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旗縣興隆鎮李漢章村(向超、趙華勝)

社旗縣興隆鎮李漢章村(向超、趙華勝)

李漢章村位於社旗縣東南13.5公里,距興隆鎮政府所在地東南1.5公里,全村有76戶,286人。村莊坐落成橢圓形,面積3.8萬平方米,耕地448畝,村民以農業為主,兼有林果、養殖副業等,村莊北、東、南三面被堰河環抱。

以前李漢章村村民會皮革加工,開辦有皮革作坊,製作皮革技藝高超,歷史悠久,遠近聞名。

社旗縣興隆鎮李漢章村(向超、趙華勝)

明代的石橋堅固耐用,今天依然發揮著作用。

村東南堰河上有一座明代時期建造的五孔石橋,橋墩雕刻有青、黃二龍,雕刻精細,形象逼真,造型美觀,整體堅固,1994年興隆李漢章明代石橋被社旗縣人民政府列為社旗縣文物保護單位。

村莊的由來

明朝永樂六年(公元1408年)李氏始遷祖信公隨唐定王朱桱遷居南陽,後卜築宛東青龍崗,創建李富戶村,李氏三槐系十世李世恭從李富戶遷入興隆鎮東三公里向莊居住,由於李氏家族耕織勤勞,發展繁衍甚快,數十年後就購置了方圓的土地上千畝,餵養的牛、馬上百頭。為耕種方便,某年李氏三兄弟析立分家,分別到鄰村建房居住,老大去邢村居住(今後門李村),老二留在向莊,老三在祁莊居住(社旗縣地名志有載)稱為李氏三門。由於李氏購買祁莊的土地都距離村莊較遠,都在向莊附近的堰河沿岸,在祁莊居住的李氏老三為耕種方便,數年後在祁莊東南一里處的自家地裡搭房居住,之後居住在祁莊的李氏全部搬遷到新居,當時稱為李祁莊,到明朝萬曆年間,李氏李老三家族的李延安發跡,其子李漢章成為遠近聞名的大善人,大紳士(詳見李漢章村的由來一文),李漢章後代出了很多官員,李漢章的孫子還考取了朝中的進士之職,李漢章去世後,為緬懷李漢章的慈善功德,後人便把村莊以李漢章的名字改為李漢章村。

斗轉星移,風雲變幻,如今以前居住的這支來自李富戶的李姓已經沒有人家了,李漢章村現在的主要姓氏為張姓,還有宋、羅、劉、馬、李等姓氏。

姓氏流源

張姓:為李漢章最大姓氏,清朝時期從河西金章遷入,為張姓八門錦公後人的張海靜公和張海緒公門支,張姓當時在金章是一個富裕的大家族,在興隆街上有張家的多個門店,在河東購置了不少田地,張氏七世分家時候,共計十一門。遷移到河東來的有八門分支來李漢章、五門來李莊及苗店的胡樓,三門和七門來腰莊村的大張莊,其他門支在河西各村。金章張氏家譜保存完整,譜系不斷代。

七世起字派為:

金(偏旁)海東炳培,效運廣繼長;

中天軍元鳳, 貴光書達正;

新明滿全林, 恆榮同慶春。

同宗村莊:河西的金章、祁莊、常莊、良莊,興隆鎮的街北李莊、大張莊,苗店胡樓等。

李漢章張姓家中的歷代祖宗之神位匾額

宋姓:清朝末年從上宋來為張家種地遷入。

字派為:國-九-文-維-□(單字)-永-元-法-大-邦-同-萬-長-江-海-宗-德-克-世-守-朝-應-毓-富(付)-恆-憲-順-政-昭-彬-仁-明-哲-欽-禮-嘉-豐-瑞(睿)-祥-生-宣-成-潤-環-東。

同宗為:上宋宋氏、下宋宋氏、後門李宋氏、果莊宋氏等。

劉姓:來源雖為兩支,但本地劉姓為同一宗族,一支是從趙剛遷入,祖墳在趙崗;另一支劉姓和珪璋、保起崗劉家祖上為親兄弟,與河西周莊劉氏,苗店惠莊東的小灣劉氏門份都很近。

羅姓:是清朝末年從唐河馬振扶遷入,祖上因做木匠落戶李漢章。

代姓:從山西遷入,有皮革加工技術,祖上為皮匠,當地名聲很高。

村莊現狀

今日的李漢章人勤勞樸實,用自己的智慧改變著昔日的貧窮面貌,並走上了小康。村莊一排排兩層小樓整齊有序,村裡許多家庭都在鎮上或者子女生活的城市購置了房產,添置了私家轎車。每到春節,在外創業、求學的李漢章人返回村裡過年,村子的道路上就會顯得狹窄了。

整齊的房舍,乾淨的村中道路

村中轎車隨處可見

閒聊的村民,感恩今天生活的富足

電動三輪車成為人們出行的主要工具

2010年李漢章村民舞獅歡迎1971年曾經在李漢章村插隊的知青北京裝甲兵工程學院大校王雙印。當年他曾與這裡的父老鄉親同吃同住同勞動。

隨著社會發展的趨勢,村上的年輕人多在外務工創業,全村有三十多名年輕人分別在深圳、廣州、北京、鄭州等大中城市有了自己的工廠或門店,當上了名副其實的小老闆。

李漢章人在鄭州經營的商行之一

在家發展的李漢章村民勤勞肯幹,在種植、養殖和服務業等方面都有李漢章人的身影,抓住機會發家致富。

村民宋廣安利用自己家的責任田,種植了黃金梨,提子等有機水果品的觀光園,為周邊的群眾提供了有機新鮮的時令水果,招引了四方來客;

雪後的觀光園

村民張效全開辦的養雞場,並且利用自己多年經營的網絡,對外批發雞蛋,村裡人戲稱他”倒蛋大王”。每天張效全組織的整車的雞蛋被運往外地,為南陽、鄭州等地的大超市以及農貿市場供應新鮮雞蛋,他的“倒蛋公司”解決了附近養雞專業戶的雞蛋銷路問題,自己也率先奔向小康生活。

正在包裝的雞蛋

村民張效和在老街南社太公路東邊,開辦了一家名為“避暑山莊”飯店,承接附近村民的各種宴席。

老街村南的飯店“避暑山莊"是李漢章人開辦的

村中老人張培頂在自己院內養了幾頭生態仔豬,個個膘滿肥胖,紅白髮亮。

老人劉長海和老伴兒在家飼養了一群波爾品種山羊,利用雜草和作物秸稈,變廢為寶,是一項投資小、效益高的好項目,這就是樸實勤勞的老人,雖滿頭白髮,仍然堅持勞作,不願意拖累孩子們。

劉長海的老伴兒在給山羊準備草料

村民張震在外務工,妻子魏旭茹利用自家空閒房舍和庭院種植食用菌蘑菇,為街上超市配送新鮮、安全放心的各種蘑菇菜品,成為村裡婦女中勤勞致富的模範帶頭人。

我勞動 我快樂!

村民羅金洲並順應經濟發展,開展規模種植,註冊了“社旗縣羅金洲家庭農場”,購進了大型農機農具,主要經營糧食、菸葉種植。羅金洲還喜歡吹奏嗩吶、竹笙等民族樂器,他組織團隊在興隆街上開了嗩吶班兒,為方圓村民辦紅白事服務。

李漢章是塊上等風水寶地,村裡各姓家族有著重視子女的教育的好傳統,多年來這裡人才輩出,如今全村有本科以上學歷30多人,佔全村人口的13%以上。許多學子已經成為國家的棟樑之材:

張效宇是清華大學博士後,現任中國國際石油公司總經理;

宋長全,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院校畢業,任中華中國人民解放軍駐京某部師長;

張臻,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院校畢業,任東北軍區二炮某部團長;

馬喜才,本科學歷,擔任中國人民解放軍某部團長,

張海彬,本科學歷,擔任中國石油總公司主要領導;

張航,本科學歷,水利專家,擔任國家長江水利辦公室主要領導;

張效合,本科畢業,任社旗縣審計局領導。

村莊名人

已故的共產黨員張培養,之前是一名“少尉“軍銜的軍醫,1957年“浮誇風“時期轉業回鄉,他看到村民忍飢挨餓,毅然給中央寫信,反映農村實情,信件得到中央的重視,使百姓得到上級發放的糧食救濟,挽救了許多人的生命。他本人反而受到一些人的排擠與打壓,扣上右派的帽子,失去了公職,後來一直默默無聞的做了一名大隊醫生。一直到本人去世,“右派”的歷史帽子沒有得到平反,但他為民請命的善舉一直記在村民的心裡。

退休教師張培群在教育戰線上默默奉獻30載,曾任後門裡小學任教,在溫橋小學任校長和興隆中心小學校長多年,並多次獲得上級的各種嘉獎和榮譽證書,被譽為“人民的好教師”,他忠於職守,低調做人,成為教育系統的為人師表的楷模,他業餘創作的文學作品,曾被社旗縣文化部門改編為豫劇、曲劇等多個戲本。

我們的老校長張培群老先生,兩個兒子都是大學生,並事業有成。

已故的鄉村獸醫宋廣明,個子不高,為人樸實隨和,醫術高超,以前牲口是農村人的命根子,他經常隨叫隨到給附近村莊給牲口治病。

向桂蘭是一位值得大家敬仰的女強人,是一位教子有方的好媽媽,她丈夫早年過世,他一人帶領三個孩子,在生活極其困難的條件下,把三個子女全部培養成大學生,成為國家棟梁之材,成為一方百姓羨慕的家庭。這裡衷心的祝願向桂蘭老人晚年幸福、長命百歲!

張效遠是一位普通的鄉村醫生,他為人正直,對人熱情,憑藉自身過硬的醫療技術和臨床經驗,為周邊百姓解除病痛,救死扶傷,熱心助人,是遠近聞名的好醫生。2017年被國家中華名人雜誌社評為“中華名人”。

社旗縣興隆鎮李漢章村(向超、趙華勝)

張效遠,興隆鎮後門李村的最美鄉村醫生

社旗縣興隆鎮李漢章村(向超、趙華勝)

以前的紅瓦房,看著那麼親切。

社旗縣興隆鎮李漢章村(向超、趙華勝)

朋友,如果你回到家鄉,有機會請到李漢章來看看明代石橋吧!李漢章人熱情歡迎您的到來!祝願李漢章鄉親們在奔小康的道路上仰首闊步前進,每一個家庭都幸福,美滿!

本文圖片由向超拍攝。


分享到:


相關文章: