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是清朝第一功臣,死後卻遭掘墓鞭屍,100多年後被追封爲皇帝

大家都知道古代有很不少功勳卓著之臣,為肈造新王朝立下了定鼎之功,在歷史上中留下很高的聲譽,並受到後世之人的敬仰。今天給大家介紹一個人,他出身皇族宗室,是清王朝從地方政權走向大一統政權的關鍵人物,是清朝鼎新變革的第一大功臣。可以說,沒有他或許就沒有清朝將近200多年大一統的歷史。可是在他死後,卻遭受了掘墓鞭屍之辱,被稱為亂臣賊子,直到100多年後,才有人為他翻案,追封其為皇帝。此人是誰呢?讓我們接著往下看。

此人是清朝第一功臣,死後卻遭掘墓鞭屍,100多年後被追封為皇帝

多爾袞是清太祖努爾哈赤的第十四子,清太宗皇太極的異母弟。多爾袞自幼征戰沙場,深得父親努爾哈赤的喜愛,有意傳位於他。可是在錯綜複雜的政治鬥爭中,多爾袞錯失了皇位。後來他跟隨兄長皇太極征戰沙場,先後在征服朝鮮、平定漠南蒙古,以及對明朝的戰爭中立下了赫赫功勳,被晉封為和碩睿親王。

皇太極死後,多爾袞本有機會登上皇位,但因皇太極長子肅親王豪格的勢力也很大,雙方僵持不下,最終相互妥協,擁立了年僅6歲的福臨(皇太極第九子)即帝位,也就是清世祖。當時清世祖福臨年幼,多爾袞在眾人的推舉之下以輔政王身份主持一切政務,成為了清朝的實際統治者。

此人是清朝第一功臣,死後卻遭掘墓鞭屍,100多年後被追封為皇帝

此後,明朝內部發生了急劇的變化,以李自成為首的農民起義軍攻入北京,明朝的末代皇帝崇禎帝自縊,明朝作為大一統王朝的歷史終結。當時明朝的山海關守將吳三桂請求清朝出兵援助,消滅農民起義軍,並向清朝許以重金和部分土地。多爾袞知道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他想要的不是什麼重金和部分土地,而是整個天下。

最終,在多爾袞的率領下,清軍打敗李自成農民起義軍,攻入北京城,並遷都於此。此後多爾袞又三路分兵,席捲華夏,先後消滅了農民軍和南明政權,開始了清朝大一統政權的歷史。隨著功勞越來越大,多爾袞的權勢也越來越大,他先後被晉封為叔父攝政王、皇叔父攝政王、皇父攝政王,儼然成了清朝的太上皇。這也為他死後遭受清算埋下了復辟。

此人是清朝第一功臣,死後卻遭掘墓鞭屍,100多年後被追封為皇帝

順治七年(1650年),多爾袞在行獵途中墜馬,傷情惡化而亡,時年39歲。多爾袞死後,因為功勳頗巨,一度被追尊為義皇帝,廟號成宗。但不久就被揭發大逆之罪,14歲的順治皇帝宣佈多爾袞的十四條罪狀,追奪他一切封典,並毀墓掘屍。多爾袞就這樣從大功臣變成了亂臣賊子,直到100多年後,乾隆皇帝才為他平反,恢復他一切封號,並評價其“定國開基,成一統之業,厥功最著”。到此時,有清一代對多爾袞的評價算有了定論,多爾袞也成為了清朝二百多年曆史中唯一一個生前為臣、死後為帝的人。

有人評價說,在清朝開國史上,多爾袞無疑是決定清朝命運的關鍵人物之一。他在明清興亡的關鍵時刻,毅然決策進關奪權;又在關鍵時刻,指揮關鍵的山海關決戰,一舉擊敗李自成,清朝順利進關;再決策,定鼎北京;國家初成一統。從一定意義上說,多爾袞之開創清朝歷史新紀元,與努爾哈赤之開國奠基一樣,同具深遠的歷史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