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以身作则,引导孩子管理情绪、建立界线

父母以身作则,引导孩子管理情绪、建立界线

在日常生活里,当孩子有一些情绪时,除了转化家庭系统动力的影响外,我们也要学习一些静心方法与沟通技巧,这样才更能提升与孩子互动的品质。

练习1. 静心呼吸,陪孩子调整情绪

教导孩子练习静心呼吸时,可以先请他找一个舒适的姿势坐着,两手平放在大腿上。然后对孩子说:“当我们快速短促呼吸时,会感觉紧张局促;当我们缓慢深长呼吸时,会感觉舒缓放松。”

接着,让孩子把手放在肚子上,感受急促呼吸和深长呼吸时,肚子不同的起伏情况。

之后,请孩子闭上眼睛。如果他不愿意,也可以提示他固定看向某一处,比如窗户、某样玩具等。

进行练习的过程中,孩子可能会被一些突然出现的状况干扰,比如电话声、敲门声,小鸟的叫声,然后就坐不住了。这是正常现象,我们不要责备孩子。可以冷静而温柔地对孩子说:“我们把注意力收回来,来,深呼吸。”你的冷静温柔会让孩子立刻平静下来,回到宁静平和的练习当中。

一开始,孩子保持静坐的时间会很短,甚至只有几十秒。没有关系,坚持练习,逐渐延长时间。持续进行一段时间后,你会发现,年纪小一点的孩子,可能会坐一两分钟,而年纪大一些的孩子,也许能静坐十几分钟。

练习完,我们要和孩子一起分享彼此的感受,跟孩子讨论一下,什么时候可以运用它。提示孩子,当他生气的时候,当他面临挑战,忐忑不安的时候,都可以尝试运用静心呼吸法。

想教会孩子静心,最关键的是我们自己也要做,让孩子在生活中看到爸爸妈妈也在做这件事,他们就会觉得这么做很自然。在生活里我们也要运用它:当我们情绪激动要发脾气时,我们也要赶快利用呼吸将自己的心静下来。这样,孩子很快也就学会如何调整自己的情绪了。

练习2.当孩子有情绪时,具体的回应法

当孩子有情绪时,以下回应技巧会很有帮助,作为父母要多练习这些沟通技巧。这样不但可以让自己更轻松地与孩子沟通,孩子也会更愿意和你交流,双方自然而然就提升了情绪管理技巧。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首先,家中要创造一种氛围,让孩子觉得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技巧1:父母要用“肯定孩子的想法和感受”代替“要孩子忘掉感受”。

技巧2:有时父母可以用一个词或声音,如“喔”、“嗯”、“哦”、“我知道了”,来回应孩子的感受,以此代替“忽略孩子的感受”。

技巧3:父母在要求孩子修正行为的同时,要接受他的感受;父母不要否定孩子的感受,但父母也不能放弃自己的判断和立场。

技巧4:对现实中不能实现的事,可以用幽默一点的方式,引导孩子用“幻想或角色扮演的方式来完成”代替“说教讲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