兩千左右。基本上不到半年都回本了!現在已經買了Q5

再說我朋友,做餐飲,開的普通炒菜館,川菜,廚房請了一個大師傅6000,一個切菜小工3500,一個跑堂3000,沒有秘方,全靠大師傅手藝,拿6000一個月的師傅,手藝一般,不好不壞。他前期轉店,裝修,花了30多萬,而且合同上面,沒有寫明可以轉讓……,他是9月份開店,做餐飲的都知道9月學生開學,是淡季,他不知道,而且做了快半年了!現在每天基本只有上只有一千多塊錢,他的一個月流水撐死四萬,炒菜利潤最大估計也就60%,一個月下來總收入24000,工人工資開12000接近一半,水電氣,這些我估計沒有五千拿不下來,做餐飲的都知道,生意越差,越要開燈,燈光越亮越好!也就是隻有大概7千多,但是房租一個月要六千多,撐死一個月只有一千利潤,但應該還有酒水,我估計酒水在一千左右利潤,我為什麼敢說他每天只有一千塊錢,因為他外面擺的用過的餐具!每天不到一箱,也就是說他每個月也就收入在兩千左右,前期投了三十萬,做了半年才有一千多的流水,這些錢,有些是他自己掙的,更多的是借的!所以,前期半年工人工資開銷七萬,水電三萬,房租四萬,前期利潤撐死一萬,也就是說他損失慘重,大概在四十多萬,如果資金流轉不足,人員流失,他撐不過三個月,現在經濟不景氣


我爸爸的兒子最牛逼

  前段時間,網上流傳一篇熱文,傅盛先生的“認知三部曲”。儘管我不完全同意他的觀點,甚至認為其不少認知與分析值得商榷,但我認同他說:

  “人和人最大的差別是認知。”

  認知差異會決定行動力的差異,最終也決定了結果的差異。

  《歡樂頌》中的王柏川與曲筱綃,這兩個同在創業的年輕人,最大的差異不在男女有別,不在於曲筱綃在一線城市上海有個土豪爹,而王柏川出身於三線城市的一箇中產家庭,他們的本質差別,在於認知。

  認知差異,造成兩人不同的創業結局,乃至人生軌跡:即便遇上重大家庭變故,曲筱綃也能賺錢與婚戀兩不誤,牢牢挽住自己的男神趙醫生;而王柏川卻始終侷限於“野慣了的業務員”之小格局,未能獲得大發展,在小說裡,最終也沒能與他自高中時代就暗戀的樊勝美,他眼中的“女神”,攜手走進婚姻。

  然而,即便是曲筱綃這樣十分機靈、有眼光的,也一樣會囿於性格、出身、教育、經歷等,有其認知的侷限與盲點。

  認知天花板的高度,決定了人生天花板的高低。

  曲筱綃會比王柏川有成就,但如果衝不破認知天花板,恐怕最多也就是曲家的家業繼承人,衝不破曲父的事業天花板高度。

  下面,我們做具體分析。

  曲筱綃與王柏川的認知差異

  一、事業與生活誰價值優先

  在《歡樂頌》中,曲筱綃與王柏川有幾場關於生意合作的對手戲,我印象很深。

  春節期間,曲筱綃年都不過,跑到國外忙著去談生意。而那時,她被趙啟平醫生嫌棄沒文化、太刁蠻任性給“甩了”,兩人才剛演繹了一出複合“序曲”,她也還沒能徹底追回趙醫生,但一個業務電話,就能讓她放下對趙啟平的牽腸掛肚,跑到國外去忙業務。

  有了業務線索和機會,她給王柏川電話,讓他趕緊就一個訂單去聯繫生產廠家拿報價,卻不想王柏川的第一反應是面露難色、推三阻四:

  春節期間,大家都在放假,能找誰啊?有什麼,過節後再談行嗎?

  相比於工作,他更期待的是和剛確定戀愛關係的樊勝美“談情說愛”。

  曲筱綃當即懟他:“只要可以賺錢,過年算什麼?”“即便我是全世界最有資格好吃懶做的人,我也還要滿世界地找生意。可你卻連送上門的生意都不接?”

  最後,王柏川是在曲筱綃的“逼迫”下,不得已地去聯繫廠家、詢問定價。還好,成了。

  五一假期,曲筱綃再飛德國談業務,又有訂單需要緊急報價。正在老家給爺爺過八十大壽的王柏川,接到曲筱綃的“催命式”工作電話,再次面露難色,他說自己正給爺爺過壽,還埋怨曲筱綃不解國情,不通人情,反覆試圖勸說曲筱綃寬限時間,過了法定節假日再說。

  曲筱綃又懟他:“別的事情能等,做生意這事情能等嗎?”“做生意這事情就是要趁熱打鐵,一拖拉一磨嘰,就黃了。”

  最後,曲筱綃不得已將電話打給了樊勝美,通過她來“敲打”王柏川。

  迫於樊勝美的逼迫式強壓——“曲筱綃是富二代,你呢,剛創業,卻還沒有曲筱綃努力”,“做生意的人都想賺錢,有人假期不想工作,可做的好的人,都不會在意假期工作”,“如果你只顧現在吃喝玩樂,不管我們的將來,我們就沒有將來”,王柏川這才趕緊打電話聯繫,找到了願意在節假日工作的廠家,拿到報價。

  曲筱綃工作賺錢的動力來自於自己的DNA,而王柏川的工作動力卻來自於自己愛的女人。

  有了前兩次與王柏川打交道的經驗,曲筱綃在約王柏川談長期合作、簽訂合同事宜時,直接找了樊勝美“預約”王的檔期。

  因為樊勝美的壓力,王柏川一大早飛車四小時,在9點半如約趕到了曲筱綃的辦公室,並跟曲筱綃這個甲方訴起了苦,言下之意,如果不是樊勝美的壓力,他並不想一大早飛車四小時來跟曲筱綃開這個會——儘管拋開熟人關係不說,這本質上是一個甲方想給乙方長期訂單的重要會議,他還埋怨樊勝美對他管得太死,“現在連一點娛樂時間都沒有”,“就連我倆談戀愛的時間,都被她排得滿滿當當的”。

  看了這三場戲,我其實心裡便對這兩人的創業結局、人生走向,大體有了判斷。

  按年齡看,曲筱綃比王柏川要年輕不少,但曲筱綃卻必然會比王柏川有更大的事業成績。因為兩人對“事業”的認知有著本質差異,對待事業與生活(婚戀)這兩個重要生命主題,有著不同的價值取向。

  曲筱綃是一個從骨子裡熱愛掙錢、視掙錢,或者說事業,為自己生命線的女人,她對“掙錢本身”有發自內心的熱情,而這是成為一個好商人的前提——這裡我們不做價值評判。

  在對趙醫生徹底淪陷之前,她就認為掙錢比愛情重要和牢靠;而即便是在對趙醫生徹底“情迷”之後,她也從來不曾“意亂”,始終將掙錢(自己的事業)放在愛情的前面,也豪不隱藏地對趙醫生直言:“鈔票是我第一生產力,帥哥是我第二原動力。”

  而王柏川呢,他本質上是個顧家的暖男,把愛人與生活,看得比事業更重要。他努力工作的第一動力,不是來自於對事業本身或者賺錢的熱情,而是,為了贏得美人歡心,兌現自己許給小美的承諾——爭取年內在上海交首付買房,在上海儘快有個家。樊勝美給王柏川的壓力,才是他最大的前進動力。

  在事業與婚戀/生活優先級之間的不同價值取向,導致了王柏川和曲筱綃對待工作的熱情與態度,相去甚遠,也導致了二人在創業過程中的行動力、面對困難的態度,都有巨大差異。

  一個,為了生意可以說走就走,哪怕放下深愛的情郎;另一個,卻在工作與戀愛發生衝突時,總是面露難色地先想要推延工作。

  遇到工作中的困難時,一個千方百計要突破障礙實現目標,是天生的破局者和問題解決者;另一個,第一應激反應卻常常是,知難而退,試圖迴避與繞過困難,是典型的問題迴避者,總需要外部施加壓力才能撬動自己的內在潛能。

  日積月累,從概率來看,兩人創業的結局,當然會不同。

  這裡,我們不對這兩種價值觀與認知作高下評判,畢竟,誰都有選擇自己生活方式的權利。只要自己快樂、不侵犯他人利益即可。

  但對於一個創業者而言,只能說,曲筱綃比之於王柏川,可能會更容易成事兒。至少,曲筱綃有希望抵達她父母親的事業高度。

  二、眼界寬窄與眼光遠近

  眼界寬,能看長遠、有大局意識的人,通常更拎得清,會對事業與婚戀等重要命題,有更長遠的規劃,對事務輕重緩急的評判與劃分會更指向長效與大局。

  當短期快樂/收益與長期快樂/收益發生衝突時,他們願意推遲享受,自願償付快樂延遲的代價,以獲得長期的、更大的收效。

  曲筱綃是這種人,但王柏川卻不是,或者說,認知不充分。

  比如,同樣是為了贏得心上人,曲筱綃為了配得起趙醫生,也為了能在只認學歷與文憑的客戶面前抬起頭,她刻苦學習、準備迎考MBA。當日的複習沒完成,她焦慮地讓床上的趙醫生再等她一會,埋頭抓緊溫課。

  王柏川呢,一整個週末與樊勝美“膩在一起”,晚上還不捨離開,試圖再拉著樊勝美去吃宵夜,央求著要“和她再多呆一個小時”。還是樊勝美顧全大局,催他早點回去休息,“別孩子氣”,影響下一週的工作。

  曲筱綃是能把眼光放長遠,看得到長期效益的人,她知道短期的快樂犧牲為的是長效的、更有價值的回報。她明白,要想從根本上“配得起”趙醫生,就必須承擔快感延遲的代價,苦心學習提升自己。

  再比如,曲筱綃分明急不可耐一心惦著會情郎,但男閨蜜一個“告密”電話,就讓她放下趙醫生,跑去同父異母的哥哥曲連傑那兒上演了一出“捉姦”戲碼。在她這裡,相比於和男朋友歡度一個良宵,抓住難得“機會”,在父親面前揭醜和自己爭家產的哥哥,是當下更重要、也更緊迫的事兒。

  因為,抓住哥哥的漏洞,這個“機遇”是稍縱即逝的。我無意讚揚曲筱綃耍計謀打擊自己的哥哥,但她的確是能超越一般女人的侷限——一旦碰上愛情,眼裡就只剩下了愛情,看不到其它。

  再看王柏川,卻是為了和女友過個五一假期,甚至過一個週末,就輕易想要放棄業務機會的男人。他在很多情況下的選擇,說明他更在意當下與眼前的快樂,缺乏長遠的、更有大局觀的人生規劃。

  即便拓展事業的第一動力來自於女朋友,如果更有大局觀與長遠眼光,也會懂得,放棄眼下的小快樂,真的把公司運轉好了,有了足夠的經濟實力和基礎,才能徹底解決樊勝美的窘迫與困境,承擔得起她的家庭負擔,讓她真正快樂——雖然我並不贊同樊勝美無限度地承擔自己兄嫂、父母的人生,也反感她將自己與家人的人生難題強壓給王柏川去解決。

  事實上,安全感嚴重匱乏的樊勝美,自己也是一個困於貧窮思維的眼光短淺者。她看上去比王柏川好一些,比如總是會督促王柏川少些兒女情長,多些工作鬥志,鞭策他更勤奮更努力,但她對安全感(以“家/房子”為符號)的極度渴望,讓她的所有眼光和所謂野心,不過是落在一套上海的房子上。

  對王柏川這樣一個剛創業的年輕人,即便是通過第一年的業務賺到了第一桶金,可難道創業初期,不更該利用這第一桶金髮揮槓桿效應,去積極拓展業務規模、賺更多桶金嗎?但王柏川卻心甘情願侷限於樊勝美的脫貧思維與保底式的安全感思維,心心念念要掙錢買房。其實,生意做成做大了,買房子無非是早三五年、晚三五年的事兒。

  囿於格局和眼界,樊勝美等不得,王柏川也等不得。

  曲筱綃與王柏川的認知侷限

  一、人生格局觀的侷限

  如前分析,王柏川的事業與人生格局一向不大,他就是熱衷於“老婆孩子熱炕頭”的那種暖男,能搞定曲筱綃和包總的訂單,一年掙個幾十萬,這在他看來,便是可以喜滋滋向樊勝美彙報的不錯戰績。

  曲筱綃呢,雖比王柏川更有長遠眼光,眼界更開闊,也更有大局意識,但她的人生格局終究還是小的。

  她努力工作,一方面是出於自己愛掙錢的天性,另一面也是在母親的授意下,為了在父親面前掙表現,和同父異母的哥哥爭家產。她固然是想通過自己的能力盡快實現經濟自立,但她到底是放不下、並且始終惦記著父母掙下的家業。聽說父親給哥哥的公司又“支援”了一千萬,她大發雷霆。可真正有雄心、有大格局的人,是不太會把自己的注意力與時間分配在“爭產”這樣的事情上的,何況,她已明知父親十分疼愛她,並且全力支持她創業。

  她大可以拿出“爭產”的心計與精力,由心態保守、封閉防禦,轉而積極開放,借力父親,開疆拓土,作出更大商業成就。但曲筱綃那繼承自母親的小格局,限制了她。

  在做人上,曲筱綃也顯得比較分裂與矛盾,不夠大氣。做人是夠率性而為,也有熱心、仗義的一面,但卻少了點平和、平正之心,少了點良善與寬和。

  她和趙醫生吵架鬧分手,違章停車,一個自行車撞將上來索賠,結果,在明明自己理虧的情況下,她也還在情感處於嚴重危機的當口,但並不缺錢的她竟還與自行車主為了一兩百塊錢討價還價半天,且態度刁蠻。

  她生怕被佔便宜的要強與刁蠻天性,讓她看不到:做人其實可以不必如此事事精明,而她搭進去的時間和情緒,也其實遠不止那一兩百塊錢。

  但另一面,她也是隨口就能答應送給自己兩個女朋友一人一個名牌包的人。

  對待自己的哥哥曲連傑——雖然這的確是一個讓人不屑的角色,但曲筱綃不分場合在任何時候都針鋒相對的態度,無疑更激化了家庭矛盾。

  對邱瑩瑩這樣的小人物,曲筱綃雖也有熱心仗義之時,但更多卻是一副高高在上、肆意揶揄打擊的態度,言語態度間完全不顧場合、不考慮他人感受。

  但她對安迪則是完全不同的態度。她對自己的潛在客戶,也是一貫曲意逢迎,態度諂媚,甚至“沒皮沒臉”,以至於讓坐在一旁的男朋友都“心裡很不舒服”,藉故離席。

  曲筱綃對待人際關係的信條是:“在這個世界上,除了父母關係,任何關係都需要費心經營。以利益、以愛好,以任何目的拉近關係,只要關係好了,做任何事情都可以談。”人際交往,她信奉以利益為動機,看似情商很高,能玩得轉對她重要的人際關係,但少了真誠的情商,算真正的高情商嗎?靠利益鏈接的關係,最終也將止於利益鏈的斷裂。

  

  曲筱綃做人的聰明,是街頭式的,有些用,但對想做大事的人,不夠用。

  二、商業認知的侷限

  商業的天性是逐利,但要想實現逐利的目標,首先要能提供價值,不論是有價值的產品,還是有價值的服務。

  要想做一個成功的創業者、企業家,或者是商人,最重要的認知是,首先做一個準確的商業定位,定位什麼是值得進入的有潛力的行業;定位在這個行業裡,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以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和相應的資源調度與配置能力,又能在整個商業競爭系統裡佔據怎樣的位置,是否仍具備真正核心的、甚至是壟斷式/不可替代式的核心競爭力。這將決定你的產品開發戰略、銷售策略,也幫你預測可能會取得的成績。

  有了到位的商業認知,創業者才算是有了戰略,有章法。

  然而,在這一點上,王柏川與曲筱綃都有認知缺陷。

  王柏川其實並非嚴格意義上的創業者,他的角色,本質上更像是個單幹的業務員。他給沒有銷售能力的生產商找訂單接業務,幫助有生產需求的企業,找外包的生產商,他打信息不對稱的差,再從中間掙個差價或者說提成。這種類似“中介”的角色,短期看,OK,但長遠看,難有生命力,也難有大的發展,因為,不具備不可替代性。上下游一旦牽上線,他也很可能會被“踢開”。但這卻看上去是,投入成本最小、風險最小的“盈利/生意模式”,貌似是創業起步的一種捷徑。

  曲筱綃在做的業務,比王柏川好一些,她到底憑藉曲家實業的實力以及自己的海歸優勢,拿下了德國GI在中國的總代理。但是,她跟外國人拿訂單,再轉包給王柏川,再由王柏川找國內廠家去代工生產的做法,本質上還是屬於“二道販子”。她只是比王柏川站在了利益鏈條的更前端些而已。

  王柏川苦於起點低,沒資本,需要輕啟動;而曲筱綃的侷限則是,缺乏學識和專業視角,在美國留學多年卻不學無術,年輕時只知吃喝玩樂,最後上了個野雞大學,連英語都沒學好。這樣的她,不可能具備真正的商業眼光,瞭解社會需求的痛點,她缺乏判斷風口行業的戰略眼光與專業度,於是,只能在家族企業現有的基礎上做一些繼承與變奏。

  王柏川與曲筱綃另一個共同的侷限,就是捷徑思維。他們認為,商業是可以走捷徑的。

  王柏川求樊勝美的鄰居安迪引薦他結識包氏集團的公子包總,試圖長期為包氏集團供貨。在他看來,“這才是最近的捷徑”。可惜,包氏集團對產品的質檢要求極高,他能找到的生產商,不具備相匹配的生產能力。而具備相應生產能力的廠商,通常實力很強,自己也具備不錯的銷售能力,並不需要通過他去拿包氏集團的訂單。

  曲筱綃呢,認為所有的業務都是建立在關係基礎上的。“只要關係好了,任何事情都可以談。”所以,她對付客戶,拉業務的慣用伎倆就是,吃喝玩樂好生招待,態度上取悅諂媚、獻殷勤,不惜親自接機、送機做接待——你見過馬雲、馬化騰會如此使用自己的時間,如此去拉客戶嗎?

  中國是一個人情社會,這固然不錯,待客熱情周到也是必要,可正如趙醫生說曲筱綃的,“不用那麼上趕著”。創業敘事裡,最有價值的,還是為社會與客戶提供最有價值、甚至是不可替代的產品和服務,並打造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曲筱綃的方式是一個很普遍的生意做法,之所以普遍,是因為其實大多數人做生意,都缺乏清晰的商業認知,核心競爭力不足,只能依賴關係。

  但是,一個創業者,如果眼裡看到的都是靠特殊關係、甚至不正當競爭關係和權力尋租而發財的範例,恐怕也很難安下心來,真正思考商業的核心問題。

  歸根結底,從長遠看,商業、乃至做任何事兒,其實都無捷徑可走。

  說到這裡,其實也已經不完全是商業認知的問題,還事關人生觀——做人,你是不是個也想走捷徑的人。生過走捷徑的念頭,就不單單會只在商業領域裡冒出來。反之,一個素來不走捷徑的人,也不會選擇在商業上走捷徑。比如,王柏川一開始租寶馬來追求樊勝美,這也是一種捷徑思維。

  結語

  說到底,人的認知是整體性的,這方面的認知會影響其它認知。

  比如,一個人即便天性上做不到抵制走捷徑的誘惑,但商業認知如果足夠到位,也能有助其克服捷徑思維,最後甚至有希望改善其天性,形成一個正向循環。

  天性、悟性(學習)與智慧,相生共長。

  而最高的境界,是對人間有大愛。有為社會、為他人創造價值的動力。真正有價值的創業、工作,都來自價值的創造。

  認知的天花板決定人生的天花板。

  而天花板的高度,其實是可以通過後天修煉來提高的。這取決於你的學習與成長動力,取決於你選擇與誰為伍。

  王柏川的身邊站著自身認知侷限也很大的樊勝美,這更侷限了王柏川。對樊勝美,王柏川的態度向來是:都聽你的,只要你高興就好。

  曲筱綃呢,她相對高的起點,野心、勤奮、高效,能讓她取得一定成績,但很難取得太大的商業成就。但她的突破希望在於,她選擇站在知書知理的趙醫生身邊。出生於高知家庭、愛看書的他,給她買書、鞭策她讀書,哈佛商學院的全套教材是有希望提高曲筱綃的商業認知的。在電視劇版裡,至少從趙啟平出場至今的戲份裡,這個人設是最正的一個,他的醫生職業讓他更具慈悲濟世之心,有更開闊豁達的生死觀,他是可能會對曲筱綃產生很好的正面影響的。

  人生的差異就在於認知差異所帶來的選擇差異。

  願我們都能儘可能推高自己的認知天花板,將人生的疆界,儘可能推得更遠。


護膚不求人

一切生命差距,都是性格差距。

1、比起當下條件,更致命的是他們的成長環境,以及這種環境帶來的人格特點。

2、其實我們生活中有很多這樣的例子。

例如,為什麼農村的孩子那樣勤奮、努力,最後他們成年後的事業,相比城裡孩子,大多都要有些差距,或者完成相同的目標,似乎這批勤奮努力的人,總是要付出更多。

3、很多人將城鄉教育差距太大,真正的差距在於人的心態。

生活條件好的人,他們或許不用自小就操心下一頓吃什麼?他們在無基本的衣食住行之憂的情況下,他們自小就有時間和空間去思考、去表達自己的想法。他們從小就傾向於選擇自己想做的、喜歡做的事情去做。

而生活條件差的人,他們的童年裡思考的是:馬上要開學了沒有學費怎麼辦?爸爸生病了沒錢買藥怎麼辦?馬上過節了家人都想吃頓肉怎麼辦?他們沒有時間,甚至可以說沒有資格去想:我喜歡唱歌我想報考音樂學院,或者我不喜歡天天吃大白菜我要吃頓肉餃子。

4、兩者之間,最大的差距是:自我人格的發展。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自我發展充分的人,才會更自信、更獨立,也更能在各種社交和工作中,展現更好的能力。而自我發展不充分的人,他們很多時候都畏手畏腳,擔心自己的做法會給別人帶來不好的影響,會擔心自己的行為是否會加重家人的負擔,會在意自己的奮鬥能否給家人帶來好的生活。

5、簡單說,前者在意的是:這件事,我喜歡做,我要去做!

後者在意的是:這件事,能給我和家人帶來好處,我不得不去做!

前者就是曲筱綃,後者就是王柏川。

這在他們各自對待自己喜歡的人、對待愛情的態度上,就能看出來。


即使現在讓他們互換環境,曲筱綃去做王柏川的工作,她一樣可能比王柏川做得好,只要她喜歡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