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瑞:挣扎的往日巨头能否走出困境?

整体出售、分拆出售……众多的传闻暴露了奇瑞目前的困境。从目前的市场竞争格局来看,留给奇瑞的时间不太多了。如何稳定团队,如何找到市场的突破口,如何找到充足的发展资金,成为奇瑞绕不开的几个关键点

奇瑞:挣扎的往日巨头能否走出困境?

纵观整个10月的汽车行业,热门第一非奇瑞莫属。

先是传出奇瑞汽车整体出售的消息,随后被官方否决;整体出售虽免,“分拆出售”,用以引入战略投资者的消息又继而爆出,再之后的营销部门大面积人事调整又引发市场讨论。可以说,奇瑞的困境在不断曝光。

01

铺面太广 资金缺乏

无论是整体打包出售,亦或者是分拆出售,归根结底是因为奇瑞缺钱。

根据《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2017年度第一期超短期融资券募集说明书》提到,截至2016年6月末,奇瑞公司(合并)资产总额724.64亿元,负债总额542.95亿元。2013年-2015年以及2016年6月末,奇瑞资产负债率分别为74.35%、74.46%、74.76%和74.93%,资产负债率较高。而截至2017年3月底,公司负债总额达到599亿元。

奇瑞:挣扎的往日巨头能否走出困境?

而除此以外,奇瑞的铺面太大,需要持续输血才能维持。奇瑞集团旗下有4家汽车制造的子公司,为是凯翼、观致、捷豹路虎及奇瑞。观致和凯翼主攻中高端系列,售价在10万元-20万元之间,虽然想法美好,然而正是高端车系拖累了奇瑞集团。

从2013年至2016年,观致累计亏损近82亿元,而股东投入已经超过150亿元,其中重要原因是没有做好成本控制。除了不同定位的车型,奇瑞还在技术方面进行投资,从发动机、变速箱到如今流行的新能源汽车、自动驾驶,奇瑞都投入了大量的资金。

投入众多,产出回报却不足以支撑,这才导致了奇瑞多次上热榜。

02

人事震荡 军心不稳

汽车业内人士认为,奇瑞的问题不止于投资面广,还有奇瑞内部的人事。从今年的6月份到10月份,不到5个月的时间里,奇瑞进行了两次调整营销公司机构。虽然奇瑞总经理陈安宁称,营销是奇瑞的软肋之一,这个体系需要花大精力去打造。但是过于频繁的营销更迭实际上对一个企业有益无害。

奇瑞:挣扎的往日巨头能否走出困境?

作为一家老牌汽车企业,奇瑞品牌众多,支线也广,不论是哪一个营销的管理层,都需要时间和精力去了解、熟悉,然后再制定策略进行实施,之后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对策略进行反馈,才能调整修正,继续发展。

总而言之,一个战略的实施,尤其对于汽车企业来说,是需要时间的。反观奇瑞,在过去的十多年里,更换了八位销售老总,最长在位时间三年,最短则不到六个月。

这样的人事更迭,非常不利于政策的实施,往往是上一位的策略还没有实施完全,新的方案又下来了。

03

多元布局 顶层设计

奇瑞集团事实上意识到了这些问题,10月份的热点只不过是其集中暴露在大众面前。早在今年8月份,奇瑞汽车总经理陈安宁在接受汽车头条App的采访时,就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战略,要为奇瑞打造一套完整的具有效率的运营体系,同时也促进奇瑞往多元化、国际化的方向前进。

奇瑞:挣扎的往日巨头能否走出困境?

一个品牌的建设和发展需要时间的积淀,虽然目前观致和凯翼都不能为奇瑞造血,但这是奇瑞多层次、全方位的竞争环节中必不可少的。奇瑞不可能只在10万元以下的汽车市场竞争,在技术研发,品牌建设,营销体系打通后,前期的投入会在以后转化为收益。事实上,在新能源汽车的布局上,奇瑞已经小有成效,9月,奇瑞新能源汽车共销售2874辆,同比增长366.6%,环比增长17.9%。

而国际化的道路,不仅仅体现在研发体系中有相当多的外国人,更多在于国际销售。在QQ时期,奇瑞就往外国卖车,而现在陈安宁更是将这一目标明确提出。今年在世界汽车行业的法兰克福车展,奇瑞汽车面向全球发布了EXEED高端产品系列,获得了相对不错的评价。根据奇瑞集团官方数据,上半年奇瑞汽车累计出口5.4万辆,同比增长61.5%。陈安宁表示,奇瑞汽车目前海外的销量约占公司总销量的四分之一,未来将致力于提升三分之一。

04

争取时间 打破坚冰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虽然愿望美好,但残酷的现实是,留给奇瑞的时间不太多了。现今,吉利、长城等汽车厂商成为后起之秀,在销量上超过奇瑞。

奇瑞:挣扎的往日巨头能否走出困境?

技术研发,对于企业来说是命脉,消费者则不能直观感受到,因此,在技术、价格和营销上,奇瑞应该要做整合营销,进行联动。相信这次的人员调整,也是为此做准备,也希望这次后在一段时间内奇瑞能够保持高管团队的稳定。

此外,资金对于奇瑞相当重要,没有充足的资金,将会直接中断奇瑞的计划,复兴之路就此截断。因此这次的分拆出售对奇瑞相当重要,可以说是关键一步,这一步走对了,那么奇瑞还有机会扳回来,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向投资者展现出奇瑞的实力和潜力。

牛牛观察聚焦资本和TMT领域的焦点事件

已入驻今日头条、百家号、搜狐、网易等媒体平台

WeMedia成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